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阿司匹林

疾病
大众健康
2020年09月04日 16:11

袁越

有一种药,全世界几乎每一个人都曾吃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今年是阿司匹林发现120周年,这种提取自柳树皮,学名为“乙酰水杨酸”的小分子化合物被很多医生视为百搭神药,至今仍然不断有新的功能被发现。

阿司匹林的传统功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止疼消炎,另一类是抗凝血,所以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治疗发烧、预防关节炎、防治心脏病和预防中风等等很多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与此同时,阿司匹林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副作用,那就是它会导致一部分人消化道出血。虽然现代制药技术可以减小阿司匹林对胃部的伤害,但无论如何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服用阿司匹林。在你决定吃药之前,应该先问咨询一下医生的意见。

不过,医生们估计也很难给出肯定的答复,因为目前尚无简单有效的方法鉴别出哪些人适合服用阿司匹林,哪些人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医生也只能先让病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然后通过验血的方式做判断,非常麻烦。曾经有人尝试用基因分析的方法来做筛查,但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够影响很多基因的功能,这个办法不可靠。

一项针对325位普通志愿者所做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的抗凝血功能对于5%人无效,另有24%的人疗效很低。考虑到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所以大部分医生并不会向所有病人无差别地推荐阿司匹林。话虽如此,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大部分50-7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比较适合通过定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年纪小于50或者大于70岁的则不建议这么做,除非已经有心脏病史了。

除了上述两类功效之外,最新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居然还有抗癌作用!

阿司匹林的抗癌作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消炎来防止癌细胞的产生。炎症是身体应对感染的正常反应,但如果炎症反应长久不退的话,就会对健康细胞产生不必要的刺激,导致癌变。这套致癌机理已经研究得十分透彻了,已获得了无数证据的支持,本文不再赘述。

其次,新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还能防止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其机理和抗凝血作用有些相似。原来,癌细胞要想从原发位置扩散到全身,必须借助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运输,这就要求癌细胞首先必须想办法冲破血管壁,进入血液之中。到达目的地之后,癌细胞还要再次冲破血管壁,从血液循环系统里面跑出来才行。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血液中有很多免疫细胞专门负责监视敌情,一旦发现癌细胞的踪迹就会将其杀死。

但是,聪明的癌细胞找到了一个“内奸”,这就是血小板。最近有一项在英国做的调查研究显示,癌症和血小板浓度很有关系。研究者利用常规体检的机会测量了5万名年龄在40岁以上的健康人的血小板浓度,发现其中有3.1万人的血小板指标偏高。然后研究者对这些受试者继续跟踪观察了一年,发现血小板指标偏高的人当中有11.6%的男性和6.2%的女性患了癌症。相比之下,血小板浓度正常的人当中只有4.1%的男性和2.2%的女性得癌症。

癌细胞怎么和血小板联系起来的呢?来自波士顿一家医院的血液学家伊丽莎白·巴提内利(Elisabeth Battinelli)博士发现,癌细胞很可能是利用血小板藏身并转移的。她通过对小鼠的研究發现,癌细胞会主动收集血小板分泌的化学信号,诱骗血管壁细胞张开一个口子,让自己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去之后,癌细胞会躲在血小板团块的内部,以此来躲过免疫系统的检查和攻击。到达目的地之后,癌细胞还会继续绑架血小板,让后者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为新的肿瘤搭建全新的血液循环系统。

那么,阿司匹林又是如何破坏癌细胞诡计的呢?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迪帕克·弗拉(Deepak Voora)博士及其同事们通过一系列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原因。原来,阿司匹林能够作用于专门负责生产血小板的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使之能够生产出不那么容易聚集在一起的血小板,这样一来癌细胞就找不到藏身之处了。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阿司匹林是通过影响巨核细胞基因表达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的,受其影响的巨核细胞基因至少有60个之多!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至今没能找到有效的遗传测试来判断阿司匹林到底对哪些人有效哪些人无效,因为相关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在科学家们找到安全有效的测试方法之前,阿司匹林尚不能直接应用于抗癌。但对于特定人群来说,每天服用一片小剂量阿司匹林确实是有好处的,值得大力提倡。不过,科学家们特意提醒民众,决不能因为服用了阿司匹林就觉得自己不会生癌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坚持锻炼身体并戒烟)比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要有效得多。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阿司匹林 癌细胞 血小板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