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疾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02月11日 18:40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田红燕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1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胎儿在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因此红细胞生成过多,出生后相对过剩)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它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但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⑴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⑵黄疸程度深;⑶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⑷黄疸持续时间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病理性胆红素血症是临床新生儿科常见病症,病情持续进展,可引起胆红素性脑病,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或危及新生儿生命[1]。血液中的血红素的代谢废弃物就是胆红素,当红细胞衰老时,脾脏对其破坏处理之后产生的胆红素会经过大便排出体外。当机体胆红素代谢失常时,就会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本院妇产科护士和儿科护士对抚触加穴位按摩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妇产科产妇娩出的新生儿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2组新生儿在出生天数、体重、病情重度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及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坚持母乳喂养,遵医嘱给予四联菌活菌片口服,注意四联菌活菌片应存放于冰箱中,但不可存放于冷冻层中,同时口服维生素B6。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注意宜两次喂奶之间进行。护理方式如下: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到标准抚触方法当中[2]。①操作者修剪指甲,洗净并温暖双手,双手掌涂上婴儿抚触油。②头面部:两手掌抚触面部、头部,做洗脸、洗头状按摩。③胸腹部:两手分别从胸前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在胸部划成大的交叉形,然后两手从患儿的左下腹抚至右下腹,交替进行,以一手掌面按顺时针摩腹15—30次,并在中脘穴按揉30次。脐窝神厥穴处用手掌根部环形按摩,先顺时针15次,再逆时针15次。④四肢:两手交替抓住婴儿的一侧上肢从腋窝至手腕轻轻滑行,然后在滑行的过程中从近端向远端分段挤捏。对侧及双下肢的做法相同。配合按摩.⑤手和足:用拇指指腹从婴儿手掌面或脚跟向手指或脚趾方向推进,并抚触每个手指或脚趾。a.补脾经,用拇指指腹旋推患儿拇指末节螺纹面30次。b.掐揉四横纹,以拇指甲掐示、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3~5遍,然后,再用指腹按揉之。c.运水人土法,以拇指面自患儿小指根推运起,经小天心、掌小横纹到小指根15~30次。d.按揉下肢的足三里穴15次。⑥背部:使患儿俯卧,先用示、中两指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按揉2~3遍,并重点在肝俞、脾俞、胃俞处按揉,再用捏法从尾椎骨端捏至大椎穴3~5遍。除穴位外,全身抚触每一部位应反复4~5次。抚触时应密切观察反应,并给予相应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将该指标分成显效、有效、无效这三项。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患儿住院72小时后的胆红素下降幅度以及每天排便次数,胆红素下降幅度越大且排便次数越多表示疗效越显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运用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n)表示,运用t检验比较,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好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9.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儿,且实验组患儿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病理性黄疸由于游离胆红素高于正常,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严重者会形成核黄疸,表现为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惊厥,甚至呼吸衰竭或死亡。为此及早发现和采取干预措施非常必要。根据现有资料证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产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如胆红素生成较多,肝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增加等使新生儿在摄取、结合及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方面均低下。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各个脏器与人体表面特定部位都有着对应关系,通过按摩抚触相应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功效。如掐揉四横纹、运水入土法,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等,能治脾土,和气血,达到消食导滞、健脾和胃、镇静安神、生津活血之功效,辅助调节胃肠动力,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和大便在肠道的停留,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以促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愈。而新生儿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加快新陈代谢,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研究显示:实验组的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儿,患儿每天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新生儿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具有可行性,能有效增加患儿胆红素下降幅度以及每天排便次数,促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日治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2):185.

[2]黄素兰,何少玲,张春丽,等.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6):43-44.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胆红素 文章 调查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