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药性四百味解析连载中 中医吧
廉吉征+毕荣修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60例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微型钢板治疗组,30例运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30例运用微型钢板治疗。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3~9 个月,功能情况采用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疗效评定标准,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疗效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方法在临床上都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微型钢板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夹板外固定治疗,但论对人体造成的创伤来看,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要优于夹板外固定,且中医手法整复无须进手术室,门诊当中即可治疗,疗效可靠,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掌骨骨折; 小夹板; 微型钢板; 外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03-01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成人,骨折部位多见于第3~4掌骨干,第5掌骨颈及第1掌骨基底部,治疗方法主要有夹板外固定,微型支架外固定,微型钢板内固定及克氏针内固定等治疗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掌骨骨折治疗后,手的功能恢复情况,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师的重视,如果掌骨骨折之后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及治疗,很可能发生掌骨的畸形,关节僵硬等情况,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下面就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及微型钢板治疗掌骨干骨折来探讨一下两者的不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8岁,平均59岁。全部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随机分为两组,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组及微型钢板治疗组,两组间的性别、年龄在统计学中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一支手握患者腕部,一支手握患指,顺势拔伸牵引,纠正骨折重叠、旋转移位,术者站于患者外侧,依据骨折移位方向分别运用端提挤按、夹挤分骨等手法纠正骨折移位,运用手部竹夹板2块(掌侧板宽度约与手掌同宽,上至腕横处,下至掌指关节横纹处,大鱼际肌处塑形成弧形,背侧板宽约2~3cm,,下至掌骨远端,上至掌骨近端),先依据骨折移位方向,放置压垫,若为长斜型骨折可于掌骨间放置分骨垫,再分别放置掌侧与背侧夹板,用绷带予以包扎固定,并注意松紧度,复诊时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4~6周后去除夹板并指导患者加强关节的功能锻炼。
微型钢板固定组,选用背侧方入路,术中注意保护伸肌腱,支持带及关节囊,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选用合适微型钢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应至少有1枚螺钉垂直穿过骨折线以起到拉力作用,小碎片复位后用可吸收线捆扎,关闭切口时要缝合骨膜及邻近软组织,包裹钢板,皮肤缝合应无张力,术后 3~6 个月复查 X 线,骨愈合后取出钢板。
2.结果
60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3~9 个月,采用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疗效评定标准[1]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见表1,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 66.7%,微型钢板治疗组优良率 90%, 经 X2检验,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64,P<0.05),微型钢板治疗组疗效优于夹板外固定组。
3.讨论
3.1相关知识点 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要求解剖复位,有效可靠的固定,早期功能锻炼[2]。治疗过程中对手部血运及软组织保护亦愈来愈受重视,现临床上手术治疗掌指骨骨折以克氏针和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最为多见。不少学者就克氏针和微型钢板治疗手部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过统计比较,得出微型钢板疗效更优的结论[3-7]。但作者认为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夹板外固定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闭合治疗方法,对于横断骨折复位后骨折一般都能维持良好的对位,且具有花费低,治疗简单,对人体创伤较小,这是微型钢板及克氏针等手术治疗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3.2微型钢板治疗的优缺点 相比较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微型钢板治疗骨折对位对线好,能很好的防止骨折块的旋转移位,且一般无须外固定,这样就能很好的进行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进而有利于加快恢复手部的功能。但这种方法治疗,还需二次手术取出钢板,创伤较大,费用增高,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3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的优缺点 夹板外固定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闭合治疗方法,对于横断骨折复位后骨折一般都能维持良好的对位,适当的夹板固定及棉花压垫能有效的维持骨折的稳定性,且花费少,随治随走,无需住院,但对于斜型骨折,由于受到骨间肌及屈指肌的牵拉,骨折往往容易出现侧方移位、成角及短缩畸形,虽然放置分骨垫能适当的防止骨折侧方移位,但由于手部肌肉少,皮肤薄,长期放置分骨垫容易出现手部皮肤出现压迫性溃疡,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及康复。
总之两种方法都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在统计学意义上来看,本研究显示微型钢板治疗疗效要优于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疗效。究竟哪种方法最好,这可能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本文作者认为,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不仅疗效可靠,且花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天信,高书图.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4-155.
[2]顾玉东,王澍寰,侍德,等.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243.
[3]唐三元,杨辉,付海鹰,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伤,2004,17(2):68-70.
[4]杨国敬,张雷,张力成,等.AO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治疗掌、指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 22(1):40-42.
[5]初趣峰.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67-68.
[6]邱建忠,陈勤,周政,等.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临床比较[J].四川医学,2009,30(6):895-896.
