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疗法中的应用

疾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03月13日 21:24

骨髓内输液在儿科急救中的应用.pdf

赵勤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1

儿科急诊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较快的临床特点,静脉输液疗法是儿科急诊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1]。而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因此在静脉通路建立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合作,哭闹,恐惧等问题,同时会引起患儿家长产生焦虑、焦躁等不良情绪。而患儿及其家长的这些情绪问题,均会给静脉输液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导致穿刺失败、输液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患者的急诊治疗[2]。因此,在儿科急诊输液治疗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以下就对心理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疗法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20例于2016年6月至12月期间以急诊方式就诊,首次采取静脉输液治疗的各类儿科疾病患儿,将入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60例患儿。观察组60例患儿,男35例,女25例,患儿年龄2—10岁,平均年龄(3.9+1.2)岁。对照组60例患儿,男36例,女24例,患儿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1+0.9)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临床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急诊输液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

①输液前心理护理:输液前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心理护理,输液前,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且争取患儿家长的全力配合。在对患儿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首先要将患儿固定好,然后采取一边与患儿聊天,一边穿刺的方式,在患儿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快速完成穿刺,降低患兒的疼痛感[3]。

②输液中心理护理:输液过程中做好巡回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定时巡查,查看患儿输液情况,并且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儿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同时在输液的间隙,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家长介绍输液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输液知识,告知患儿家长精准的输液药量对于患儿治愈疾病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4]。

③输液后心理护理:输液完毕后对患儿进行鼓励性护理,患儿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拔针后,要对患者进行鼓励、表扬,为下一次输液做好准备[5]。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7.0,文中的计量资料数据采用(±s)表示,实施t检验;文中的计数资料数据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输液配合度和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输液配合度和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67%和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和63.33%,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儿FLACC量表评分和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FLACC量表评分和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躁动、焦虑、恐惧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躁动、焦虑、恐惧发生率分别为16.67%、6.67%、5.00%,明显比对照组的43.33%、33.33%、36.67%,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急诊输液患儿的躁动、焦虑、恐惧发生率,显著改善患儿的疼痛程度,从而提高患儿的输液配合度和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吕静.护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21):194 -195.

[2]周益明.小儿静脉输液中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5):233.

[3]明北宁.浅谈健康教育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和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4443-4444.

[4]宋晓兰,李倩.临床路径对小儿静脉输液残留量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2,13(1):106-107,111.

[5]陈育存.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4):24-25.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急诊 静脉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