凌寒
当时,跟着血管造影和介入手术(PCI)新技能的快速展开,其习惯证也在不断地扩展,PCI量随之呈几何级数增加。与此一起,PCI技能运用中不可或缺的比照剂运用也随之同步增加,特别是在一些杂乱介入手术中,往往需求大剂量、重复屡次运用比照剂。别的,现在我国心血管病介入医治中广泛运用的非离子型等渗比照剂碘克沙醇,己于2009年被归入国家医保目录,预期将来会更广泛地运用。因而,比照剂的临床运用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布景下,现任同济大学隶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兼心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的徐亚伟教授牵头在我国展开了一项全球规划最大的等渗比照剂碘克沙醇的监测研讨临床实验。
2014年1月6日上午,徐亚伟教授在北京具体解读了这项以“安身实在世界,探寻循证根据”为主旨的大规划实验状况……
比照剂范畴短少
我国人群的安全性数据
徐亚伟教授在回忆比照剂运用于临床的展开过程时介绍说,自1895年发现X射线今后,比照剂也阅历了100余年的展开进程——从1928年苯酸钠盐用于静脉肾盂造影开端,比照剂运用于临床,现在已阅历了大约80年的前史。
徐亚伟教授接着说:“20世纪50年代,首个离子型碘比照剂三甲苯-泛影酸凭仗其毒性低、浓度高的特色,开端广泛运用于泌尿系统造影。这算是迎来了现代比照剂的榜首个打破性展开。现在仍在运用的各种离子型比照剂简直都是由它衍生出来的。但令人遗憾的是,离子型比照剂的副反响发作率相对高,肾脏耐受性差。20世纪60年代末呈现了非离子型单体比照剂甲泛葡胺——这是榜首代非离子型比照剂,也是现代比照剂展开史上的第二个打破性展开。它的浸透压低,耐受性较离子型比照剂有了显着提高,但功能不安稳。1971年,首个第二代非离子型单体比照剂——碘帕醇问世。作为第二代非离子型低渗比照剂的代表,碘帕醇以其肾毒性低、功能安稳、副反响少等优势,敏捷替代离子型比照剂运用于CT增强查看、心血管造影查看和PCI手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碘普罗胺、碘海醇等低渗比照剂相继问世,并广泛运用于介入医治中,这标志着比照剂展开史上的第三次打破。随后,GE公司又推出了非离子型等渗二聚体比照剂——碘克沙醇,其浸透压更低。需求阐明的是,非离子型碘比照剂不与血浆蛋白发作结合,而是经过血流快速散布于身体各部位,并简直悉数在24小时内经过尿液分泌……”
徐亚伟教授说,现在临床面对的状况是,血管造影和PCI新技能近些年得到快速展开,其习惯证也在不断扩展,介入手术量随之呈现几何级数增加。与此一起,PCI技能运用中不可或缺的造影剂运用也随之同步增加,特别是在一些杂乱介入手术中,往往需求大剂量、重复屡次运用造影剂。
“一般来说,造影剂根据其浸透压的不同可分为高渗、低渗和等渗造影剂三大类。现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是以碘克沙醇为代表的等渗造影剂。”徐亚伟教授进一步介绍说,2001年,碘克沙醇被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在临床运用,但既往在我国进行的一项Ⅲ期研讨样本量较小——那项研讨共触及120例患者,其间碘克沙醇组60例,对照组60例,并且对推迟发作的不良反响未进行深化研讨。而在2010年,德国曾对9515例CT血管造影运用碘克沙醇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响率进行调查,成果发现,其急性不良反响率到达0.75%;更重要的是,现在我国心血管病介入医治中广泛运用的非离子型等渗比照剂碘克沙醇,己于2009年被归入国家医保目录,这意味着碘克沙醇将来会在临床上更广泛地得到运用。”
徐亚伟教授加剧口气说:“在这样的布景下,鉴于咱们短少我国人群的安全性数据、特别是推迟发作的药物不良反响方面的数据,所以咱们有必要展开一个大规划的研讨,进而搜集我国人群运用该产品上市后的安全性数据。上市后的监测研讨是在临床实际运用状况下,从大样本、非挑选性人群中进一步取得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数据的有用办法。在实在世界中调查碘克沙醇的安全性,在辅导医生进行临床实践的一起,以期到达更好地维护患者的意图。这就是咱们展开大规划的我国患者运用碘克沙醇检测研讨的初衷……”
两万余患者当选的
全球最大规划临床检测