[7]贺光辉.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43-44.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60例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微型钢板治疗组,30例运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30例运用微型钢板治疗。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3~9 个月,功能情况采用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疗效评定标准,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疗效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方法在临床上都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微型钢板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夹板外固定治疗,但论对人体造成的创伤来看,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要优于夹板外固定,且中医手法整复无须进手术室,门诊当中即可治疗,疗效可靠,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掌骨骨折; 小夹板; 微型钢板; 外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03-01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成人,骨折部位多见于第3~4掌骨干,第5掌骨颈及第1掌骨基底部,治疗方法主要有夹板外固定,微型支架外固定,微型钢板内固定及克氏针内固定等治疗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掌骨骨折治疗后,手的功能恢复情况,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师的重视,如果掌骨骨折之后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及治疗,很可能发生掌骨的畸形,关节僵硬等情况,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下面就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及微型钢板治疗掌骨干骨折来探讨一下两者的不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8岁,平均59岁。全部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随机分为两组,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组及微型钢板治疗组,两组间的性别、年龄在统计学中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一支手握患者腕部,一支手握患指,顺势拔伸牵引,纠正骨折重叠、旋转移位,术者站于患者外侧,依据骨折移位方向分别运用端提挤按、夹挤分骨等手法纠正骨折移位,运用手部竹夹板2块(掌侧板宽度约与手掌同宽,上至腕横处,下至掌指关节横纹处,大鱼际肌处塑形成弧形,背侧板宽约2~3cm,,下至掌骨远端,上至掌骨近端),先依据骨折移位方向,放置压垫,若为长斜型骨折可于掌骨间放置分骨垫,再分别放置掌侧与背侧夹板,用绷带予以包扎固定,并注意松紧度,复诊时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4~6周后去除夹板并指导患者加强关节的功能锻炼。
微型钢板固定组,选用背侧方入路,术中注意保护伸肌腱,支持带及关节囊,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选用合适微型钢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应至少有1枚螺钉垂直穿过骨折线以起到拉力作用,小碎片复位后用可吸收线捆扎,关闭切口时要缝合骨膜及邻近软组织,包裹钢板,皮肤缝合应无张力,术后 3~6 个月复查 X 线,骨愈合后取出钢板。
2.结果
60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3~9 个月,采用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疗效评定标准[1]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见表1,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 66.7%,微型钢板治疗组优良率 90%, 经 X2检验,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64,P<0.05),微型钢板治疗组疗效优于夹板外固定组。
3.讨论
3.1相关知识点 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要求解剖复位,有效可靠的固定,早期功能锻炼[2]。治疗过程中对手部血运及软组织保护亦愈来愈受重视,现临床上手术治疗掌指骨骨折以克氏针和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最为多见。不少学者就克氏针和微型钢板治疗手部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过统计比较,得出微型钢板疗效更优的结论[3-7]。但作者认为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夹板外固定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闭合治疗方法,对于横断骨折复位后骨折一般都能维持良好的对位,且具有花费低,治疗简单,对人体创伤较小,这是微型钢板及克氏针等手术治疗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3.2微型钢板治疗的优缺点 相比较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微型钢板治疗骨折对位对线好,能很好的防止骨折块的旋转移位,且一般无须外固定,这样就能很好的进行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进而有利于加快恢复手部的功能。但这种方法治疗,还需二次手术取出钢板,创伤较大,费用增高,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3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的优缺点 夹板外固定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闭合治疗方法,对于横断骨折复位后骨折一般都能维持良好的对位,适当的夹板固定及棉花压垫能有效的维持骨折的稳定性,且花费少,随治随走,无需住院,但对于斜型骨折,由于受到骨间肌及屈指肌的牵拉,骨折往往容易出现侧方移位、成角及短缩畸形,虽然放置分骨垫能适当的防止骨折侧方移位,但由于手部肌肉少,皮肤薄,长期放置分骨垫容易出现手部皮肤出现压迫性溃疡,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及康复。
总之两种方法都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在统计学意义上来看,本研究显示微型钢板治疗疗效要优于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疗效。究竟哪种方法最好,这可能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本文作者认为,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不仅疗效可靠,且花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天信,高书图.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4-155.
[2]顾玉东,王澍寰,侍德,等.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243.
[3]唐三元,杨辉,付海鹰,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伤,2004,17(2):68-70.
[4]杨国敬,张雷,张力成,等.AO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治疗掌、指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 22(1):40-42.
[5]初趣峰.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67-68.
[6]邱建忠,陈勤,周政,等.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临床比较[J].四川医学,2009,30(6):895-896.
