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疾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2月23日 03:59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张家华

【摘要】目的:通过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旨在探讨出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对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通过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46例,通过总结感染的原因进行预防和治疗并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统计临床疗效。结果:46例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经及时拔管和抗感染输液治疗并给予人性化、优质的护理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通过对PICC插管患者进行预防并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优质护理能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者痛苦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19-01

PICC导管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经外周静脉导入并且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留置时间长、安全系数高等优点[1]。但由于PICC导管是侵入性操作且在体内留置时间长,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表现为静脉穿刺处有脓液流出、弥漫性红斑、患者发热、局部有压痛感等临床现象[2]。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不但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痛苦还可增加静脉炎甚至血栓的高发率,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研究通过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护理方式,旨在为有效避免并提高治愈率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46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55.32岁。感染发生情况主要为导管植入口化脓性感染、导管固定处皮肤感染、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等,具体数据见表一。

1.2 预防措施

合理的控制导管的留置时间:要根据导管的使用原则,在保证达到目的的同时缩短留置时间,治疗结束后应尽快拔管,对于出现局部红肿、化脓的患者应给予湿敷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如治疗后轻度感染现象消失可继续留管,否则应尽快拔管;对于感染轻微且无血行感染的患者可留管。

选择技术高超的护士操作:技术水平较高的护士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在插管和护理过程中必须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坚持无菌操作并且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置管部位局部情况,在穿刺后24h内换药1次,以后每周至少更换3次,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敷料种类避免过敏反应发生。当患者出汗较多且穿刺点有渗液、渗血时应首选无菌纱布,当敷料潮湿、粘贴不牢固或有明显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同时医务人员要定期的进行知识教育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的发生。

保证输注液体、器械的安全:对手术中使用的器械要严格消毒,输液时液体的配制和注射患者要保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输液前要严格检查药品的质量、输液器是否密封,同时连续输液情况下要24h更换一次输液器具,输注血液制剂及脂类乳剂的器具要每次输完后均更换,要保证敷料、导管等用品无菌。

1.3 护理方式

心理及生活护理:因PICC置管技术会对患者生活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指导患者日常的自我护理意识,正确处理轻微感染时的临床现象,避免因自身因素使感染加剧;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游泳、盆浴、泡澡等污染,洗澡时应用塑料膜保护不可露出PICC体外部分。

导管的日常护理:导管堵塞会形成导管血栓导致感染,因此要保证导管的畅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用生理盐水采用脉冲式洗管法对导管进行冲洗,将导管内残留物彻底冲洗以降低感染的发生;对于输注高浓度液体时应合理安排输注顺序将高浓度液体先输注在输注浓度低的液体,如单独输注高浓度液体时结束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避免堵塞导管[4];还应保持管道的密封和无菌,管道的维护中无菌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输液时要仔细检查导管尾端的封闭情况保证管道无菌。

穿刺点皮肤护理:仔细检查置管出口部位周围的皮肤情况,导管外露长度及敷料情况,观察有无红斑、脓肿、硬结等局部感染现象,定期检查患者血压、白细胞数等全身症状;要定期更换穿刺点的敷料,更换时要对皮肤进行彻底消毒处理[5];如穿刺点皮肤发生感染迹象应及时拔除导管并及时找出感染源;如导管部分脱出,不可将脱出部分简单消毒后送回血管。

2 结果

本研究中46例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经心理和生活护理、导管日常护理、穿刺点皮肤护理等优质护理方式并给予患者及时拔管和抗感染输液治疗后患者导管植入口化脓现象显著好转,穿刺点皮肤感染现象消失,无不明原因发热,皮肤蜂窝组织炎消失,表明患者均已全部治愈,有效预防和综合护理方式起到了显著的疗效。

3 讨论

目前,PICC技术已广泛使用,但因其是侵入性操作技术且在留置时间较长,导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发,因此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操作和护理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医务人员自身技能的同时提高对导管的护理能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淑香.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护理研究, 2005, 19(11): 2512-2514.

[2]孙素娟, 张卫红, 刘月欣, 等.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6): 9-10.

[3]方水芹, 阮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现状[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2, 22(3): 159-162.

[4]王玉环, 张红英. 临床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置管引起感染的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 护理研究, 2007, 21(3): 677-678.

[5]单佩佩.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8): 3817-3819.

