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分析

疾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01月20日 01:34

愈瘫汤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分析.pdf

黄卫玲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康复训练治疗,给予试验组患儿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痉挛型小儿脑瘫;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2

痉挛型小儿脑瘫是临床上常见的脑瘫类型,其主要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导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根据临床上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研究,其发病原因较多,其中怀孕期间病毒感染、产时婴儿脑损伤和产后感染性疾病等均可导致患儿发病。本研究对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3例,女17例,患儿年龄在1~6岁,平均年龄(2.47 0.45)岁。试验组患儿中男24例。女16例,患儿的年龄在1~5岁,平均年龄(2.52 0.47)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与对比研究的要求相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康复训练治疗,其中主要是在患儿入院后根据其实际情况指导其开展运动训练。其中首先是开展被动关节牵拉训练,其主要是针对患儿无法主动活动肢体的情况,牵拉主要是借助外力完成,訓练过程中由患儿家属及护理人员协助其完成,患儿不需要进行肌肉的收缩。其次是进行主动助力活动,主要是针对能够自主活动肢体的患儿,主要目的是提升患儿的协调能力,训练过程中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让其自己完成或协助其完成。另外,还需要给予患儿牵张活动训练,其主要用于挛缩的关节,主要是通过对挛缩关节进行持续牵引以增加关节的活动。在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还要给予其语言康复训练,其中主要是多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促使其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应密切关注患儿的情况,其在发声时及时给予其相应的回应,促使其发声积极性的提升。

给予试验组患儿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其中康复训练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针灸治疗,主要分为头针刺和体针刺。头针刺主要是选取顶中线、智三针、颞三针、四神聪、顶旁1线和2线、顶颞前斜线,针刺前对患儿进行全身消毒,之后将1寸毫针以30°夹角斜刺入头皮,在感觉到阻力减小时,将针与头皮平行采用捻转手法进行针刺,30min后起针,初针后对针孔进行按压止血处理。体针刺主要是选取人中、百会、环跳、足三里、印堂、悬钟、肾俞、筋缩、四神聪、内关、流涎、三阴交和委中,针刺时同样先进行消毒处理,之后使用1寸毫针进行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完成针刺,针刺10s后出针并按压针孔。

1.3 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运动、语言、视力和智力等均得到明显提升,则视为显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各项功能有一定好转,则视为有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并且各项功能均无好转,则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检验和t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痉挛型小儿脑瘫是小儿脑瘫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其在医疗条件和技术设备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发病率有所降低,但仍然属于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据临床上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观察,其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视觉障碍和智力障碍[1]。其中患儿在发病后肌张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此其几乎没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肌肉萎缩和短缩,关节挛缩和畸形等是患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并且患儿很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残疾,对患儿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

目前临床上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治疗主要以针灸为主,其中主要是将针刺入后采用捻转和提插的方式对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促使患儿病情的改善。在对患儿进行针刺的过程中,艾灸的方式应用较广,这主要是艾柱燃烧能有效强化针刺的效果。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结合康复训练的方式,让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3]。其中康复训练主要是根据患儿的肢体活动能力情况,给予其相应的运动指导和协助。其中对于肢体完全不能自主活动的患儿,应有护理人员联合其家属对其进行被动训练[4]。对于具备一定自主活动能力的时候,应给予患儿指导和协助,尽量让患儿进行自主训练,从而让其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本研究对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亚尔艾力·艾山,汪军.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23):196-197.

[2]赵玮.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 光明中医,2016,(12):1775-1776.

[3]申艳娥.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6,(04):19-21.

[4]吴莉菁,马艳艳.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15,(15):56-58.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研究进展 相关性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