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李婷
陈伯会
【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产妇中产褥感染患者20例和同期剖宫产未发生产褥感染的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作出对比分析。结果:20例产褥感染患者中,均存发生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情况,与此同时产妇出现复旧不良情况。其中有14(70%)例患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宫体和宫旁压痛情况,此外有13(65%)例患者发生恶露增多和异味现象,19(95%)例患者的周围血白细胞增多。未感染组各项指标优于未感染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剖宫产手术产妇产褥感染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要多加注意,积极实施预防措施,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产褥感染;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8-214-02
随着目前我国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围产医学也不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剖宫产发生率。剖宫产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產妇容易感染产褥感染,对产妇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产妇中产褥感染患者20例,和同期剖宫产未发生产褥感染的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产妇中产褥感染患者20例,和同期剖宫产未发生产褥感染的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两组患者年龄在20-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5)岁,孕周在37-39周,平均孕周为(38.6±0.3)周。产妇中,初产妇有30例,经产妇1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性别、产次以及孕周的方面均物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诱发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比。
治疗方案: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每天为患者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青霉素。结合患者具体病症,对抗生素的使用方案进行调整。若患者产褥感染病症当中出现比较严重的恶露,浓量多并且异味重,这时可以为患者的宫腔内放入双簧管,此后使用甲硝唑液,或者使用庆大霉素盐水,为患者进行冲洗,每天清洗1-2次。
1.3 评价指标:产褥感染患者局部或者是全身出现严重发炎,患者宫体压痛,产后出现发热现象,同时恶露增多并伴有异味。患者切口感染,周围细胞的计数增加,对细菌进行培养证明存在致病菌体[1]。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2软件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t检验,选择(x±s)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患者产褥感染临床表现,结果显示,20例产褥感染患者中,均存发生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情况,与此同时产妇出现复旧不良情况。其中有14(70%)例患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宫体和宫旁压痛情况,此外有13(65%)例患者发生恶露增多和异味现象,19(95%)例患者的周围血白细胞增多。
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产妇胎膜早破、血色素<9g、进入产程剖宫产、急诊部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等的发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未感染组各项指标优于未感染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为10%-20%,还有可能会更高,大多数产妇为伤口感染,主要表现为产褥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病机制为:①剖宫产手术促使生殖器外部的环境被破坏,并发生改变,患者正常阴道内存在的混合菌群中厌氧具有绝对性优势,其表现相对稳定,进行剖宫产之后,外来菌群增多,这就推动了感染的进一步发展。②患者剖宫产之后,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2]。③若剖宫产手术过程中,操作不正规,会导致切口感染或者切口发育不良,对伤口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3]。
引发产褥感染的因素有:胎膜早破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完整的胎膜,能够有效预防细菌侵入,经过研究发现,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炎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4]。此外,产程剖宫产患者也容易出现产褥感染,产妇进入到产程之后,子宫下段处于扩张状态,开展相应的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会促使切口位置延裂,如果手术过后对伤口进行缝合不良,回延迟愈合时间,从而引发急诊剖宫产[5]。
本研究显示:20例产褥感染患者中,均存发生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情况,与此同时产妇出现复旧不良情况。其中有14(70%)例患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宫体和宫旁压痛情况,此外有13(65%)例患者发生恶露增多和异味现象,19(95%)例患者的周围血白细胞增多。两组产妇胎膜早破、血色素<9g、进入产程剖宫产、急诊部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等的发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未感染组各项指标优于未感染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剖宫产产妇而言,导致其出现产褥感染的因素较多,这就需要相关医护人员提高重视度,积极实施预防措施,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优君,顾红红. 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6:1383-1384.
[2] 蒋凤芳,李怡澄,赵赛婉,施洁,朱伟央. 疤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07:1608-1611.
[3] 罗文英,胡娟,查露. 剖宫产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与产褥感染的关系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3:5364-5366.
[4] 蒙晓梅,韩海彦. 剖宫产术中甲硝唑冲洗宫腔预防子宫内膜异位及产褥感染的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2012,35:7747-7748.
[5] 高田方. 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相关性分析[J]. 当代医学,2015,34:7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