【摘要】目的:通过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旨在探讨出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对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通过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46例,通过总结感染的原因进行预防和治疗并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统计临床疗效。结果:46例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经及时拔管和抗感染输液治疗并给予人性化、优质的护理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通过对PICC插管患者进行预防并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优质护理能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者痛苦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19-01

PICC导管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经外周静脉导入并且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留置时间长、安全系数高等优点[1]。但由于PICC导管是侵入性操作且在体内留置时间长,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表现为静脉穿刺处有脓液流出、弥漫性红斑、患者发热、局部有压痛感等临床现象[2]。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不但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痛苦还可增加静脉炎甚至血栓的高发率,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研究通过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护理方式,旨在为有效避免并提高治愈率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46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55.32岁。感染发生情况主要为导管植入口化脓性感染、导管固定处皮肤感染、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等,具体数据见表一。

1.2 预防措施

合理的控制导管的留置时间:要根据导管的使用原则,在保证达到目的的同时缩短留置时间,治疗结束后应尽快拔管,对于出现局部红肿、化脓的患者应给予湿敷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如治疗后轻度感染现象消失可继续留管,否则应尽快拔管;对于感染轻微且无血行感染的患者可留管。

选择技术高超的护士操作:技术水平较高的护士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在插管和护理过程中必须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坚持无菌操作并且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置管部位局部情况,在穿刺后24h内换药1次,以后每周至少更换3次,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敷料种类避免过敏反应发生。当患者出汗较多且穿刺点有渗液、渗血时应首选无菌纱布,当敷料潮湿、粘贴不牢固或有明显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同时医务人员要定期的进行知识教育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的发生。

保证输注液体、器械的安全:对手术中使用的器械要严格消毒,输液时液体的配制和注射患者要保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输液前要严格检查药品的质量、输液器是否密封,同时连续输液情况下要24h更换一次输液器具,输注血液制剂及脂类乳剂的器具要每次输完后均更换,要保证敷料、导管等用品无菌。

1.3 护理方式

心理及生活护理:因PICC置管技术会对患者生活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指导患者日常的自我护理意识,正确处理轻微感染时的临床现象,避免因自身因素使感染加剧;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游泳、盆浴、泡澡等污染,洗澡时应用塑料膜保护不可露出PICC体外部分。

导管的日常护理:导管堵塞会形成导管血栓导致感染,因此要保证导管的畅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用生理盐水采用脉冲式洗管法对导管进行冲洗,将导管内残留物彻底冲洗以降低感染的发生;对于输注高浓度液体时应合理安排输注顺序将高浓度液体先输注在输注浓度低的液体,如单独输注高浓度液体时结束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避免堵塞导管[4];还应保持管道的密封和无菌,管道的维护中无菌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输液时要仔细检查导管尾端的封闭情况保证管道无菌。

穿刺点皮肤护理:仔细检查置管出口部位周围的皮肤情况,导管外露长度及敷料情况,观察有无红斑、脓肿、硬结等局部感染现象,定期检查患者血压、白细胞数等全身症状;要定期更换穿刺点的敷料,更换时要对皮肤进行彻底消毒处理[5];如穿刺点皮肤发生感染迹象应及时拔除导管并及时找出感染源;如导管部分脱出,不可将脱出部分简单消毒后送回血管。

2 结果

本研究中46例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经心理和生活护理、导管日常护理、穿刺点皮肤护理等优质护理方式并给予患者及时拔管和抗感染输液治疗后患者导管植入口化脓现象显著好转,穿刺点皮肤感染现象消失,无不明原因发热,皮肤蜂窝组织炎消失,表明患者均已全部治愈,有效预防和综合护理方式起到了显著的疗效。

3 讨论

目前,PICC技术已广泛使用,但因其是侵入性操作技术且在留置时间较长,导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发,因此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操作和护理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医务人员自身技能的同时提高对导管的护理能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淑香.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护理研究, 2005, 19(11): 2512-2514.

[2]孙素娟, 张卫红, 刘月欣, 等.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6): 9-10.

[3]方水芹, 阮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现状[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2, 22(3): 159-162.

[4]王玉环, 张红英. 临床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置管引起感染的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 护理研究, 2007, 21(3): 677-678.

[5]单佩佩.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8): 3817-3819.

