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路:我的婚姻我做主

养生
女士
2019年09月26日 21:05

李剑

像许多伟大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一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苏德霍夫背后也站着一个女人,她就是陈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

一个来自古老的德意志,一个来自古老的中华;同样以严谨、甚至刻板著称的两个民族的人,会演绎出怎样一幕动人心魄的情感剧呢?

初识:两个“书呆子”的相遇

陈路与托马斯初次相识是在2007年春天,在美国费城那次关于“神经细胞分子研究”的高端学术会上。对陈路这个后起之秀,托马斯十分欣赏,每当陈路演讲到精彩处,他的掌声总是率先响起。斯时,陈路是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生物学助理教授,而托马斯则是来自德国的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闻名于世界。

几日的接触中,托马斯以一个科学家敏锐的目光,捕捉着那张使他一见倾心的东方面孔。会议结束的晚宴中,陈路正独坐一隅,托马斯走过来直抒胸臆:“我觉得你心情不太好,也许你需要回家好好放松一下。我有一个忠告,与家人相处很重要,我们德国妇女的家庭观念是比较强烈的。”

陈路哭笑不得,显得有些窘促:“我,目前,一个人生活。”托马斯报以苦笑:“我也是。”良久,托马斯耸耸肩,蓝眼珠里流露出无限的真诚:“咱们去喝杯咖啡吧。”他伸出手,一脸的期待。陈路拒绝了,觉得这男人真是热情过了头呢。

托马斯拿出钻研科学的韧劲与分析方法:“我知道你们东方人是比较含蓄的,是就是不是,不是就是是。”陈路反唇相讥:“子非鱼,亦非我。你别自以为是了!”托马斯不耻下问:“子非鱼,什么意思?”陈路三言两语解释了古老典故的隐喻。托马斯沉思片刻后说:“我想,水会知道鱼的快乐或者痛苦。”这话令陈路的态度来了180度的转弯:这人还挺逗!

托马斯毫不避讳地回顾了自己失败的婚姻,并推导出一个结论:如果两个人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的话,则婚姻必然被淘汰。陈路深以为然,她与神经学家包绍文刚刚结束的婚姻就是如此:都是事业狂人,顾得了工作,弄丢了家庭。托马斯精准地解析着婚姻失败的原由时,陈路则偶尔插言加以补注,不知不觉,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末了,托马斯推推大鼻子上的眼镜认真地说:“如果有下一次婚姻,我想我会拿出百分之二十五的时间来经营。”陈路暗忖这德国人到底是德国人,怎么这个也可以量化呀?没想,托马斯已经迫不及待地追问她是否会如此。陈路硬着头皮说,“我想是的。”托马斯说:“假若我们在一起,那可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时间经营婚姻了。”陈路想,这人怎么就跟她谈婚论嫁了呀?她冷淡地说:“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一点,托马斯先生。”托马斯自知失言,喃喃道:“我只是打个比方。”

见托马斯可怜兮兮的样子,陈路觉出他孩童式的天真,忍不住打趣说:“婚姻是两个人共同的事情,即便各自拿出百分之二十五的时间,也还是百分之二十五的时间呀,何谈百分之五十呢?”托马斯转忧为喜:“你说得对极了!我向你道歉。”陈路莞尔:“你向我道什么歉啊?不过,我真要谢谢您这杯咖啡。”

相处:跟老顽童的“持久战”

研讨会结束,陈路的美丽和睿智给托马斯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的率真、风趣也给了陈路不错的感觉。回到加州大学不久,陈路就接到了托马斯主持的斯坦福大学细胞分子研究中心的邀请函,请她前去工作。

陈路回绝了,她跟托马斯不过是一面之缘,怎堪如此重情?不久,她又收到了第二封邀请函和托马斯的亲笔信。信中,他说:“你随时来,这儿的大门都会为你敞开!”陈路动心了,自己不远万里到美国求学,不就是为了在科学上求索吗,何况还正对自己的门路。

2007年8月,陈路如约而至,托马斯以礼相待。“我心里还是有些气恼的,托马斯茶壶里煮的什么饺子呢?”事后,陈路甜蜜而怨艾地回忆说,“他怎么把我喊过去以后就不闻不问、公事公办了呢?”

