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狂想曲

疾病
家庭百事通
2019年11月17日 14:57

二孩狂想曲

唐咏梅

这天地,一片清静,一大家子,屏声静气,耐着性子,等待“那个人”——我们新的小天使到来,包括女儿!

“全面二孩政策”来了:

真的?假的?

2015年10月2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晚,一条爆炸性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期待已久的“全面二孩政策”解冻,我们可以生“二孩”了!在乡镇基层干了多年计生工作的我将信将疑:是假新闻吧?这些人,想娃想疯了!

多年来,我们已被“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国策箍紧了脑筋。对老百姓来说是“提倡”,对咱党员干部却是高压线,碰不得。“二孩”?想也不敢想!

那晚,爱人加班回来,一进门就笑哈哈:“老婆,我们可以再生一个孩子了!”他一脸喜悦,全神贯注盯着“朋友圈”转发的“二孩”的冷笑话,一会儿傻乐,一会儿喟叹。他中了魔似的,直到后半夜才睡。

10月30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一出,全国各媒体均报道“全面二孩政策”,有图有真相。我心中疑云散去,喜上眉梢:“再生一个,这做了十几年的美梦,真的可以有?!”

从此,生活在小县城的中年夫妇,见面“首问”自然成了“生,还是不生”?

“60后”不敢想,“80后”慢慢想,只我等“70后”狂喜热望中,不及细想,急急忙忙投入备战“二孩”的洪流当中,大有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之势。我和爱人也不例外。

女儿的态度:

生?还是不生?

某日午餐后,爱人躺在摇椅上,情不自禁地描绘起“二孩”梦想:“我今年四十二岁,你四十岁,不算老,能赶上好政策的末班车,真幸运!”沉醉其中的他,根本没注意餐桌边写作业的女儿,她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我不断地朝爱人使眼色,他仍不识时务地补一句:“最好添个男孩,儿女双全!”刚上高中的女儿抬头飞快地扫他两眼,脸憋得通红,“嗖”地起身上楼,把房门碰得格外刺耳。

我当即责备爱人:不该在女儿面前大谈“二孩”的事,还要“男孩”!女儿还蒙在鼓里什么也不明白呢!

十五年来,女儿被一大家子宠着护着,从没想过会有弟弟、妹妹。“全面二孩政策”来了,我们初闻,仍一时不敢当真。何况孩子?

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早已接受了“爸妈只有我一个”的现实,闻“全面二孩政策”无异晴天霹雳:还有一个人要来这个家?我“老大”地位难保了!父母还会爱我吗?家里的钱够花吗?我将来上大学、出国、创业,父母还能全力支持吗?是不是要我洗衣做饭伺候“小的”?……种种疑问,在“一孩”心里已成一团乱麻。

就在爱人自话自说“再生一个”的那晚,女儿晚自习回家已十点多,脸色冷峻。爱人正要躺下,女儿探进半个脸:“爸,来一下。”这完全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语气!“叫我?”爱人见女儿这架势,一头雾水,有些气短心虚。我笑着对爱人点头:“快去!小心应答!”

父女密谈两个小时。返回后,他额头上竟冒出层层细汗,不停地拂拭。我问:“‘二孩的事吧!女儿反应很大?”他一惊:“你咋知道?也不给提个醒儿,瞧把我吓得!”

父女深夜密谈,达成了三项“君子协定”。次日一早,我与女儿再面谈,我俩郑重承诺遵从协定:一是不可专宠“那个人”(爱人笑道,就是你将来的弟弟或妹妹),必须同等对待,不可厚此薄彼!二是“乖乖”“宝宝”等爱称专属于她,对“那个人”需早早取好名儿,一出生即叫“全名”,切记!三是要保证“老大”的一切开销照常,不可随意缩减,特别是将来上大学、出国留学,父母要全力资助,不可为“小的”(女儿将“那个人”已变成了“小的”,没那么排斥了!)吝啬金钱,影响其前途!

对女儿的教育费用之忧,我和爱人一再保证:女儿志在四方,将来出国求学,我们一定鼎力相助;必要时,可以卖现住的这套房子。至于“小的”读书费用,我们慢慢攒,来得及。一席话下来,女儿脸上露出了笑容:“房子就不卖了!这有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我可以勤工俭学,自力更生,绝不啃老!”

