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贫血补铁,科学添加辅食调

疾病
家庭文化
2020年05月14日 17:47

蓝花

缺铁性贫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体格发育和免疫力水平,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还会干扰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儿童的行为异常,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下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等。但体内长期铁超标,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伤身,轻的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便秘等不适症状,加重时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慌等,再严重一点的甚至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

宝宝日常营养中最常见的缺失元素包括钙、锌、铁,三大元素缺乏的症状中,钙、锌和各种维生素缺失的严重性大多数人都了解,但铁缺失的重要性认知却远低于前三者,缺铁的初期症状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

为提高妈妈们对婴幼儿缺铁及贫血的问题认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缺铁、改善贫血,科学、合理地添加辅食是长期预防婴幼儿缺铁的可靠措施。

“缺铁”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最普遍的营养缺乏问题之一,但它却常常因前期症状不明显而遭忽视,一旦被发现往往已经是中期。因为宝宝出生后在母体内带来的铁元素逐渐被消耗,6个月后体内基本上已经没有来自母体的储存铁,而哺育宝宝的人乳和牛乳中含铁量均较低,因此在这个阶段要开始添加强化铁元素的辅食。

2015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与河北疾控中心发布了《辅食干预对6~11月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及时、科学地遵循正确的喂养方法及婴幼儿专家建议的添加量为宝宝添加辅食,能有效地降低婴幼儿患贫血的比例。研究显示,采用专业婴幼儿辅食的实验组婴幼儿,与一般家庭喂养的喂养儿进行比较,6个月后,实验儿相比对照组婴幼儿贫血率降低了61.4%。

从强化铁的辅食中补充营养是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良好方法。比如,强化铁的米粉和泥糊类辅食可有效补充营养及铁。肉类和动物肝脏中铁的含量较高,肉类佐餐泥也可补充辅食添加期宝宝的营养所需。

另外,除了已经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孩子,需要口服补充铁剂,不建议给普通宝宝单纯补充口服铁制剂,因为这类制剂易引起宝宝胃肠道反应,大多数铁剂的口味也不好,令宝宝难以接受。

2岁以下的宝宝最好不吃成人食物。成人食物制作不够精细,宝宝稚嫩的肠胃难以消化,影响吸收。并且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需求比成人高,特别是对蛋白质、铁、锌、钙及多种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大,成人食物难以满足。更为重要的是,成人食物往往添加调味剂,容易使宝宝从小养成重口味的习惯,易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导致饮食不均衡,还可能增加日后患心血管等疾病的几率。

辅食添加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1.辅食品种从单一到多样。一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隔3~5天之后再添加另一种。万一宝宝有过敏反应,妈妈便可以知道是由哪种食物造成的。

2.辅食质地由稀到稠。首先开始给宝宝选择质地细腻、较稀的辅食,有利于宝宝学会吞咽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辅食的黏稠度,从而适应宝宝胃肠道的发展。

3.辅食添加量由少到多。开始时只喂宝宝进食少量的新食物,分量约1小汤匙左右,待宝宝习惯新食物后,再慢慢增加分量。随着宝宝不断长大,他需要的食物量也相对增多。

4.辅食制作由细到粗。开始添加辅食时,为了防止宝宝发生吞咽困难或者其他问题,应选择颗粒细腻的辅食,随着宝宝咀嚼能力的完善,逐渐增大辅食的颗粒。

5.谷物为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谷物是宝宝理想的第一固体食物,因为谷物不容易引起宝宝过敏,且营养丰富。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家庭 宝宝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