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应用的合理性调查

疾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02月18日 08:37

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分析

陈秀良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呼吸内科患儿作为研究资料,共360例,依据年限进行分组,2015年和2016年各180例,对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抗生素用药种类。结果:2016年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应用合理率93.33%显著高于2015年82.22%,P<0.05;2015年和2016年抗生素使用种类占比最高的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且使用方法以单独用药占比最高,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院在小儿呼吸内科患儿治疗中对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合理,只有部分因为疗程过长,需要改善使用方法。

【关键词】抗生素;小儿呼吸内科;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1

抗生素作为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其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功效显著,是治疗较多疾病的有效方法[1]。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普遍的抗生素为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酰胺醇类等[2]。虽然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中应用比较普遍,且疗效显著,但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各类不合理情况,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害患者的健康。为了确保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本次研究对在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应用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详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呼吸内科患儿作为研究资料,共360例,依据年限进行分组,2015年和2016年各180例,所有患儿均满足抗生素用药标准[3]。2015年收治的180例患儿中,男患儿103例,女患儿77例,年龄在2岁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1.05)岁;2016年收治的180例患儿中,男患儿99例,女患儿81例,年龄在2岁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1.08)岁。两个时间段收治患儿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儿及家长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小儿呼吸内科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并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抗生素的使用品种、联合用药情况。

1.3 观察指标

抗生素合理使用评价标准[4]:合理为抗生素使用品种、用药剂量均合理,且满足相关规范标准,具有绝对适应症,无论是给药方式还是联用药物均满足科学性及有效性,药物之间不存在不良作用,不存在配伍禁忌情况,且患者没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基本合理为为抗生素使用品种、用药剂量均合理,且满足相关规范標准。无论是给药方式还是联用药物均满足科学性及有效性,药物之间不存在不良作用,不存在配伍禁忌情况,患者出现稍许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为抗生素应用不符合适应症,无论是给药方式还是联用药物均不满足科学性及有效性,存在配伍禁忌情况,细菌形成较强的耐药性。抗生素使用合理率=(合理率+基本合理率)。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正态计数资料→(%)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应用合理率比较分析

分析表1可知,2016年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应用合理率93.33%显著高于2015年82.22%,P<0.05。

2.2抗生素使用种类比例、使用方法比较分析

分析表2可知,2015年和2016年抗生素使用种类占比最高的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且使用方法以单独用药占比最高,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由于呼吸内科疾病以感染类疾病比较常见,因此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使用抗生素比较普遍,是改善患者症状的有效措施[5]。虽然通过应用抗生素治疗,利于促使患者的康复,但在临床实践中,抗生素使用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药物疗效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6]。常见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造成影响为细菌耐药性大幅度增加和增强病原微生物及病菌耐药性,继而增加患者感染几率[7]。导致抗生素应用出现不合理的因素较多,如抗生素药物管理机制不完善、医生抗生素相关知识掌握不熟练等。为了控制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应用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医院及医生必须严格做好对抗生素的选择,对剂量进行控制,即在使用前必须对患者身体素质和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详细分析,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药物,控制使用剂量[8]。若患者病原微生物尚未确定,则建议对患者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当需要对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时,首先必须明确患者受到的感染是否严重,是否为混合菌感染,是否出现不良用药反应,是否长时间用药后出现耐药反应,即联合用药后能够增加药效或产生药物协同作用等,若没有明确上述标准,则不建议对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此外医院需要加强对抗生素药物使用的管理,如保证抗生素药物使用足量且足疗程。由于在临床上,抗生素主要起到减少和消除患者感染疾病的作用,因此必须确保抗生素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而想要保证抗生素的疗效,则必须保证药物使用足量且足疗程。另外医生必须加强对抗生素药物使用的严格把关,做好使用剂量和疗程的判断。

本次研究对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应用的合理性进行了调查和探讨,结果显示2016年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应用合理率93.33%显著高于2015年82.22%,P<0.05,表明本院不断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确保提升抗生素使用合理率,避免对患者造成治疗延误和身体损害,保证抗生素使用效果,减轻患者的不良症状;2015年和2016年抗生素使用种类占比最高的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且使用方法以单独用药占比最高,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临床上使用最高的抗生素种类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等,以单独用药为主,其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价格低及疗效显著等优势,尤其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比较普遍。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及过敏反应少等优势,在小儿感染中应用比较普遍。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过敏反应少,给药方便等优势。本院为了确保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对其的应用注重病原学诊断和药敏结果,优先选用一线药物,减少预防用药等,尽量对患者采用单独给药方式,并选择价格比较低廉的药物。对于联合用药必须依据相关标准,避免因为省事或省时间采用联合用药方式,否则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即采用一种药物便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和疾病发展,则应当尽可能避免采取联用,必须使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若单一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或患者为重度感染,则需要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两种抗菌药物联用,无非必要,不选择三种药物联用。若临床上有两种抗生素对同一种细菌敏感,则应当站在患者的角度,选择其中比较便宜的药物。对于急性感染患者,若使用抗生素后没有明显效果,则应当在72h后考虑其他抗菌药物。另外医生需要注意对抗生素配伍要合理,若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必须全面考虑有无理化、药理等配伍禁忌等,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随着医院不断贯彻落实卫生部相关标准,并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近年来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应用的合理性不断提升,但仍然需要注意加强对联合药物的使用管理,采取合理的使用方案,保证疗效。

参考文献

[1]梁萍.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应用的合理性调查[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149-150.

[2]但文莲.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9):18-19.

[3]胡振波.分析探讨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及合理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234-234.

[4]蒋洪海.抗生素类药物在呼吸内科应用情况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91-92.

[5]邱建国.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应用与药学干预的意义评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105-106.

[6]张春燕,张巧荣,吴跃刚.呼吸内科100例患者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72-73.

[7]汪庆,陈红梅.分析抗生素在本院呼吸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8):157-158.

[8]宋华盛.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9):3797-3797.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抗生素 运动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