其实,托马斯何尝不想进一步拓展彼此的关系?只是陈路忙于工作,一副拒人千里的样子,他可不敢贸然尝试。再说,他邀请陈路来的主要目的,是看中了她的学术水准。陈路与托马斯在工作上的时间几乎重叠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光,就像两个圆的切,在切之外是各自的生活。

“在工作中,我们老板管得很松,你可以迟到早退,可以去散步,可以去喝咖啡,而他只问你结果。尽管在上班时,我们有大把的松闲,可除了讨论工作,却从不打听对方的私生活。”陈路现在依然这样评说自己的丈夫。可那时,她与托马斯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忘记吃饭,忘记休息日。

倘若没有那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两个工作狂也许会一直这样“止乎礼”下去。那天,陈路正在实验室聚精会神地观察培养皿中的神经细胞,不知何时,托马斯站到了她身边。当她抬起头做笔记时,发现托马斯怔怔地看着她。陈路面孔一红,十分局促,她以为他会追问她的研究结果,然后劈头盖脑地来一句:“你做的研究我不相信。”

孰料,托马斯却关切地问她怎么又忘记吃午饭了,还用拗口的中国话说:“人洗(是)铁,饭洗(是)钢。”陈路好奇托马斯怎么知道这句中国谚语,原来,他是从一个中国留学生那儿借用来的。他的这次“盲动”,也是那个学生的怂恿。

此后,托马斯似乎找到了爱情的突破口,总是给陈路买披萨,像个跑外卖的。这殷勤令陈路难以受用,她拒绝了几次。托马斯依然我行我素,还振振有词:“研究中心每一个人的健康,我都要负责。”

吃人的口软,陈路决定还人情。托马斯总是在她面前夸披萨够味,好像天下除此别无美味。陈路亲自烙了瘦肉饼,配上辣椒酱,请托马斯吃。托马斯吃得满头冒汗,大呼过瘾。陈路告诉他:“这是中国的披萨。”托马斯又惊又喜,表示人间美味非此莫属了。

陈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个中国女孩的骄傲:“中国的饼,多的是呢——芝麻饼、千层饼、葱油饼、鸡蛋煎饼、老婆饼、老公饼、 南瓜饼、玉米饼……这就大惊小怪呀?”她如数家珍,令托马斯瞠目结舌。打这以后,陈路时不时炫一下自己的手艺。托马斯吃惯了嘴,常问陈路的一句话就是:“陈,今天是什么饼?”endprint

2007年5月25日是陈路的生日,托马斯送来了一束鲜花,花中藏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他好看的花体英文:“如果上帝让你跟我有一段爱情,我希望一万年也不会过期。”无意中,竟然契合了周星驰《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陈路很感动,决定与他正式恋爱。

志同道合,加速了爱情的发展。翌年,陈路把自己嫁了出去:“好像是迫不及待似的。”也许,这就是一种缘分。托马斯除了科学素质外,还有一种别的什么特质,吸引了我。他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古怪的学术怪物。我跟他在一起,很放松。我们从各自失败的婚姻中得到了教训,彼此都在改变,去适应对方。或者说,我们是在恰当的地方遇到了恰当的人。不过呢,全中心的人都很喜欢他。

的确,托马斯是一个颇具情趣的人。无论多忙,他总是会抽时间带陈路去旅游。陈路的生日,他会千方百计地制造惊喜。平常的日子里,爱好户外运动的他,总是鼓励陈路与他一起去游泳、长跑。有了女儿贝蒂之后,他成了一个老顽童,与孩子嬉闹成一团,学猫猫狗狗,又叫又跳,没大没小,让陈路哭笑不得。

虽然两个人琴瑟和鸣,但牙齿与舌头难免碰撞。托马斯非常宠爱孩子,陈路则极为严厉。孩子犯了过错,陈路要求当面认错,托马斯却坚持让孩子闭门思过。由于逆反心理,孩子总是选择爸爸的方式。父女俩常常站在同一战线,让陈路很不爽。

有一次,贝蒂打了邻居孩子,托马斯觉得无所谓,陈路认为孩子太无礼。贝蒂有爸爸撑腰不肯道歉,陈路情急之下打了她的屁股。贝蒂哇哇大哭,托马斯赶忙跪下来让孩子骑在他肩膀上,满地乱爬。“你这样会惯坏孩子的。”陈路大声抗议。托马斯呵呵笑:“不会的不会的,我小时候就骑过我爸爸!”陈路忍俊不禁:“你就是被惯坏的大孩子。”

由于多年独居,加之工作压力大,托马斯嗜酒。陈路屡劝不止,托马斯躲着藏着喝,乐此不疲。陈路使出狠手段,亮出底牌:“有酒没你,有我没酒。”托马斯勉强收敛。

2010年夏天,陈路要带托马斯回中国。托马斯一想到要面见丈人丈母娘,未免发憷。他学来的几句简单中文,越说越不溜乎了。一筹莫展的他恐慌不已,又喝上了。一喝酒,他舌头立即灵活多了。他自谓:“脑子比舌头好使。”

来到无锡,托马斯与喜欢小酌几杯的泰山大人一见如故,亲友们也觉得这个外国人挺合得来。回到美国后,陈路令托马斯戒酒,他反说:“你爸爸不也喝酒吗?”陈路没辙了,真不知道该不该后悔这趟中国行。

