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花兰
邻居刘老太已年过花甲,急脾气一点都未改。前几天她又和邻居为一点小事大吵了一通,回家后仍然焦躁不安,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折腾了大半夜。第二天上午大约9点时,刘老太突然感到头晕、浑身乏力、心慌、出冷汗。开始以为是昨晚没睡好所致,就坐着休息了一会儿,但当她准备起身时,又一阵心慌袭来,浑身发软、手脚发抖、头晕加重,家人将她送到医院急诊科。医生详细了解了刘老太的病情经过后,为她做了全面检查,发现她的血糖只有2.31毫摩尔/升,其他方面尚无大碍,诊断为低血糖反应。立即给予高渗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注射,并让她喝了一杯放糖的牛奶。大约半小时后,刘老太感觉好多了。住院观察了两天,临出院时医生告诉她,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否则还会引起类似现象。刘老太有些不解,情绪不好怎么会引起低血糖呢?
低血糖病因分为两种,一种是药物产生的,一种是非药物产生的。药物产生的可能是由于胰岛素使用过量或者是糖尿病好转后没有及时减量,或服用了过多加剧低血糖的药物;非药物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参加活动过度劳累或者不吃早餐、营养不良导致的,情绪波动太大也容易引发低血糖。
情绪不良引发的低血糖反应具有神经原性低血糖的几个特点:①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尤以肥胖女性患病率高。②低血糖发作常与精神刺激、紧张、焦虑和持续性情绪不安等因素密切相关。③多在饭后2小时左右发生低血糖,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1个小时,如果有进食减少,低血糖持续的时间则会延续,并且也更加严重一些。④低血糖反应的症状无明显特异性,表观为头昏、心悸、乏力、出虚汗、手抖等,但饥饿感通常不明显。⑤进食或注射葡萄糖液可迅速缓解,但遇情绪波动可再次发作。
不良情绪引发低血糖的原因,是紧张、焦虑时易引起大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紊乱,导致内脏神经系统处在强烈应激状态,使得降血糖激素大量分泌,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快速转移,从而造成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引发低血糖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糖类物质,也有可能引起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中老年女性在情緒不良的情况下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应考虑到神经原性低血糖的可能。最简单的方法是立刻休息,立即吃点含糖食品或喝点含糖的饮料。重者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干预这类低血糖反应的基本措施是调节情绪、放松心情,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和酒精饮料。曾经有过情绪不良相关低血糖反应的中老年女性,务必要加强自我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