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值波动

疾病
家庭用药
2019年11月08日 01:03

李雯妮 刘建平

何为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液中葡萄糖分子和血红蛋白A组分的某些特殊部位,在红细胞内经缓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最后形成糖化血红蛋白酮胺化合物。其合成过程较缓慢、相对不可逆转,持续于红细胞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在红细胞死亡前,糖化血紅蛋白的含量已保持了相对稳定,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可客观反映近2~3个月内(红细胞寿命120天)的血糖平均水平和糖代谢的总体情况,与空腹血糖和口服糖耐量试验相比较,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被临床广为接受。一般生理条件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血糖成正比,由于血红蛋白浓度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所以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

何为贫血

所谓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这个正常值可因性别、年龄、生活地区海拔的不同以及生理性血浆容量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贫血影响了“金指标”

作为糖尿病疗效判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金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已成为医院常规检测项目,作为糖尿病较长病情观察和疗效中需长期监测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与血红蛋白的含量和质量都有直接关系。但糖尿病伴有贫血者,其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对评价控制病情的好坏应慎重,需排除血红蛋白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国内外的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实验指出,糖尿病伴贫血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患者贫血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中度及重度贫血的患者,其贫血水平直接导致了糖化血红蛋白不正常的波动,影响其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糖化血红蛋白值的高低受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血中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测定血液中红细胞内与葡萄糖分子结合的血红蛋白总数的百分比。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就表示与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的数量越多。另外,红细胞质和量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是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则表示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越高。假如在血液中葡萄糖的数量相等时,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则取决于与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的质和量。也就是说,如果糖尿病患者存在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那么,所测出的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也就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人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贫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任何延长红细胞寿命或增加红细胞在高糖环境中暴露时间的因素均可引起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缺铁性贫血是较常见的引起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的因素。任何能缩短红细胞寿命或减少红细胞在高糖环境中暴露时间、增加红细胞周转时间的因素均可引起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血液病患者尤其是溶血性贫血患者,其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形成的时间也相应缩短,由此引起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所以当某些基础疾病存在继发性溶血现象时,可使糖化血红蛋白测得值偏低,如肝硬化、脾肿大、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以及极度贫血患者输血治疗后等。

总的来说,贫血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不能真实反映血糖的水平,其结果就不宜作为临床上血糖长期监控的指标,要再参考其他的测定指标进行分析,以免造成错误的结论。

(刘建平主任每周一上午在浦建路临沂北路仁济医院东院9号楼三楼有特需门诊,周二上午在江月路2000号仁济医院南院有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在山东中路145号仁济医院西院4号楼四楼有特需门诊)

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沪召开

本刊讯 2017年5月25日,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以下简称东方会)在沪隆重举行。秉持“开放、创新、合作”的不变主题,东方会不断开拓创新,向更高更强努力。据了解,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重大健康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做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关键是实现战略转移:从重治疗、轻预防,转向预防为主、防治合理布局。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都存在严重不足,甚至缺失。可以说,从现在到2025年是我国应对心血管挑战、实现医疗保健服务的战略转型期,急需从追求患病后甚至终末期的高成本生物技术,转向上游患病前的预防与健康促进。

在此次东方会中,还发布了一大创新性成果,即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为全球首个国家层面发布的反应全国及省级的心血管健康指数,旨在通过建立我国人群心血管健康的综合指数,以反映全国及地区人群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了解心血管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评价心血管病防治水平,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力争早日实现心血管死亡变化的“拐点”。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血红蛋白 家庭 医生故事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