在一次华人朋友的聚会中,当人们言及中德友谊时,有人讲到德国在二战前对中国的援助,由此得出德国的法西斯并不坏的结论。刚饮几杯酒的托马斯一反教授的斯文,怒发冲冠:“对你好的坏人就是好人,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你们中国人,往往是非不分……”他滔滔不绝,众人面面相觑。最后,托马斯甩出一句表示不满的口头禅:“你们觉得这很有趣吗?”他拂袖而去。

回家后,陈路觉得托马斯醉酒无礼,于是对他不理不睬。可这次,托马斯誓不低头,他说这是原则问题。陈路寸步不让:“喝酒可不是原则问题。”托马斯无言以对,最后像个犯错的孩子似地说:“亲爱的,为了我们的家,我想我应该戒酒了。”

陈路心软了,她默默购回一套茶具,陈路说:“不喝酒,喝茶。”托马斯说:“喝茶用得着这样麻烦吗?”说归说,对东方文明颇具好奇心的他,很快就痴迷上了茶道,并且大赞:“茶,不但能兴奋大脑,健康身体,而且还能帮助我思考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陈路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诺奖:亲爱的,你的军功章也有我的一半

2013年10月7号,凌晨两点多,住在斯坦福大学B校区的陈路被电话吵醒了。家里的座机已经多时没有响起过,莫非是大洋彼岸的亲属弄错了时间?她正琢磨着要不要接电话,电话又固执地响了两通。她走下楼拿起电话,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秘书打来的,托马斯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陈路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两周前托马斯刚刚在纽约摘取了号称生物化学界皇冠的拉斯克奖。此时,托马斯正在马德里开学术研讨会。陈路拨通了托马斯的电话,托马斯狐疑地追问:“不会有人开我的玩笑吧?亲爱的,请到诺贝尔官方网站查一下!”“当然,一切都是真的。”陈路笑了。

陈路内心是以夫为荣的,第二天早上她又给家人打了4通电话,而她在2005年作为唯一的华裔女科学家获得50万美金的麦克阿瑟奖时,她也没给谁打过电话。此次,托马斯获奖,尽管已经是世界皆知的秘密,可她还是忍不住要把夫君的荣誉分享给每一个亲人。

正如2010年6月她带托马斯回家时,她闭口不谈自己,只是这样介绍托马斯:“这是我的先生,一个比我优秀的人,他在中国很多大学讲过课。”托马斯获得诺奖后,国内媒体纷纷以“无锡女婿”称之。陈路把这样的报道说与托马斯,托马斯大乐:“对我来说,这项桂冠,与诺贝尔奖相比毫不逊色。”

几天后,托马斯从西班牙归来,发现餐桌上一片“惊喜”:夸克奶酪蛋糕,维森啤酒,烤猪腿……都是难得一见的德国风味。为了准备这些东西,陈路花费了不少心思。托马斯感动地亲了亲妻子的面孔,然后一边叫着“太奢侈了”一边大快朵颐,还将几根手指上粘的奶油吮吸得干干净净。

对丈夫这个习惯性举动,陈路是见惯不惊的。托马斯常常忆苦思甜,说二战后德国一片废墟,为了重建国家,人们勒腰缩食,每天只吃两块黑面包,还如何狠干猛干。那时,对他这样的小孩而言,最大的奢望就是吃上一块奶酪蛋糕。正是全民万众一心,德国才能迅速崛起。

陈路信服托马斯对自己“吝啬”的注解,因为她也是个“抠门”的人,她坐公交车而不打的,该去哪家超市买便宜东西就决不就近买贵的。有一次朋友请吃饭,托马斯到了目的地等了好半天,才见陈路赶来。原来她坐的是公交车,而这段路程只有10美元的士费。陈路的“节约”,让一些“今天花了明天钱”的美国人想不通,但托马斯却大为嘉赏:“这是中德两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夫妻二人俭以养德,可是该花钱的地方也绝不“心慈手软”。每年两次出游,那是雷打不动的。眼看12月10日快到了,要去斯德哥尔摩参加诺奖典礼了,陈路开始琢磨:到时穿什么呢?先生穿西装,那是绝对的。可自己呢?托马斯给了一个标准答案:“我尊重你的选择。”陈路打算穿旗袍,托马斯很赞成,并鼓动陈路去旧金山旗袍专卖店挑选了好几套,价格不菲。不过,陈路很快看出丈夫察科学于秋毫的双眼,对旗袍的鉴赏却没什么好眼光,她想,先准备着吧,管那么多呢。

是的,这一切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在那繁华的背后,隐藏着最朴实的爱与最无私的付出。爱情,其实与荣光无关,与贫贱也无关。只关,你我。

编辑 尼尼威endprint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托马斯 生活 家庭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