徐亚伟教授还以为:“客观地说,现在关于心血管介入患者CIN发作率和比照剂品种的相关比较研讨现已展开了较多,且首要集中于非离子型低渗比照剂与非离子型等渗比照剂两者之间的比较,但具有一起的局限性——每项研讨的入组例数相对有限。其间,2003年宣布的NEPHRIC研讨当选了129例患者;2007年6月发布的CARE研讨当选了414例患者;ACC2008发布的CONTRAST研讨当选了324例患者;之前最大规划的临床实验是德国一项入组9515例患者的研讨。但需求着重的是,这些研讨提示术者,不管挑选等渗或许低渗比照剂,术前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术中削减造影剂的运用量和围术期的充沛水化关于防备CIN,均显得十分重要;并且,这些防备作业也是最基本的安全办法。一起,国外的多项双盲、随机、与其他造影剂比照的研讨现已点评了碘克沙醇的安全性,运用碘克沙醇呈现的中度至重度不适感显着低于碘海醇、碘克酸、碘普罗胺和碘帕醇。比较碘美普尔和碘海醇,碘克沙醇引起的打针部位痛苦和热感更低。所以,经过上述学科研讨成果也能够看出,咱们迫切需求一个大规划多中心的临床研讨来进一步证明碘克沙醇的安全性,一起对其可能呈现的不良反响及应对办法进行更深化的研讨。”
据记者把握的材料显现,碘克沙醇作为一种新式的非离子型、等渗的双体含碘造影剂,各种临床运用浓度的碘克沙醇即用型溶液在参加电解质后均与血液等渗。由于等渗,所以对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的影响较小,注入血液后不会引起血浆浸透压的改动,使部分细胞表里和血管表里发作液体搬运的可能性减小,然后减小细胞形状改动和血管舒缩改动,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和不良反响。对此,徐亚伟教授也介绍说,国外进行的一项比照研讨显现,碘克沙醇所造成的的打针部位痛苦和发热感显着少于低渗造影剂碘美普尔;另两项国外研讨还标明,碘克沙醇可显着下降已有肾危害和糖尿病高危患者发作造影剂肾病的危险性。endprint
一起,鉴于比照剂首要用于确诊而不是医治,所以与医治性药物比较,它们的安全性界值需求更高,安全性特征也需求更好。因而,经过大样本、非挑选性的上市后监测运用碘克沙醇的患者群,有助于全面取得其在临床运用中的安全性材料。
为此,在徐亚伟教授和吕滨教授的协同安排下,在95个研讨中心共入组了20185例患者运用研讨药物碘克沙醇,调查其临床安全性,成为现在全球最大规划的比照剂相关临床研讨。此外,在这项研讨过程中,失访的患者很少,仅为0.08%。材料标明,这是该范畴迄今为止规划最大的临床研讨项目。
作为“20185位我国患者运用碘克沙醇的前瞻性研讨”的牵头专家,徐亚伟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这项全球最大的临床研讨为描述性临床实验,共有国内19个省市95家研讨中心参加。研讨自2011年7月正式发动,2012年10月实验完毕。是一项前瞻性、非干涉、多中心、敞开规划临床实验。研讨的首要意图是剖析各种习惯证——包含冠脉CT血管造影(CCTA)/CT增强(CECT)、介入放射(IR)、选用或不选用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冠脉造影(CAG)的我国人群运用碘克沙醇的药物不良反响。点评碘克沙醇用于我国人群中的安全性特征,该研讨的规划是入组2万名患者。根据这一样本量,能够发现发作率为1.5/10000的稀有的药物不良反响(ADR)。这项研讨的非必须意图有两个方面:一是点评急性发作和推迟发作药物不良反响的潜在危险要素;二是点评碘克沙醇给药后的患者不适感——打针部位痛苦、热感或冷感。
徐亚伟教授着重,这项临床实验数据管理和统计学剖析,严厉遵从了临床研讨的GCP辅导准则。
碘克沙醇在我国人群中
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据徐亚伟教授介绍,由他牵头的这项触及95个医学中心、20185例我国患者运用等渗比照剂碘克沙醇的上市后监测研讨临床实验研讨成果显现,运用碘克沙醇后的不良反响患者总发作率为1.52%,其间急性不良反响患者总发作率为0.58%,最常见的为胃肠系统疾病,发作率为0.22%,包含厌恶、吐逆等;推迟不良反响患者总发作率为0.97%,最常见于皮肤及皮下安排类疾病,发作率为0.68%,包含皮疹、荨麻疹等;严峻不良反响发作率为0.01%——1例是PCI术中呈现过敏性休克,另1例是急性变态反响并发冠脉痉挛;无与碘克沙醇相关的逝世病例报导。从查看类型来看,不良反响最多见于冠脉CT血管造影,增侵占3.18%;其次为CT造影,占2.15%。多要素回归剖析显现,患者不良反响发作率与女人、静脉运用比照剂、体重≥80 kg、年纪小于65岁、打针造影剂流速、患者有既往发作比照剂反响史高度相关。碘克沙醇给药后的患者不适感为:94.8%的患者不适感为无或轻度。
徐亚伟教授持续介绍说:“在该研讨危险要素的剖析中,咱们得出的成果是:既往发作过比照剂反响的患者以及低年纪组的患者不良反响发作率较高,这与国外的危险要素相关剖析共同。但在该研讨中,有高血压的患者,其不良反响发作率低于无此危险要素的患者,但国外的研讨中未提示这一成果。”
