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父亲

养生
东方女性
2020年07月26日 23:42

戏迷老爸

宋治洲

父亲是个戏迷。拿时下网络流行语来说,父亲称得上“骨灰级”晋剧迷,或超级“晋剧控”。他这种嗜好“历史悠久”。据他说,他六七岁上就开始看戏了。到如今已有六十多个年头了。父亲说他小时候最幸福、最企盼的事就是跟大人去看戏。腊月里,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祖父和父亲就着奶奶给拿的烧饼,喝一碗热乎乎的羊杂汤,就在锣鼓喧天中进戏园子了。有时看完戏,已经后半夜了,可祖父、父亲仍然余兴未已。爷俩儿可以在明晃晃的大月亮地里,步行三十里走回村里。每当说到此处,父亲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惬意“我爹怕我走的累,把我架在脖梗上,扛着我,边走边哼着《下河东》中赵匡胤的戏词。那时山间林莽寂静一片,月色一轮,只有我父子的身影高高低低的,以及那回荡山间的唱腔时断时续的”。

人们说文化的基因是从小就融入一个人的血脉中了。父亲对晋剧的痴迷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更是与日俱增,达到痴迷状态。

那时,只要听说哪里哪里晚上有戏,那一大早就开始兴奋上了,水杯、马扎都预备好,就等下班出发。如果天有不测风云,赶上了下雨、刮风的坏天气,那也是风雨无阻要去的。为此,母亲少不了唠叨“看戏就跟有人勾魂似的,赶明你就别回来了,住在戏园子算了!”父亲呢,嘿嘿一笑,任你说什么,我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是我姥姥家赶庙会的日子。父亲一进门,跟姥姥家的人简单寒暄一下,就奔村大队礼堂去看戏了。一天三场,场场不落。只有中间歇场才回去吃口饭。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就成了家宴中的焦点,点评演员的表演,详叙故事的原委,比如今天唱青衣的是谁的学生啦,今天拉板胡的乐手不在状态啦,谁谁水袖甩的不错啦……举凡舞台上的事似乎没有他不知道的。大舅妈、二舅们——他们这些父亲的粉丝,个个听得聚精会神,赞叹不已。说到兴头,父亲也会来两嗓子,声音虽然不行,但那架势却绝对的有模有样。而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会笑着说“你呀,也就能糊弄他们这些外行!赶紧吃吧,一会儿戏就开了。”“好啦,好啦,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于是,众人一阵欢笑。

当没有现场的戏可看时,父亲会把各种媒体工具充分利用起来。

小时候,午饭后总是见父亲先酽酽地沏一杯茉莉花茶,然后抱着他的半导体躺在藤椅上,伴着“咿咿呀呀”小憩片刻。我家第一盤磁带是晋剧名角王爱爱唱的《算粮》选段(京剧叫《武家坡》王宝钏独守寒窑的故事)。记忆中,只要有空儿父亲就会打开来听上一阵。以致时间一长,搞得楼下一家的小狗,不听戏声就嗷嗷直叫,弄得我和母亲也哭笑不得。第一台电脑也是为了播放《打金枝》的光盘而买的。现在他的群也都是他戏迷朋友。

父亲常对我说,他儿时记忆最深的一出戏叫《清风亭》。剧情是一对老夫妇收养了一个孤儿,起名叫张继保。老两口含辛茹苦地把他培养成人。而他考取状元后竟忘恩负义,不认对自己有齐天大恩的老夫妇。老夫妇一气之下碰死在清风亭下。而张继保最终也遭到天谴,被雷劈死。父亲说他就是被养父母奶大的,所以儿时看这出戏就特别恨那个张继保,而对养父母也格外的孝顺了。难怪村里人说起父亲都竖大拇指“模伯伯(父亲的养父)没白养这个儿子啊!”

“生旦净末丑,五行八作演世间百态;喜怒哀乐忧,一咏三叹唱千古风流。”舞台是小天地,可演绎出的却是人间的大情大爱大理。而陶醉其间的父亲,何尝不是一个有爱有恨的痴情人呢!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记忆 文章 父亲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