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疾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06月24日 10:47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分析

胡荣华

【摘要】对妇产科护理实践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总结出不安全因素的有效防控对策措施,以便优化妇产科护理工作体系。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优化护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量化研究,优化护理是指在护理实践中全面辨识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控对策。借助SPSS19.0对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在护理实践中护理差错事件与护理纠纷均出现1次(0.82%),护理总满意率高达95.86%(116/121),对照组在护理实践中护理差错事件与护理纠纷均出现6次(4.76%),护理总满意率为84.12%(106/126),两组数据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通过优化护理工作体系,全面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控对策,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不安全因素;风险预控;优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2

为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完善护理工作体系,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护理工作全过程的管控,全面辨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评价其危险性,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预控对策,以维护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安全。我院自2016年4月起,优化了护理管理体系,辨识并评价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预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期间有126例患者接受了常规护理,患者年龄分布为18-48岁,平均年龄(33.35±2.19)岁;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优化护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期间121例,年龄患者接受了优化护理,患者年龄分布为19-49岁,平均年龄(34.05±2.21)岁,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组基础数据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1]。

1.2 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采用优化护理管理,优化护理的主要内容:在护理实践中全面辨识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控对策。

1.2.1 护理管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首先,医院未制定针对性的妇产科护理隐患辨识机制和风险预控体系,未能对护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管控:(1)医院过于追求技术层面的研究,大批次的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而忽视了对护理实践中潜在隐患的辨识和风险的管控,导致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层级性,未能将制度与医院自身情况相结合,这种没有逐层分解而直接从上级医院引入的安全管理制度,难以真正落实医院各部门的主体责任[2]。(3)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老旧,未能及时修订以适应实践中新的需求,难以起到指导临床护理作用。(4)虽制定了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但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更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加之妇产科护理人员自身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推进制度的落地实施。(5)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偏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护理人员缺乏医院共同体的使命感,在护理操作中积极性不高,极易引发事故,如护理人员给新生儿洗澡时,没有预判到水温会对婴儿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容易造成新生婴儿烫伤事故;助产士在接产过程没有辨识出产妇身体虚弱带来的不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生产过程中产妇的晕厥,威胁母婴健康;护理人员对患者体征研判失误,未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

1.2.2 护理管理安全防范对策分析

第一,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定期选派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到同行业进行对标学习,或以进修的形式前往知名医院学习先进的护理方法,定期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满足护理工作的岗位需求,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营造医院共同体的使命感,逐步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

第二,院内根据妇产科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可实施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设定不同时间节点的安全管理目标,根据护理实践的需求适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三,指定制度推进情况的监督部门,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调查巡视,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对护理人员奖优罚劣,明确各级人员的主体责任,形成考核监督的长效机制。

第四,注重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适时的对病患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多从病患家属角度考虑问题,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心服务于每一位患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第五,严格按照床位比列增设护理人员,转变医院的经营理念,以救死扶伤为导向,建立医生-病患-社会多向互动的护理管理模式,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3]。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作了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对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同时也进行了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在护理实践中护理差错事件与护理纠纷均出现1次(0.82%),护理总满意率高达95.86%(116/121),对照组在护理实践中护理差错事件与护理纠纷均出现6次(4.76%),护理总满意率为84.12%(106/126),两组数据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护理管理质量对于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建立起着关键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医院自身的原因,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出现了多种不安全因素,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推进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升。护理安全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是进行预判,并且采取了相应的风险预控对策,使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妇产科工作具风险高,病情动态变化快的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在护理实践中全面辨识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控对策,护理总满意率提高至95.86%,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了显著控制和降低。综上所述,在护理实践中全面辨识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控对策,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曲芳.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母婴世界, 2017.3(10):215-215.

焦建林. 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探析[J]. 现代养生月刊, 2016.21(8):288-288.

余艺蘅.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养生保健指南, 2017.22(6):210-210.endprint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护理人员 患者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