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性化服务吸引患者

疾病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0年09月25日 14:30

...立诊所如何赢得患者

徐灵敏

在国外,社会办医已实施多年,不少国家对私立诊所的监管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如果出现医疗纠纷,也有保险公司“兜底”,这些制度让“前往私人诊所就诊”成为百姓的普遍共识。

目前,我国多个省市逐步开放医疗市场、鼓励社会办医,尽管这些举措被视为撬动医改进程的有力杠杆,但关于医疗纠纷等方面的担忧仍难一时从人们心中消除,也许能从国外的经验中学习到一些经验。

在国外,社会办医已实施多年,不少国家对私立诊所的监管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如果出现医疗纠纷,也有保险公司“兜底”,这些制度让“前往私人诊所就诊”成为百姓的普遍共识。

在日本的车站周边、住宅区旁,遍布着各种专科私人诊所,其中以齿科、眼科、肠胃科、皮肤科最多。它们规模通常不大,往往是一名医生看病,几名护士分管挂号、发药、打针等杂事。虽然营业时间和诊室规模比不上公立医院,但是凭着医生丰富的经验、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还是受到日本民众的欢迎。

一次,朋友有些牙疼,预约了附近一家齿科诊所,记者陪她一同前往。诊所离家很近,走路只要5分钟。进去之后,护士核对一下预约信息,然后让我们等待片刻。借着等待时间打量,这间小诊所面积确实不大,但乳白色的色调温馨宁静,颇有些国内美容院的感觉;就医的人也不多,看起来大都跟医生较熟悉。

经过检查,医生告诉朋友,她的龋齿大概需要2次治疗可以修复,并为她建立了医疗档案。两次诊疗总共花了5万多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7.7日元),但是因为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就普及了医疗保险,个人只需承担30%费用,所以算下来大概要1.6万日元。尽管算不上便宜,但诊疗效果好,服务人性化,让患者感觉治病成为一种享受。

现在,“有病先去诊所”已经成为普通日本人的共识。

在这些私营性质的诊所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由医疗法人开设,另一种则是纯粹意义上的私人诊所。就后一种而言,开办过程并没有想象中复杂。按照日本《医疗法》第四章第一节规定,开设者先向所属地区役所(相当于各级政府)咨询,告知自己的计划,获得同意后就可以先开起来了。

诊所开设后10天,开设者要向诊所所在地保健所递交诊所开设报告,并提供开设者的履历表和执业资格复印件、诊所建筑用地周围示意图、建筑物平面图、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报告复印件等10余种材料。材料受理后,保健所职员就会上门审查,符合要求则当场开具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建议整改。

日本政府有关私立医疗机构相关的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严格规定收费标准:日本实行“按服务付费”的医疗保险支付系统,服务价格由政府制定,每2年修改1次,医疗药品、医疗器械、检查费用、手术费等都是全国统一的。二是制定区域性医疗规划:依据《医疗法》和《健康保险法》等法律的内容,各地方政府制定本地区的“医疗规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规定一定区域内的基准病床数。当区域内的现有病床数超过基准病床数后,若还有医疗机构申请新增病床,政府会予以劝阻,同时保险机构也不予支付医疗费用。三是实施医疗从业者资格许可制度: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必须获得资格许可证后方可从业。四是对医疗广告的规定。由于日本的各种私人医院星罗棋布,竞争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因而政府对医疗广告有严格控制。

在私人诊所里,也会有一些医疗事故出现,但数量远低于公立大型综合性医院。原因在于,首先这些诊所主要负责解决人们的日常病患,诊疗性质多以小病、慢性病或保健性为主,风险较小。二是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这些没有政府背景的私人医院要面临相当惊人的赔偿费,还有可能被剥夺行医执照,医院经营难以为继,因而从业者往往处于时刻谨慎的状态。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家庭 真相 诊所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