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干预中风后焦虑的护理研究

疾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11月09日 12:53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doc

刘萍

【关键词】耳穴埋籽;中药穴位贴敷;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1..02

中风后焦虑是中风后多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经常或持续地表现为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以对事物过度担心和烦恼为主诉,常常伴有睡眠障碍、抑郁和精神衰弱等神经症性的症状,发病率高达20%~40%[1],中风初期尤为影响中风患者的康复,进而使病情反复或加重。临床多采用苯二氮卓类、三环类抗抑郁剂等抗焦虑抗抑郁药,常出现震颤、痉挛发作、兴奋及失眠等副作用,并易导致依赖性,临床患者往往难以坚持而放弃治疗。笔者对患者23例采用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科住院治疗的脑中风伴焦虑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4例。将患者随时分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45~75岁;其中患有脑梗死24例,脑出血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3~75岁,其中患有脑梗死25例,脑出血9例,此研究中所涉及的全部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记性中风中经络患者,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风病证诊断效果標准》关于中风病诊断标准[2]。所涉及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扫描证实。焦虑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关于广泛性焦虑的诊断要点进行诊断。均排除伴有肺功能衰竭,严重心和有意识障碍等其他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和严重躯体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抗焦虑抗抑郁药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埋籽及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干预措施。

1.2.1 耳穴贴压治疗

取耳穴神门、心、皮质下穴,将王不留行子粘在0.5×0.5 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75%酒精消毒耳廓后置于一侧耳廓穴位上,观察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得气后用拇指、食指指腹在穴位上进行按压,其手法一般选用中等刺激强度,以耳廓发热、发胀、发散感觉为宜,按压2~3次/d,3~5 min/次,直到耳廓部位皮肤发红发烫为止。留籽3~4天后更换另一侧耳廓,两耳交替贴压。耳穴贴压治疗时,耳廓皮肤要严格消毒,预防感染;撤籽后,若局部红肿、破溃,应及时消毒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其中高血压、年老体弱、动脉硬化患者按压前后应适当休息。

1.2.2 穴位贴敷治疗

基本药物有:柴胡、肉桂、远志、白芥子、益智仁、石菖蒲、冰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加减(医生开立处方)。将药物研成细粉,取适量以醋调敷后置于神阙穴,以大小适宜的麝香壮骨膏覆盖固定,4~6 h后取下。1次/d。疗程为4周。

1.3 效果判定标准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3]于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例分别测评。积分减少50%以上为临床治愈效果;积分减少25%~50%临床为显效;积分减少25%以下临床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积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效果比较

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中风后焦虑属中医“神志病”范畴,病情较为复杂,虚实夹杂,病位在心与肝,中风后病理产物风、火、痰、瘀等邪毒郁积体内,日久内扰心神,上扰清窍而发病,因中风后多情志不遂,思虑过度,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日久气血不足,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致心神不安而成。

耳穴贴压疗法是在耳针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4]。中医学认为耳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听觉器官,其相当于人体的一个小的缩影,联络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部位,故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5]之说。耳通过经脉与全身脏腑发生广泛的联系,脏腑的病变通过经络联系反映于耳,从而出现相应的变化,按压耳穴旨在宣畅经络,不同部位联络不同的脏腑,起到疏通气血,平肝熄风、安神定惊,调节人体脏腑的生理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依据中医学理论,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凭借经络学说,选用适当的药物贴敷于腧穴之上,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穴位贴敷选穴脐中穴,又名神阙、气舍,归属任脉。脐中穴通过各经脉的经气运行,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用穴位贴敷的基本药物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升阳的功效;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具有明显镇静的功效;远志具有安神益智的功效,白芥子具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益智仁具有温脾摄涎的功效;石菖蒲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功效;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诸药联用可疏肝解郁、活血豁痰、安神定志。

综上所述,利用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干预中风后焦虑,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无痛苦,无副作用,安全有效,价格低廉,患者可接受并能节省时间,可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重复性、延续性,易于被患者接受,是一种易于干预中风后焦虑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占清.卒中后焦虑障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3,3(5):359.

[2] 范肖冬,汪向东,许又新,等.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5.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8-41

[4] 黄丽春.耳穴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12.12.

[5] 刘森亭.耳穴贴压疗法[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5.

[6] 刘广霞.穴位贴敷疗法[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7.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耳穴 患者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