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种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1例分析

疾病
养生保健指南
2020年02月03日 10:26

匡崇书

1.临床资料

患者付××,男,41岁,因“发现HBV-M阳性10余年”入院。患者自诉10余年前体检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无恶心、呕吐、腹胀、厌油等不适,无皮肤巩膜黄染,此后反复不规律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复查乙肝标志物仍提示阳性,肝功能时好时坏,乙肝病毒载量时高时低(数值具体不详)。于2014年4月25日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收住于临沧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苍白,眼睑无浮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辅助检查:2014年4月24日输血前九项:HBsAg(+)、HBeAg(+)、HBcAb(+),乙肝病毒HBV-DNA测定提示:1.64457E+0.06,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190U/L,谷草转氨酶78U/L,血常规、蛋白、胆红素、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2014年1月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分析示:对拉米夫定耐药,对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低耐药。

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

2.治疗经过

患者诊断明确,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及治疗计划,患者同意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注射液治疗,故住院期间给予保肝、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5月1日复查乙肝病毒HBV-DNA测定提示:1.39177E+0.06;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311U/L,谷草转氨酶116U/L;患者病毒载量较入院前有所下降,说明目前治疗有效,继续给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转氨酶升高,考虑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及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注射液的副作用所致,治疗上暂停拉米夫定,加强保肝治疗,升血小板治疗,并积极防治不良反应。5月9日病情好转出院,嘱患者继续规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注射液,并定期到我院门诊复查。

3.讨论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抗病毒药物有:(1)核苷(酸)类似物,这类药物的优点是:三性“有效性、易行性、安全性”,但是也有疗程不固定、易发生病毒耐药、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2)干扰素,该类药物的优点是有固定疗程、不产生病毒耐药、HBeAg、HBsAg血清转换率高且应答持久、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病毒双重功效;缺点:需皮下注射、价格较高、不良反应较多等。使用指征:肝炎处于活动期,ALT升高;病程短;女性;HBV-DNA滴度低;组织病理有活动性炎症存在[1-2]。

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耐药仍然是重要的临床考验,耐药类型包括:基因型耐药、表型耐药、病毒学突破、生化学突破、交叉耐药、多药耐药。多药耐药指序贯或同时使用不同作用靶位的药物进行治疗,HBV可在不同药物的靶位发生耐药变异,产生对多种药物耐药的病毒株。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尽管HBV耐药发生率不同,只要疗程长,最终都有可能出现耐药。

结合本病例患者病史特点:病程长,抗病毒疗程长,长期不规律服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复查HBsAg(+),HBV-DNA较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高,治疗效果不佳,初步考虑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多重耐药,故使用干扰素。使用干扰素后面临的问题及处理: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数小时后患者出现感冒样症状。多数病人发生在治疗早期,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减轻。不能耐受这些副作用的病人,可在注射α干扰素后2~4小时用些解热镇痛剂对症治疗。其他可逆性的副反应如脱发等,停药后会逐渐恢复正常,可暂时不做处理,一般都不必减量或延长注射间隔期,以免影响α干扰素的疗效。少数病人在长期注射后会出现外周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过性降低,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也可加用促血细胞生成药对症治疗,并观察血象的改变,必要时可暂停干扰素,恢复正常后再继续使用。本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已给促血细胞生成药处理。

综上所述,使用抗病毒药物时应该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杜绝自行滥用药物,不随意停用和更换药物,严格遵照医嘱服药,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如果耐药出现,需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情况以及耐药提示立即进行药物调整,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注射液替代核苷(酸)类药物对多种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七版.人民出版社,2008,1.23-48.

[2]刘颖,吴中明,敖弟书.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治疗[J].临床荟萃,2006,(22).endprint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抗病毒 干扰素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