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安全用,4个提醒要牢记

疾病
家庭医药
2020年03月04日 22:28

马亚平

阿司匹林问世至今已逾百年,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它同青霉素、安定共同被誉为世界3大经典药物,堪称药物史上的奇迹。

阿司匹林曾经主要是解热镇痛药,而随着它在心血管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更广阔。当然,它也并非十全十美,要安全有效地服用阿司匹林,有不少学问患者不可不知。

对患者来说,下面4个用药提醒需要牢记——

提醒1:脑手术前,停药至少1个月

刘大爷71岁,曾因冠心病置入冠脉支架9年,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80毫克/天)。上个月,他因颅内肿瘤需手术入院。术前血小板计数、凝血相、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停药10天后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开颅肿瘤切除术。

术后第3天,患者神清语利,四肢活动好。

术后第4天,患者突然陷入昏迷,右侧瞳孔散大,CT检查显示右脑有出血(量约60毫升),立即行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神志恢复,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凝血功能受损。

术后第7天,患者突发心梗,死亡。

【用药提醒】

以往的研究大都注重于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和时间与脑出血的关系,而对阿司匹林诱发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很少研究。其实,择期手术可以选择术前停用阿司匹林,进而有效防范脑出血。国内报道,3例患者术前均服用阿司匹林,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虽然正常,但术前均未行血小板功能检查,并且术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术后虽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因血小板功能受影响,从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考虑为阿司匹林影响血小板功能,诱发颅内出血。本例患者情况与之类似。

因此,对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应尽可能推迟手术时间,一般需停服阿司匹林1个月以上,同时应行血小板功能检查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编者注:它是因血小板聚集等引起的微血栓)检查,以明确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再择期手术。

需要特别指出,80岁以上老人,脑血管常出现淀粉样变性(通过尸检发现,60岁老人中该病发生率为8%,而80岁则超过60%)。出现淀粉样变性后,老年人血管壁失去正常结构,缺乏弹性,容易破裂出血。

而阿司匹林最大的危险便是诱发出血,对易于发生淀粉样变性的老年人来说,阿司匹林可使脑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原则上80岁以上老人尽量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不过,患有心房纤颤者应例外,此时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心脏内侧壁血栓形成,避免因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

提醒2:当心,它能改变血糖

王先生58岁,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规律服用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平稳,1年前体检血糖正常。半年前因偶发短时轻度头昏做头部CT检查,结果提示为“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为预防脑卒中,给予阿司匹林100毫克/天,口服。

1个月后单位体检时,王先生发现血糖增高,为8.3毫摩尔/升,次日复查血糖为8.5毫摩尔/升,社区医生疑为糖尿病,建议去市医院进一步检查。王先生怀疑血糖增高与自己服用阿司匹林有关,遂自行停服阿司匹林,1周后复查血糖恢复正常(5.2毫摩尔/升)。

【用药提醒】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疾病种类较多,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合并率高,因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不在少数。以往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具有降血糖作用,与降糖药物可能产生协同作用,容易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服用优降糖(格列本脲)时合并服用阿司匹林,极易引起低血糖。加上老年人反应差,低血糖症状不典型或隐匿,不易被早期发现与纠正,直到出现低血糖脑病症状或体征时才引起重视,非常危险。

阿司匹林对血糖的影响,除了降,还能升。

近年研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引起血糖升高。如有无糖尿病史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第2天出现口渴、多尿症状,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停阿司匹林3天后,血糖便恢复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和低血糖反应比起来,高血糖反应没那么明显,患者往往无不适症状,更不易被发现。如是坚持自测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也极易被误认为是降糖药效果不佳而增加降糖药剂量。

阿司匹林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复杂,患者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前后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以免误诊和漏诊。

提醒3:特异质人群,需防哮喘

季女士刚刚退休,她患慢性鼻息肉、增生性鼻窦炎十多年。近来因被查出患有冠心病而服用阿司匹林。不过,第二次服药时,季女士突然感到全身发热、面颊、皮肤潮红,伴全身皮疹、瘙痒,继而出现鼻塞流涕、呛咳、哮喘、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当时被家人发觉,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急救。

急诊医生简要询问病史后,立即予以吸氧、输液等急救治疗。1小时左右病情稳定后,做了相关血液检测和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拟诊断为“阿司匹林性过敏反应”,随即转入病房住院治疗。经专家会诊,确诊为“阿司匹林性哮喘综合征”。治疗1周后,病情逐渐好转,喘憋、呼吸困难得以控制,继续治疗1周出院。

【用药提醒】

阿司匹林哮喘多数在原有鼻病基础上,服药后快则5分钟,慢则24小时后发病。发病时表现为鼻塞、流涕、皮肤潮红、皮疹、荨麻疹、瘙痒、皮肤黏膜充血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诸多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因呼吸道黏膜水肿、痉挛、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发病原因主要见于患有慢性鼻息肉、增生性鼻窦炎和哮喘病发作史者,当他们因某种疾病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后,容易导致一系列过敏反应症状。

因此,若有慢性鼻息肉、增生性鼻窦炎病史和本身系特异性过敏体质,且对一般常用药物易过敏者,应慎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以免药物过敏反应带来麻烦。另外,几乎所有哮喘患者都应被视为对阿司匹林敏感者,特别是患有慢性鼻炎、鼻息肉、鼻旁窦炎的哮喘患者,要禁用阿司匹林类制剂。

提醒4:小剂量肠溶片,也会引起出血

72岁的郭大爷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他根据医生建议,每晚服用肠溶阿司匹林3片(每片25毫克)。但有天晚上,服药大约1小时后,他突然感到上腹疼痛、呕吐,呕吐物中带有血丝,立即到医院,经检查诊断为胃出血,住院治疗1周后痊愈出院。

【用药提醒】

胃黏膜损害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阿司匹林预防用药量很小,每天1次,每晚顿服75毫克,一般没有明显不良反应。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下列情况者要注意:一是有消化道溃疡者(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应警惕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慎用或禁用阿司匹林;二是有出血倾向及血小板减少者,应慎用或禁用阿司匹林。

有人认为,肠溶阿司匹林在肠内溶化,对胃不会有影响。但实际情况却是,虽然它对胃的直接刺激作用较小,不过药物一经吸收入血,就会分布到各个器官,对胃当然也有影响,也可以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甚至引起出血。

因此,在服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上腹不适、疼痛、黑便,要及时到医院诊治。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只要治疗及时得当,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endprint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阿司匹林 摩尔 家庭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