【摘要】目的:通过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旨在探讨出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对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通过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46例,通过总结感染的原因进行预防和治疗并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统计临床疗效。结果:46例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经及时拔管和抗感染输液治疗并给予人性化、优质的护理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通过对PICC插管患者进行预防并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优质护理能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者痛苦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19-01

PICC导管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经外周静脉导入并且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留置时间长、安全系数高等优点[1]。但由于PICC导管是侵入性操作且在体内留置时间长,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表现为静脉穿刺处有脓液流出、弥漫性红斑、患者发热、局部有压痛感等临床现象[2]。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不但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痛苦还可增加静脉炎甚至血栓的高发率,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研究通过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护理方式,旨在为有效避免并提高治愈率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46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55.32岁。感染发生情况主要为导管植入口化脓性感染、导管固定处皮肤感染、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等,具体数据见表一。

1.2 预防措施

合理的控制导管的留置时间:要根据导管的使用原则,在保证达到目的的同时缩短留置时间,治疗结束后应尽快拔管,对于出现局部红肿、化脓的患者应给予湿敷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如治疗后轻度感染现象消失可继续留管,否则应尽快拔管;对于感染轻微且无血行感染的患者可留管。

选择技术高超的护士操作:技术水平较高的护士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在插管和护理过程中必须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坚持无菌操作并且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置管部位局部情况,在穿刺后24h内换药1次,以后每周至少更换3次,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敷料种类避免过敏反应发生。当患者出汗较多且穿刺点有渗液、渗血时应首选无菌纱布,当敷料潮湿、粘贴不牢固或有明显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同时医务人员要定期的进行知识教育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的发生。

保证输注液体、器械的安全:对手术中使用的器械要严格消毒,输液时液体的配制和注射患者要保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输液前要严格检查药品的质量、输液器是否密封,同时连续输液情况下要24h更换一次输液器具,输注血液制剂及脂类乳剂的器具要每次输完后均更换,要保证敷料、导管等用品无菌。

1.3 护理方式

心理及生活护理:因PICC置管技术会对患者生活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指导患者日常的自我护理意识,正确处理轻微感染时的临床现象,避免因自身因素使感染加剧;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游泳、盆浴、泡澡等污染,洗澡时应用塑料膜保护不可露出PICC体外部分。

导管的日常护理:导管堵塞会形成导管血栓导致感染,因此要保证导管的畅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用生理盐水采用脉冲式洗管法对导管进行冲洗,将导管内残留物彻底冲洗以降低感染的发生;对于输注高浓度液体时应合理安排输注顺序将高浓度液体先输注在输注浓度低的液体,如单独输注高浓度液体时结束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避免堵塞导管[4];还应保持管道的密封和无菌,管道的维护中无菌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输液时要仔细检查导管尾端的封闭情况保证管道无菌。

穿刺点皮肤护理:仔细检查置管出口部位周围的皮肤情况,导管外露长度及敷料情况,观察有无红斑、脓肿、硬结等局部感染现象,定期检查患者血压、白细胞数等全身症状;要定期更换穿刺点的敷料,更换时要对皮肤进行彻底消毒处理[5];如穿刺点皮肤发生感染迹象应及时拔除导管并及时找出感染源;如导管部分脱出,不可将脱出部分简单消毒后送回血管。

2 结果

本研究中46例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经心理和生活护理、导管日常护理、穿刺点皮肤护理等优质护理方式并给予患者及时拔管和抗感染输液治疗后患者导管植入口化脓现象显著好转,穿刺点皮肤感染现象消失,无不明原因发热,皮肤蜂窝组织炎消失,表明患者均已全部治愈,有效预防和综合护理方式起到了显著的疗效。

3 讨论

目前,PICC技术已广泛使用,但因其是侵入性操作技术且在留置时间较长,导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发,因此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操作和护理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医务人员自身技能的同时提高对导管的护理能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淑香.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护理研究, 2005, 19(11): 2512-2514.

[2]孙素娟, 张卫红, 刘月欣, 等.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6): 9-10.

[3]方水芹, 阮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现状[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2, 22(3): 159-162.

[4]王玉环, 张红英. 临床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置管引起感染的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 护理研究, 2007, 21(3): 677-678.

[5]单佩佩.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8): 3817-3819.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导管 生活 患者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