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猛
[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术后不同浓度盐水冲洗鼻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鼻内镜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术后经高渗盐水冲洗,对照组患者术后经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 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5%,术腔上皮化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盐水冲洗液可减轻鼻内镜术后患者鼻腔水肿,促进术腔快速愈合。
[关键词]鼻内镜术;不同浓度盐水冲洗;鼻腔
鼻内镜术是临床常用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主要术式,效果让人满意,但术后依然存在相应问题,如术腔粘连,术腔内痂皮产生等,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据相关报道,术后处理得当,鼻腔冲洗,对提高鼻内镜术治疗效果起到显著效果。本次研究以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更为有效的鼻腔冲洗液,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行鼻内镜术患者均是在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4-62岁,平均(35.1±2.7)岁;慢性鼻窦炎47例,鼻息肉33例;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处理分析,无明显差异,可参与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鼻窦轴位、冠状位CT检查,了解鼻腔鼻窦病变,口服抗生素、抗过敏药物,或以局部类固醇激素喷鼻等,患者取仰卧位,根据Messerklinger术式实施手术,根据患者鼻腔和CT情况,行鼻窦开放术,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后予以止血海绵填塞止血。
患者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5-7d,治疗组采取高渗盐水冲洗鼻腔,取150mL的10%氯化钠溶液+8万u庆大霉素+10mg地塞米松+500mL生理盐水配制为3%高渗盐水冲洗液;对照组患者取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取500mL的0.9%生理盐水+8万U庆大霉素+10mg地塞米松配制生理盐水冲洗液;两组患者取坐位,术后3d开始冲洗,下颌部靠近接水器,鼻腔冲洗器前端橄榄头放置前鼻孔稍偏外上,以橡胶吸管抽吸,手握橡胶球反复捏挤至一侧鼻腔,从另一侧流出,以此清除鼻腔、鼻窦、鼻咽部分泌物、血痂等;每天2次,至术腔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时,可停止冲洗。术后第5d鼻内镜鼻腔鼻窦清理,术后第一个月每个星期一次,随后15d一次,清理术腔分泌物、血痂组织,分离粘连,促进术腔上皮化。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定期复查,观察患者鼻塞、流体等症状消失时间、术腔恢复时间、完全上皮化时间。
1.4疗效判定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内窥镜检查窦腔黏膜部分区域形成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内窥镜检查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形成息肉,脓性分泌物。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x±s)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即治愈2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31/40),即治愈10例,有效21例,无效9例;两组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术腔上皮化时间对比
治疗组术腔上皮化时间为(10.5±1.4)周,对照组术腔上皮化时间(19.5±2.1)周,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窦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致病情复发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患者术后鼻腔鼻窦黏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紊乱、创面纤维素性分泌物渗出等而形成伪膜,术腔生成痂皮、囊泡、肉芽组织等,导致窦腔粘连等,因此患者术后需及时清理鼻腔,恢复鼻腔通畅,促进鼻腔鼻窦黏膜上皮化。
盐水冲洗是众多洗鼻方法中首选方式,利用压力将盐水送入鼻腔,有效冲洗鼻腔和鼻窦等部位,彻底消除鼻腔各处积存的黏液、有害物质和致病菌;合适浓度盐水具有脱水作用,促进水肿鼻黏膜消肿;通过盐水冲洗,维持鼻腔湿度,以免太过干燥而造成鼻出血;水流物流运动可有效按摩红肿鼻腔黏膜,以此消肿促进鼻腔功能恢复。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术后均予以盐水冲洗,治疗组患者术后经高渗盐水冲洗,对照组患者术后经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术腔上皮化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高渗盐水冲洗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盐水冲洗。
高渗盐水为3%盐水,属于温和碱性溶液,其PH值为7.6,减轻酸性环境对鼻黏膜的影响,有助于清除鼻腔积存分泌物及感染碎片,减少黏附痂皮,避免鼻腔流出道阻塞,使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明显恢复,改善炎症。总而言之,高渗盐水冲洗液可减轻鼻内镜术后患者鼻腔水肿,促进术腔快速愈合,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