[7]贺光辉.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43-44.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60例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微型钢板治疗组,30例运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30例运用微型钢板治疗。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3~9 个月,功能情况采用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疗效评定标准,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疗效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方法在临床上都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微型钢板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夹板外固定治疗,但论对人体造成的创伤来看,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要优于夹板外固定,且中医手法整复无须进手术室,门诊当中即可治疗,疗效可靠,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掌骨骨折; 小夹板; 微型钢板; 外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03-01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成人,骨折部位多见于第3~4掌骨干,第5掌骨颈及第1掌骨基底部,治疗方法主要有夹板外固定,微型支架外固定,微型钢板内固定及克氏针内固定等治疗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掌骨骨折治疗后,手的功能恢复情况,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师的重视,如果掌骨骨折之后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及治疗,很可能发生掌骨的畸形,关节僵硬等情况,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下面就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及微型钢板治疗掌骨干骨折来探讨一下两者的不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8岁,平均59岁。全部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随机分为两组,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组及微型钢板治疗组,两组间的性别、年龄在统计学中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一支手握患者腕部,一支手握患指,顺势拔伸牵引,纠正骨折重叠、旋转移位,术者站于患者外侧,依据骨折移位方向分别运用端提挤按、夹挤分骨等手法纠正骨折移位,运用手部竹夹板2块(掌侧板宽度约与手掌同宽,上至腕横处,下至掌指关节横纹处,大鱼际肌处塑形成弧形,背侧板宽约2~3cm,,下至掌骨远端,上至掌骨近端),先依据骨折移位方向,放置压垫,若为长斜型骨折可于掌骨间放置分骨垫,再分别放置掌侧与背侧夹板,用绷带予以包扎固定,并注意松紧度,复诊时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4~6周后去除夹板并指导患者加强关节的功能锻炼。
微型钢板固定组,选用背侧方入路,术中注意保护伸肌腱,支持带及关节囊,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选用合适微型钢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应至少有1枚螺钉垂直穿过骨折线以起到拉力作用,小碎片复位后用可吸收线捆扎,关闭切口时要缝合骨膜及邻近软组织,包裹钢板,皮肤缝合应无张力,术后 3~6 个月复查 X 线,骨愈合后取出钢板。
2.结果
60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3~9 个月,采用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疗效评定标准[1]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见表1,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 66.7%,微型钢板治疗组优良率 90%, 经 X2检验,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64,P<0.05),微型钢板治疗组疗效优于夹板外固定组。
3.讨论
3.1相关知识点 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要求解剖复位,有效可靠的固定,早期功能锻炼[2]。治疗过程中对手部血运及软组织保护亦愈来愈受重视,现临床上手术治疗掌指骨骨折以克氏针和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最为多见。不少学者就克氏针和微型钢板治疗手部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过统计比较,得出微型钢板疗效更优的结论[3-7]。但作者认为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夹板外固定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闭合治疗方法,对于横断骨折复位后骨折一般都能维持良好的对位,且具有花费低,治疗简单,对人体创伤较小,这是微型钢板及克氏针等手术治疗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3.2微型钢板治疗的优缺点 相比较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微型钢板治疗骨折对位对线好,能很好的防止骨折块的旋转移位,且一般无须外固定,这样就能很好的进行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进而有利于加快恢复手部的功能。但这种方法治疗,还需二次手术取出钢板,创伤较大,费用增高,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3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的优缺点 夹板外固定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闭合治疗方法,对于横断骨折复位后骨折一般都能维持良好的对位,适当的夹板固定及棉花压垫能有效的维持骨折的稳定性,且花费少,随治随走,无需住院,但对于斜型骨折,由于受到骨间肌及屈指肌的牵拉,骨折往往容易出现侧方移位、成角及短缩畸形,虽然放置分骨垫能适当的防止骨折侧方移位,但由于手部肌肉少,皮肤薄,长期放置分骨垫容易出现手部皮肤出现压迫性溃疡,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及康复。
总之两种方法都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在统计学意义上来看,本研究显示微型钢板治疗疗效要优于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疗效。究竟哪种方法最好,这可能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本文作者认为,中医手法整复外固定不仅疗效可靠,且花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天信,高书图.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4-155.
[2]顾玉东,王澍寰,侍德,等.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243.
[3]唐三元,杨辉,付海鹰,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伤,2004,17(2):68-70.
[4]杨国敬,张雷,张力成,等.AO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治疗掌、指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 22(1):40-42.
[5]初趣峰.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67-68.
[6]邱建忠,陈勤,周政,等.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临床比较[J].四川医学,2009,30(6):895-896.
[7]贺光辉.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