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演非常“音乐会”,奏响生命最强音

疾病
妇女
2020年08月12日 17:43

雪丰

花季女孩毛澄宇遭遇了一场猝不及防的重病:她的脑部出现了异常瘤体,严重地压迫到视神经与听觉神经。幸而母爱亲情一路陪伴,加之神奇的“唤醒开颅术”,终让女孩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

命运多舛,大提琴天才罹患脑瘤

21岁的毛澄宇来自北京郊区的一户普通家庭。由于父母十分喜爱音乐,小澄宇从三岁就开始学习二胡演奏。9岁时,她的二胡水平达到了演奏级别,此时她又开始学习第二样乐器——大提琴,并在很短的时间就显露出极高的天赋。

老师看出毛澄宇是学习大提琴的好苗子,向她的父母建议:“干脆让这个孩子改练职业大提琴吧,这样她会有更大的发展。”女儿的优异表现,让夫妇俩达成共识,全力支持女儿,助其实现音乐梦想。2008年开始,父亲毛诚山开办了一家小型公司,没日没夜地接单做生意。吕琴则辞去工作,在家照顾女儿生活。

四年后,毛澄宇一举考入新加坡的一所知名音乐学府,向她的音乐梦又靠近一步。然而,就在一家人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之际,一场噩梦却与他们不期而遇。

2015年10月的一天,正在排练的毛澄宇突然脑子一片空白,瞬间无法演奏手里的大提琴。练了十几年大提琴,各种技法早就烂熟于心,怎么能发生如此低级的错误呢?疑惑不解的毛澄宇赶紧将身体情况告诉了远在国内的母亲吕琴,吕琴心急如焚……

不久后,母女俩来到北京306医院进行诊断,发现毛澄宇的脑部出现了瘤体,非常接近右侧的太阳穴。瘤体虽然呈现良性,但对她的视觉和听觉神经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吕琴母女听到这样的诊断,忍不住泪珠连连。而得知毛澄宇未来很可能成为顶级的大提琴演奏家时,专家充满同情地对吕琴说:“医者仁心,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的……”

亲情护航,音乐天才的人生能否改写

2016年年初,吕琴夫妇拿到了常规治疗方案,可他们的心情一点不轻松。夫妇俩深知,对于正常人来说,这样的方案或许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女儿这样的一个大提琴手来说,无疑是终结了她的艺术生命!一旦术后她的听觉受到损害的话,她所有的音乐梦想都会化为泡影。那样的情景,是吕琴最不希望看到的。

当毛澄宇得知自己的治疗方案后,同样陷入恐慌,她不住地追问吕琴:“手术会不会伤害我的听觉?如果以后我不能拉大提琴了,我宁可不做手术!”看着女儿焦急的样子,吕琴只能故作轻松地安慰她:“开颅是唯一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定时炸弹取出来,妈妈相信你一定不会有事的!”

稳住了女儿的情绪,吕琴再次与医生商量:“你们知道,这个孩子整整拉了十七年的乐器,一天十二小时与琴相伴,如果她失去了大提琴,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医生们非常理解母女俩的心情,但由于毛澄宇的瘤体部位在颞叶颞脊内,周围的血管也出现了畸形,這样一来,受到刺激的瘤体会不断地渗血,使得类似癫痫的症状发作,同时也危及毛澄宇的生命,手术已经刻不容缓。主刀医生告诉吕琴:“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救命,在救命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再想想办法……”

其实,这台手术对医生也同样充满了挑战,因为到底哪里关联着毛澄宇的“音乐功能区”?没有人准确知晓。为此,治疗组重新修正治疗计划,同时为毛澄宇精心制定了两个任务,并通过核磁的方式进行确定与检查:第一个任务是“动词联想”,就是每当毛澄宇看到屏幕上出现名词类的字或词语时,尽量多地联想与其相关的动词并且默念,例如看到“衣服”,马上联想“洗”“买”“穿”等词;看到“树”时,马上联想到“爬”“砍”“种”等词汇。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设定各种特殊罗马符号,让毛澄宇全神贯注地注视屏幕的同时,进行正确的识别。此外,医生还决定让毛澄宇在术中演奏,来更准确地确定脑部神经的音乐关联区。不过,由于大提琴体积巨大,毛澄宇在手术室演奏的乐器换成了小巧的小提琴。

核磁室内,毛澄宇在医生们的提示之下,进行着各种手部与口部的动作。一旁的吕琴,则紧张地注视着女儿。看到她关切无比的样子,一位测试人员这样解释:“其实摘除孩子的脑瘤,就像是摘掉桃子内的桃核一样,并没有那么复杂,只不过摘除的过程中,有多个角度可以选择,现在就是寻找最为合适的路径与角度。”

半小时后,毛澄宇的一些关联区被顺利找了出来。为了让手术更为稳妥,医生还邀请了多位全国知名的开颅唤醒术专家(因脑部本身没有疼痛神经,开颅唤醒术是指医生在切除病变前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下唤醒,以求最大限度保护相关功能),参与到毛澄宇的治疗团队。而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这位未来大提琴家改写人生命运……

爱心齐鸣,手术台上演非常“音乐会”

手术当天,医生首先对被短暂麻醉的毛澄宇,进行开颅。一旦颅骨被打开,医生们就开始争分夺秒,因为毛澄宇的大脑已经暴露在空气中,在她被唤醒的时间内,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并发症,例如寒颤、恶心等症状,而并发症一旦出现,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让患者颅压升高,十分危险。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还要尽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但是切除面积增大,毛澄宇的一些正常功能可能会丧失,这同样需要医生左右权衡。

手术开始后,毛澄宇先是诵读数字:“一、二、三、四……”接着,有人在她的手里放了一把小提琴,她开始演奏旋律,而负责切除的医生,先通过电流笔进行预切,并通过特殊电流的阻断作用,判断这一区域是否属于切除的范畴。

很快,悠扬的提琴声在手术台上四处流溢。此时,医生们发现,无论阻断脑瘤周边的哪一根神经,毛澄宇都会丧失音准,远远达不到她的水平。这种现象让医生非常困扰,按照常理进行分析,瘤体附近一定会有可以切除的神经,不至于每根神经都这么敏感,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

手术陷入僵局后,有人提出:“提琴演奏都是坐姿,这样的躺姿对于一位演奏者来说,一定会出现较大的影响。”考虑到拉琴的失准或许是姿势的原因,而毛澄宇又不可能站着手术,于是医生们拿走了毛澄宇的提琴,轻轻地下达另一道“指令”:“那你唱几支歌吧!”果然,正如大家所料的那样,毛澄宇的几支歌曲动人而标准,从高音区到低音区都没有问题,于是手术台上的“演奏会”又变为了手术台上的“演唱会”……

紧张且令人心悸的三个小时后,毛澄宇的脑部瘤体被完全切除下来,当医生告诉吕琴夫妇“手术十分成功,孩子的音乐水准没有受到任何损害”时,吕琴的眼泪汩汩地流淌着,只不过其中都是幸福与喜悦!

2017年4月,身体完全恢复的毛澄宇接受了采访。作为国内首例接受“唤醒手术”并且唱歌走出开颅手术室的患者,回顾当初那场极其特殊的“演奏会”,毛澄宇由衷地表示,是医生们神奇的“开颅唤醒术”,让她留住了音乐的梦想。谈及母亲,毛澄宇更加动情地说:“母亲是我一辈子感激的人,因为母爱的一路陪伴与支撑,才让我涅槃重生,再次燃起了生的希望……”

(应主人公要求,除主人公外为化名)

编辑/倪萌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女孩 母爱 完美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