说完,女儿欢快地踩着自行车上学去了。中午回来,女儿的郁闷一扫而光,调皮的笑忍不住泛溢。等爱人休息了,我搂住女儿,耳语道:“有什么好消息?我猜!”

女儿笑开了:“妈妈!男孩真是奇怪哦!我问同桌:‘爸妈要生‘二孩,你怎么看?他头也不抬,道:‘生,怎么不生?没一秒钟犹豫!”

不出几日,女儿班上五十多位同学的回复结果是:“生,怎么不生?!”语气搞笑却态度坚决。

“银发危机”:爸妈同时

生病了,怎么办?

“君子协定”执行两个月来,女儿心情渐渐开朗。可有时,她的情绪又出现反复,追问:“你们为什么一定要再生孩子?”特别是“要男孩”这事,在她心里仍是一根芒刺。

一个周末,我们邀女儿外出吃晚餐。和着舒缓的音乐,我谈起了她小时候的一件趣事。女儿自小体弱多病,十岁以前住院是常事。那年回乡下老家过春节,三岁的她在正月初一又发起了高烧。我们走了两三公里山路,请乡村医生给女儿治疗。傍晚,步行回家,爱人有些疲惫,抱着女儿的手臂渐渐松垂。女儿紧紧搂着爸爸的脖子,抬起瘦黄的小脸,细声地问:“爸,我长大了,你们会不会越变越小?”

爱人一时语塞。我摸摸女儿的小手,道:“不会呀!爸妈以后会变老,头发会白,没有力气。人长大了,是不会再变小的。乖,你担心什么呀?”

女儿说:“哦!我想,我现在小,病了,有你们抱着。我大了,你们就老了,生病了,怎么抱得动你们呢?要是你们会变小就好了!”我鼻子一酸,眼里有泪,爱人抱紧女儿,亲了又亲。

“爸爸病了,有我;妈妈病了,有你爸。别担心!”我柔声安慰她。

“你俩同时生病了可怎么办?我说万一。”女儿又问。无言良久,我道:“没有万一,孩子!”三岁的女儿,由自己的病痛竟想到了父母的老去!小小的她敏锐预感到了“银发危机”——老年社会将现的难题。

女儿趴到我怀里,说:“妈妈!感谢你们把最好的时光给了我。趁你们还年轻,赶紧生!最好是弟弟,长大了有力气!”我叹道:“爸妈已是不惑之年。有还是没有,还等生活眷顾!”女儿紧攥我的手,暖暖的。

四十不惑:

耐着性子,等待“那个人”

过了女儿这一关,我和爱人调养身心,积极备孕。女儿不时报告“某同学妈妈有喜了”,无比期待;而我们听到更多的是高龄孕妇反应严重、胎儿停止发育、宫外孕等坏消息。

前不久,恰逢中专毕业二十年。我带着愁闷的心情赴省城一聚,回来却已释然。

久别重逢,昔日同窗知心话儿长,“二孩”更是绕不开的议题。生活在省城的女同学,打扮光鲜亮丽,当年青涩的小女生成了知性优雅的女人。聊起“二孩”话题,个个气定神闲:有的说,年纪大了,生育风险大,不敢生;有的说,孩子大了,好不容易松口气,再来一个又要抚养十几年,不想生;有的说,此前为生计奔忙,从没想过要什么,现在想来,没上大学最遗憾,不如随“老大”一起上大学,把圆梦;有的说,孩子大了都要独立,夫妻才是最长情的陪伴,不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相依潇洒度春秋……总之,四十不惑,悠闲生活,享受现在,不生“二孩”。

城里人的理性平和,注重自我,讲究生活,真羡煞人。而久居县城的我们,生活安逸,深感培养“老大”过程中经验不足,期许“再生一个,我会做得更好”。当然,“老大”即将上大学,害怕“空巢”寂寞,更是我们迫切想要“二孩”的根本缘故。

我和爱人回顾“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以来,狂喜、焦虑、期盼、失落的心路历程,几经纠结、碰撞、交心后,已放下包袱,放松心情:岁月不饶人,须服从自然法则。“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近来,亲友不再探问,女儿不再报喜,怕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这天地,一片清静,一大家子,屏声静气,耐着性子,等待“那个人”——我们新的小天使到来,包括女儿!

(题图为作者与女儿合影)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生活 回家 小天使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