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命:唯予不服食 老命反拖延

养生
科学养生
2018年10月14日 22:02

郁腾

现在,一些老年人,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为了寻求“天保九如”或急于脱节病痛,痴迷于保健品、补品、“神药”,不只遭到不法商人的欺骗,耗尽金钱,还贻误了病况,伤害了身体。其实,补益不妥反伤身害命的惨痛教训,早在唐宋时就在几位名人身上发生过。

先说说大名鼎鼎的苏轼。公元1101年5月,苏轼完毕7年岭外游官生计,北归途中来到真州(今江苏镇江)。其时正值暑热湿盛,苏轼由于舟中热不胜耐,晚上露宿船头,加上饮冷过度,患上泄泻之疾,并且呈现了胸膈作胀、高热不解、齿龈出血的症状。此刻,苏轼却没有去看医师,而是自作主张,先是克己黄芪粥饵服,后“用人参、茯苓、麦冬三味煮浓汁,渴即少啜之,余药皆罢也。”一个多月后,终因“上燥下寒,气不能支”,病况纠缠不愈,逝于常州。

清代学者陆以湉在《冷庐医话?慎药》中谈及苏轼之死时指出,孟浪服药,误用冲剂,是导致其病症不治的原因。他剖析说,苏轼因感受暑湿之邪,复又饮冷而致暴泻不止,此刻用黄芪药不对症,有“闭门助邪”之虞。黄芪性温味甘,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所形成的的泄泻才对症。而苏轼所患为邪热内蕴未清,此非气虚阴伤之病。加上苏轼后来又私行服用人参、麦冬,岂不更贻误病机,火上浇油?清代文学家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里也谈及苏轼的猝死。他指出:苏轼因暑邪内伤胃腑,导致呈现发热、烦渴、牙龈出血等症状,此刻应见机行事,用甘露饮、犀角地黄汤等医治,由于这些中药方具有清热凉血、化湿祛邪的成效。但是,苏轼却自恃谙知医道,只寄希望于飲用人参、茯苓、麦冬的煎剂温补,致使后来或因酸中毒、或因尿毒症、或因毒血症等休克去世。

再说说一对因痴迷于长生不老药而早夭的难兄难弟——元稹和韩愈。

公元831年,给世人留下“从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千古佳句的唐代大诗人元稹猝于武昌节度使任所,年仅52岁。据史料记载,元稹是由于炼秋石服秋石,而导致未老先逝的。秋石一药,见于宋代的《本草品汇精要》,是人中白或盐的加工品。古代也有用童便、秋露珠和石膏加工的秋石,有咸淡之分。秋石性味咸寒,入肺肾经,具有滋阴降火、益肾养元的功用,主治骨蒸劳热、咳嗽吐血、遗精白浊、膏淋带劣等症,外用可医治咽喉胀痛、牙痛、疮疡等。秋石尽管能看病,但不可过量食用。元稹亲自动手炼制秋石,并过量食用,是想益肾养元,延年益寿。成果却不只没有长生,反而刚刚年过半百,就因而丢掉了性命。

公元824年12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在长安的家中去世,终年57岁。据史料记载,韩愈是死于“风疾”,就是咱们现在说的“中风”。究其死因,是由于他喜赌贪酒又好狎妓,导致经常感觉精力不济,就很多服用含有硫磺的丹石,由于硫磺具有补肾壮阳、益火生元的成效,为历代摄生学家所喜爱。但他哪里知道,硫磺尽管含有硫、碲、碘、硒等微量元素,的确可以提高精力,还能医治肾气缺乏导致的阳痿、尿频、腰膝冷弱、肾不纳气以及老年人虚冰冷秘等症。但它还含有二氧化砷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嗜食过分,就会引起元阳上亢,导致风疾发生,然后殒命。

关于本想延年益寿却误入歧途的韩愈和元稹,元稹的老友白居易在《思归》一诗中也宣布感叹:“退之(韩愈字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微之(元稹字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拖延。”

清代医学我们徐大椿从前说过:“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也。”苏轼、元稹、韩愈的暴死既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脚,也给了人们一个警示:即使是再好的滋补品、补药,也要依据自己体质的特征,恰当进补,才干延年益寿。反之,假如不分阴阳气血,不辨寒热真假,乱用偏食,就会形成人体的阴阳平衡,变生出其他疾病或引发急症,不光有害健康,还可能危及生命。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苏轼 硫磺 韩愈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