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病”是什么病?

疾病
中老年健康
2019年11月08日 21:51

姚菁

张大爷两年前得了冠心病,一直用药物维持治疗。今年初,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正常,血流通畅。但是最近张大爷总是闷闷不乐,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睡眠也不好,全身乏力,还经常出现胸闷心悸、血压不稳定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较之前无变化,遵照医嘱服用冠心病的药物,上述症状仍不改善。最后,心内科与心理科共同会诊治疗,确诊张大爷患了“双心病”。这“双心病”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双心病”,即心理心脏病。以往我们把这种情况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因为它主要和心脏自主神经调节有关。但随着研究深入,心脏神经官能症已经不能涵盖功能性心脏病的所有范畴,因此目前这种疾病被称为心理心脏病,又称“双心病”。

“双心病”有哪些种类

心理心脏病可独立存在。患者并没有真正的心脏病,主要是心理、情绪和精神等问题引起类似心脏病的症状。一旦发作,就出现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慌、气促等,但到医院检查却未发现患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

心理心脏病与心脏病合并存在

由于性格、遗传或环境等原因,患者长期处于强烈的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下。渐渐地,患者的心脏就会出现损伤,继而逐步发展为器质性心脏病。这类患者不仅需要治疗心脏病,更要接受心理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心理改变

患者早期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而后由于心脏病的应激性打击,引起患者恐惧、焦虑等心理改变。例如,有患者做了冠脉搭桥术,虽然手术顺利,术后血管重建通畅,各项检查提示心脏供血良好,但患者始终还是觉得胸闷、心慌等不舒服,觉得和术前比较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了。

心理情绪问题为何会引起心脏病症状

简单来说,当一个人紧张、着急、焦虑或恐惧时,神经系统的交感兴奋性就会增加,人体就会释放更多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会让血管收缩,造成相应的心脏局部组织缺血或出现某些反应,从而引起一些类似心脏病的症状。若患者的情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交感神经系统处于过剧和持久的神经功能改变,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心脏长期处于缺血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器质性变化。例如,心理因素可以参与冠心病的诱发或促发机制,紧张焦虑的情绪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发冠状动脉斑块的破裂,急性血栓形成,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促发作用绝不亚于高血压、血脂紊乱和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作用。

哪些人群容易患“双心病”

心理问题和心脏症状及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都非常密切,所以,心理素质在“双心病”的发病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冠心病更偏爱A型性格,A型性格特征包括: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急躁易怒,急于求成,压力感重,多疑多虑,敏感紧张等。这类性格的人容易发生心理问题,此外,心身疾病与遗传因素也有相关性,这类患者家庭中患同类疾病的概率比一般人群可以高10倍。

“双心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保持心理健康,身心健全,是预防“双心病”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得了“双心病”之后,既要治疗躯体疾病,同时也要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做一个身心和谐的健康人。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双心 心脏病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