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合并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疾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02月03日 01:11

...肺吸虫寄生在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能引起咳嗽,甚至咳血,如...

刘超+叶慧娟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2

药液外渗是指静脉给药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漏出或浸渗在静脉以外的皮下组织。静脉输液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临床上最常用的医疗手段。据统计,平均有73.5%的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输液进行治疗[1],而这一给药的方式往往会因药理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技术等相关因素引起药液外渗的现象,尤其是当刺激性药液或是浓度较高的药液外渗至皮下组织,导致皮下组织水肿、硬结、坏死甚至伤口愈合困难、经久不愈。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也会使患者对护士不信任,增加护理难度。

针对我院一例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外渗,导致局部组织严重坏死并感染,通过我们积极并及时的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坏死部位基本愈合,预后良好。

1 临床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2016年5月因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入住我中心,患者行甲状旁腺瘤切除+左前臂种植术后遵医嘱予0.9%NS 20ml+葡萄糖酸钙3g持续静脉泵入补钙治疗,患者右前臂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予留取左下肢胫前静脉留置针,3天后局部出现发红、皮温高,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予50%硫酸镁溶液冷湿敷,一日3次,每次15分钟,2天后患者主诉局部疼痛明显,该处皮肤出现10cm*3cm的瘀斑,中心处有一2cm*3cm的水泡,基底红润,改用5%GS 250ml+2%利多卡因25ml+维生素B12 10mg+地塞米松50mg+庆大霉素80万单位局部24小时持续冷湿敷,并保鲜膜外裹,2周后创口形成黑痂,大小约10cm*3cm,予清除表面黑痂后发现局部有腐肉,请造口伤口科、外科会诊后规律换药,皮肤渐渐愈合,39天后伤口面积约7cm*3cm,无腐肉,局部肉芽组织生长,予出院。

出院后1月电话随访,伤口已完全愈合。

2 护理过程

2.1 局部护理

当静脉给药时,特别是刺激性药物,输注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一旦发现或怀疑药物渗漏至血管外应立即停止注射,尽早给予50%硫酸镁溶液冷湿敷,一日2-3次,每次15分钟,24小时后局部疼痛无缓解或者局部出现水泡等情况时应及时改用5%GS 250ml+2%利多卡因25ml+维生素B12 10mg+地塞米松50mg+庆大霉素80万单位局部24小时持续冷湿敷,并保鲜膜外裹,持续湿敷过程中严密观察局部情况,尽量防止水泡破损,对于直径小于5mm的水泡以观察为主,对于直径大于5mm的水泡可以用无菌注射器从基地部抽出渗液。

患者创面继发感染,如若不控制感染,不仅会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因此我中心根据创面情况不同时期给予不同方法为患者换药,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以消炎、收敛、防感染为原则。当患者创面出现黑痂时,换药方法为:先用碘伏消毒,再用生理盐水脱碘后待干,用无菌剪刀清除创口表面黑痂及局部腐肉,对于剪刀不易处理的地方可以采用无菌刀片去除,清创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小心出血,再次用碘伏纱布局部湿敷15分钟后,生理盐水脱碘待干,用百多邦涂有腐肉处,纳米银敷料覆盖,无感染处予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涂抹,无菌纱布覆盖伤口表面,最后使用加压绷带包扎,如此每日换药,7天后患者伤口从周围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向中心愈合,局部无腐肉,换药方法改为:先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脱碘,并彻底清除伤口表面的渗液,待干后再涂抹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患者主诉疼痛好转,伤口愈合良好,换药频率改为隔日换药,换药方法同前,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每周换药2-3次,换药方法同前。

2.2 心理护理

静脉给药前需告知患者一旦出现输液局药物外渗,及时处理。护士发现药液外渗时,应及时给以患者安慰,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护理宣教及解释工作,使他们明白各项注意点,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人产生焦虑和不信任的情绪。

2.3 病情观察

药液外渗导致的皮下组织坏死,需要护理人员时刻关注患者外渗局部的变化,记录护理过程及伤口进展情况,对于出现的紧急状况需立即告知主管医生。

3 护理体会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由于见效快已成为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药液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额外的花费,更易引起患者对护士的不信任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对于静脉输液的患者,应加强巡视,特别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时,一旦发现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的疼痛,应立即停止输注。

硫酸镁溶液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被吸收,对组织而言则相应为高渗溶液,局部冷湿敷可使肿胀部位组织间隙的水分在短时间那上内吸出,消肿,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3-4],但如果24小时后患者局部无缓解,甚至疼痛加剧应及时给予5%GS 250ml+2%利多卡因25ml+维生素B12 10mg+地塞米松50mg+庆大霉素80万单位局部24小时持续冷湿敷,每2小时更换湿敷纱布,保鲜膜外裹,减少水分挥发。一旦伤口并发感染时,需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纳米银敷料、百多邦软膏都是很好的选择,加强换药,感染控制后可给予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涂抹,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以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丁郭平.静脉输液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0,8(5):1202-1203

杨乘凤.1例复合性外伤患者的压疮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159

何爱莲,杨彩萍,曹丽.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致药液外渗的护理[J].临床医学,2013,33(9):125-126

蔡卓,袁艺.CT增强扫描造影剂碘佛醇外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8):2031endprint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患者 局部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