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乳腺癌,别轻信传言

疾病
家庭医药
2020年07月12日 22:01

徐发良

24岁的孙洁(化名)家住重庆市南岸区,近日,刚参加工作的她做入职体检,却被诊断患上了乳腺癌。

“我这么年轻怎么会得乳腺癌啊?”孙洁吓坏了。她说,自己平时身体不错,也没有感觉到乳房疼痛和肿块,没想到莫名其妙就中招了。

患病人群年轻化

近年来,乳腺癌的患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据了解,世界上最小的乳腺癌患者才3岁,我国报道的1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也不在少数。不仅如此,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高发年龄提前了10年左右,发病年龄高峰为45~55岁。

在我院今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40岁以下的占到三成。不良生活方式、使用含激素的制品、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心理创伤等可能是诱发原因。

定期检查能早发现

在预防和发现乳腺癌方面,自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观察乳房外形是否正常的弧形轮廓;挤压乳房或乳头,看有无液体从乳头溢出;触摸乳房,察看有无肿块等。

日常自检是有必要的,它能帮助部分女性发现乳腺疾病,但并不是主要的手段,更不可替代必要的体检和相关检查;因为有些早期乳腺癌很难通过自检发现,主要是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

关于检查的时间间隔,建议2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1次临床乳房检查;40岁以上女性每2~3年做1次乳腺钼钯检查;50~69岁者每1~2年做1次乳腺钼钯检查;70岁或以上人群每两年1次乳腺钼钯检查。

不要轻信传言

关于乳腺癌,民间有不少传言。有人说“喝豆浆易得乳腺癌”,还有人说“乳房大更易患乳腺癌”,对于这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大家要保持清醒,不要轻信。

1 .乳房大更易患乳腺癌?

目前医学界并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这一传言。造成乳房体积不同的主要是脂肪,而绝大部分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导管系统,脂肪组织是不会产生癌变的。

因此,胸大胸小并没有患癌率的差异,而如果具备其他高危因素,不论大胸小胸都有可能得乳腺癌。女性千万不能觉得胸部小就忽视乳房体检,坚持乳房体检才是最靠谱的方法。

2 .刮腋毛会导致乳腺癌?

很多女性爱美,喜欢把腋毛刮干净,但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常刮腋毛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大部分致癌物质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代谢的,淋巴中也有细菌和病原体,但淋巴与腋毛的结构不相连,所以根本谈不上造成淋巴结的毒素聚集。不过,如果腋毛刮得不当,可能造成皮肤破损,易引起感染、毛孔堵塞等。

3 .喝豆浆也易得乳腺癌?

传言称,豆浆含有大量的雌激素,女性饮用后易得乳腺癌。其实,豆浆中含有的植物性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具有神奇的双向调节能力,即“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现象同时存在。在体内雌激素缺少,呈现低浓度的女性更年期,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和消除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有权威调查显示,大豆异黄酮不但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反而会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

男性也会患乳腺癌

需要提醒的是,不少人以为乳腺癌是女性疾病,其实,男性也有可能患上。权威数据显示,男性乳腺癌患者占1%左右。也就是说,每100名乳腺癌患者中大约有1名是男性。

大家一般都不会想到男性会患乳腺癌,所以即便出现乳腺癌的前期征兆,也不会太在意。即便怀疑,也很少会到医院检查,部分患者可能因此而错失早诊早治的机会。

>>链接

乳腺癌基因检测,性价比可以更高

近日,在“2016年长江国际肿瘤学术会议暨重庆整合肿瘤学学术会议”上,记者了解到,重庆市肿瘤医院自主研发的遗传性乳腺癌检测和风险评估试剂盒已进行到试用阶段。相比同类产品,它的检测范围覆盖更广,且成本更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资料显示,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报告称,乳腺癌以每年新发病例27.3万人次,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乳腺癌成了威胁女性的第一杀手。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早诊早治是关键,可使5年的生存率超过九成。

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基因检测对于乳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案决策等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开展的相关检测价格非常昂贵,并且覆盖的基因数目、区域有限,对结果的解析和精确的风险预测存在严重不足。重庆市肿瘤医院研发团队开发的基于高通量靶向测序技术的乳腺癌/卵巢癌遗传性相关易感基因检测和风险评估试剂盒,除了BRCA1和BRCA2, 检测的基因还包括RAD51C等20个基因。

目前,该产品技术成熟,各项技术参数达到预期指标,并完成了上千例乳腺癌/卵巢癌样品的检测。对于乳腺癌/卵巢癌患者的家属可以通过易感基因筛查及早发现致病基因,从而为这些人群的遗传咨询提供支撑,有利于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和实现早期诊断,降低发病率。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乳腺癌 家庭 生活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