在进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 增强查看中,不良反响发作率显着高于其他查看类型。静脉穿刺状况“差”的患者不良反响发作率也高于“适中”的患者,研讨中虽呈现穿刺状况“好”的患者不良反响发作率高于“适中”的患者,但两组发作率之间比较无差异。静脉穿刺患者的不良反响总发作率显着高于动脉穿刺患者的不良反响总发作率。一起研讨成果还显现,不同给药剂量组间不良反响发作率均无显着差异。
此外,这项研讨成果也显现了对碘克沙醇进行预热的患者,其不良反响发作率高于未预热的患者。碘类造影剂运用前进行预热至体温(37℃)水平,能下降造影剂的黏度,并且在静脉打针运用中能削减不良事情的发作率和加速造影剂输入静脉的速度。一项行CT查看的造影剂研讨成果显现,在静脉内打针碘帕醇300的患者中,当打针流速小于6 ml/s时,造影剂是否预热(加热至37℃)与不良事情的发作率无显着相关性;在静脉内打针较为黏性的碘帕醇370患者中,未预热组呈现了高于预热组近3倍的渗出液状况,一起还发作了较多的不良事情。
徐亚伟教授更具体地介绍说,在这项研讨的亚组剖析中有3种状况,榜首是动/静脉穿刺状况为“好”的患者,静脉穿刺患者不良反响的发作率显着高于动脉穿刺患者;第二是进行主动高压打针碘克沙醇的患者不良反响发作率也显着高于手艺打针的患者;第三是大都患者运用碘克沙醇后无痛苦和热、冷的不适感,且具有不适感的患者均以轻度为主,这可能与碘克沙醇的等渗特色有关。一起他们还发现,动/静脉穿刺状况与痛苦感、热感、冷感和全体不适感的发作率有显着的相关性,研讨显现穿刺状况“好”的患者发作率最低,穿刺状况“差”的患者发作率最高,这与国外已报导的造影剂研讨成果类似。研讨药物碘克沙醇在运用前进行预热的患者中,除打针部位冷感外,痛苦感、热感和全体不适感的发作率均高于未预热的患者。在这项研讨中,进行主动高压打针碘克沙醇的患者较多,成果显现手动打针碘克沙醇的患者痛苦感和冷感的发作率均高于主动高压打针碘克沙醇的患者,而热感则相反。
徐亚伟教授最终总结说:“秉持了‘在实在世界中调查比照剂的临床安全性的这项全球最大的碘克沙醇安全性临床研讨标明,等渗比照剂碘克沙醇在我国人群中是一种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的比照剂。并且这项研讨也使碘克沙醇的安全性再次得到了证明。一起,研讨还清晰了哪些患者是发作不良反响事情的高危人群,哪些办法能够削减不良反响事情的发作。更为重要的是,这项临床实验入组人群为惯例进行各项需求比照剂打针的患者,一起患者来自95个不同的中心,这也确保了这项实验运用于临床的适用性、可靠性极高,而发作偏倚的可能性降至了最低。因而,该实验成果对辅导临床作业者从挑选性运用碘克沙醇转变为惯例运用碘克沙醇供给了根据……”
专家简介
徐亚伟,医学博士,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研讨生导师,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现任同济大学隶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兼心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我国医生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常委、我国心律学会常委、卫生部海峡两岸医疗技能交流委员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我国晚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国晚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系多家专业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自然科学基金评定专家等。屡次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是上海市劳动模范。近年来共承当国家及省部级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方案、上海市重大项目等总额逾千万元。作为PI掌管VIS PMS、TOTAL、VIVE等大型世界、国内多中心临床实验,其间VIS PMS实验为2003年发布的全球最大规划的多中心临床实验。主编4部专著,近3年来宣布文章120余篇,其间以榜首作者及通讯作者宣布SCI文章54篇,累计影响因子200分以上,其间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30.0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