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时子宫肌瘤处理措施分析

疾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1月12日 05:41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80例分析.pdf

伍娜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时子宫肌瘤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时子宫肌瘤处理措施。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时子宫肌瘤处理要尽早,充分考虑子宫肌瘤的客观情况,然后综合判断分娩方式和术中处理方法。

【关键词】妊娠;子宫肌瘤;分娩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1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成为了临床治疗的重要疾病之一,且从临床实践情况来看,该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提高,发病和女性激素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妊娠期,妇女的雌激素水会相应地升高,进而促进肌瘤的生长,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甚至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积极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时子宫肌瘤进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时子宫肌瘤处理措施。患者年龄在21-42.5岁,平均年龄在(28.9±5.7)岁,其中初产妇58例,经产妇22例。其中,肌壁间肌瘤46例,浆膜下肌瘤21例,黏膜下肌瘤19例,宫颈肌瘤36例,单发肌瘤41例,多发肌瘤39例。肿瘤的直径在0.7-13.5cm,平均(2.8±0.7)cm。

1.2 方法

医务人员严格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对具有剖宫产指征而无手术禁忌的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而观察组则积极应用剖宫产方式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客观情况,选择做子宫肌瘤剔除术。而对于观察组来说,在对患者进行孕期子宫肌瘤诊断时,在术前进行诊断有一部分是无法得到有效诊断的,一些患者是在剖宫产时发现存在子宫肌瘤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较多,一方面,一些孕妇的孕前子宫肌瘤较小,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因此难以发觉。从临床情况来看,对于0.5-2.0cm的肌瘤无法进行有效发觉。另一方面,妊娠后由于产妇的子宫增大,以及胎儿和附属物的影响,会让较小的肌瘤及后壁宫颈肌瘤无法被及时有效的发现。而对于孕期的B超检查工作来说,其往往将检查的重点放在胎儿、胎盘已经羊水等方面,對于妊娠前没有确诊的子宫肌瘤,容易产生漏诊的情况。正因为如此,孕期超声检查应该高度重视子宫肌瘤的检查,特别是小肌瘤和子宫下端、宫角部和后壁的肌瘤检查,这样才能够提升肌瘤检查的有效性,为后期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2 结果

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中,自然分娩24例,助产分娩3例,单纯剖宫产18例,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对照组中,自然分娩27例,助产分娩5例,剖宫产8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应用剖宫产结束分娩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4.9±8.9)min,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250.2±12.5)ml,对照组通过应用剖宫产结束分娩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2.1±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14.0±10.6)ml。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从临床实践情况来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妇产患者有着较大的危害,也提升了治疗的难度。从临床应用情况来看,在面对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问题时,是否需要先进行剖宫产来结束妊娠状况,然后再剔除子宫肌瘤,在临床中,这种方式并没有得到统一的认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妊娠期间妇女的子宫会处于高度充血的状态,进而导致肌瘤变软,如果在剖宫产的过程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话,对于患者的出血量并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出现大出血或者产褥期感染等并发症状,对患者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不仅如此,在剖宫产术的应用影响下,产妇的子宫原有位置关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进而使得肌瘤和周围组织无法有效分辨,进而提升了手术的难度。此外,一些学者认为子宫肌瘤会对患者的产后子宫复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产后大出血以及产褥期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因此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在进行剖宫产的同时,有效剔除子宫肌瘤,这样还能够有效防控并发症的出现,降低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同时也能够相应地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对于那些认真晚期的患者来说,其肌瘤变性较为明显,剔除肌瘤更加适宜。

从临床应用实践情况来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状有先兆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以及胎位异常等。而对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如果肌瘤的直径在5cm或者位于子宫下段时,通过应用剖宫产,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那些产前已经明确胎盘着床于肌瘤处的患者,通过合理应用剖宫产来终止妊娠,效果更佳,这是因为在肌瘤的表面肌层较薄,这会让胎盘的面积得以进一步扩大,甚至植入,进而使得胎盘剥离出现障碍,引发出血问题。从本次研究来看,妊娠合并宫体肌瘤组手术时间较妊娠合并子宫下段及宫颈部肌瘤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明子宫下段及宫颈部肌瘤位置较难暴露,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手术的难度,自然的,手术的时间也就会相应的提升。与此同时,肌瘤的直径会不断增大,因此手术的时间以及术中的出血量你手术后住院的天数都在不断上升。也就是说,如果肌瘤的体积增大,手术时间就会相应的增加,手术难度也会增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谨慎操作。

在本次分析中,选取的患者年龄在21-42.5岁,平均年龄在(28.9±5.7)岁,其中初产妇58例,经产妇22例。其中,肌壁间肌瘤46例,浆膜下肌瘤21例,黏膜下肌瘤19例,宫颈肌瘤36例,单发肌瘤41例,多发肌瘤39例。肿瘤的直径在0.7-13.5cm,平均(2.8±0.7)cm。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应用剖宫产结束分娩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4.9±8.9)min,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250.2±12.5)ml,对照组通过应用剖宫产结束分娩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2.1±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14.0±10.6)ml。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这点来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治疗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只不过肌瘤剔除会增大手术的难度、出血量也会相应增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处理,以此来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另外,从临床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用这种治疗方法,一些特殊情况则不宜剔除肌瘤,如果肌瘤位于阔韧带内部、宫角部的话,因为这些部位的血流量较大,或者位置较为隐蔽,且有些部位会靠近输卵管,因此不宜进行肌瘤剔除,同时,如果患者存在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也不宜同时剔除肌瘤。此外,如果患者为妊娠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心脏病、心力衰竭等,也不宜采用此种方法展开治疗。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如果可以有效保障手术风险的话,可以很好地消除患者带瘤生活或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也可以很好地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只要充分保证手术开展的熟练度,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可以考虑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胡莉琴,杨晶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1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胡珊,胡燕,陈智慧,王柳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07期endprint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肌瘤 文章 调查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