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才妃
本年6月,国内首设艾滋病感染学生高考考场,在考场上16名艾滋病感染者中,有15名学生考取了大学。可是,这一音讯的发布却引起了部分网友的惊惧——2006年施行的《艾滋病防治法令》第39条规则:“未经自己或许其监护人赞同,任何单位或许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其家族的名字、住址、作业单位、肖像、病史材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因而,不少人开端忧虑,会不会一不留神跟艾滋病感染学生住进了一间宿舍?
据一则媒体查询显现,六成人表明可以接收艾滋病感染者一同作业、学习,可是并不情愿与他们日子在一同。其实这种忧虑自身,与艾滋病在人们心中等于绝症甚至比绝症更可怕的刻板形象密不可分。
艾滋病是一种由HIV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流行症,经过损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使人体损失免疫功用。依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陈述显现,全球超越18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承受抗病毒药物医治,但超越14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不知自己患病,其间的许多人是艾滋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他们往往很难取得现有检测效劳,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
到本年7月31日,全国陈述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728270例,陈述逝世223798例。从传达途径上看,7月全国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九成以上经性途径传达,异性性传达占68.7%;同性性传达占23.5%。这无疑给人们特别是广阔青年学生集体敲响了警钟:再夸姣的芳华,也由不得任“性”。而咱们也有必要加强“防艾”教育,时间绷紧“防艾”这根弦。
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日子中,由于缺少必要的正确宣扬,人们在对艾滋病的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以为蚊虫吸食、运用马桶、握手等均会感染艾滋病,甚至许多人心存害怕,谈“艾”色变,视之为祸不单行。事实上,对艾滋病毒的传达途径,医学界早已有清晰的答案,即性触摸传达、血液传达和母婴传达,平常的握手、拥抱、一同作业、一起用餐等日常触摸是不会传达艾滋病的,谈“艾”色变大可不必。
现在青年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毒感染高发人群。疾控专家表明,我国艾滋病传达途径转变为以性传达为主,更需求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扬教育,特别要对青年学生、男男性触摸等要点人群施行有用的干涉办法。《艾滋病防治法令》对防控宣教进行了具体规则,并要求高校、中学等将艾滋病防治常识归入有关课程,但在大都校园中施行并不抱负。
从上一年起,北京市教委要求大學重生入学都要承受防艾教育。作为国内最早开设性教育讲堂的首都师范大学,其性教育研讨中心主任张玫玫也参加其间,在京内多所高校宣讲。她表明,这是一门为时两小时的讲座,专门解说性传达中的艾滋病常识。“给重生遍及性教育中的防艾常识是从上一年开端的,也就是说,现在正在上大三甚至之前的学生,可能没有遍及相关常识。”“这反映了我国人整体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虽然在《‘健康我国2030规划大纲》中,健康优先成为我国的一个战略,但方针可以落地并发生实效,还有待时日。”北京大学社会医学与健康系副主任常春教授如是说。
最近,浙大城市学院红丝带协会会长朱方圆正在参加“大学生防艾与性健康教育进讲堂查询研讨”的活动。这项查询的规模是在校生,“现在查询仍在进行,但当时数据显现许多大学生都以为没有必要开课,而其间一个重要原因是‘艾滋病离咱们很远”。
并且,现在许多校园的“防艾”教育,只介绍艾滋病传达途径和防备性侵犯,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这并不是性教育,只讲这些,很简单把“防艾”教育变成“恐艾”教育。由于实际中,即使许多人了解艾滋病的传达途径等基本常识,但真实要面临这个集体时,却发生了害怕心思。而“防艾教育”更应该重视青少年品格刻画,让他们逐步培养起对自己的行为担任的认识和才能,发自内心地对欠好的引诱说不,学着维护自己和别人,不是教师家长进行价值观念的强行灌注,更不能谈“艾”色变。
人们对艾滋病大都要阅历一个“知信行”的进程,从把握艾滋病传达的基本常识、到逐步建立科学观念并打破“恐艾”心思,再到真实安然地与艾滋病感染者触摸、习惯,需求战胜一些困难。这中心的每一步,都将折射出整个社会心态的良性开展,也将是咱们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