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静脉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疾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11月07日 10:34

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观察

吉先才让++万玛太++多杰拉旦

【摘要】目的 观察舌下静脉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 将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进行舌下静脉放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舌下静脉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舌下静脉放血;脑卒中;吞咽困难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6.0.0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非常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脑干与吞咽功能有关的颅神经核受损引起的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产生的假性延髓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1],其发生率急性期为41%,慢性期为16%,脑干卒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1%[2],因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而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应根据患者临床症候类型、吞咽障碍程度等情况确定治疗方案,给予个体化治疗,对探索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藏医的治疗方式、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选取临床吞咽障碍患者80例进行观察研究,具体情况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青海省藏医院心脑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引起吞咽困难的患者80例,为两组随机入组。组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符合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3],同时具有吞咽困难的症状。

1.2.2 藏医诊断标准。参照《藏医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试行)[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吞咽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45~75岁;病程在3个月以内;患者意识清醒,病情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意识障碍者及生命体征不稳;其他非脑卒中原因引起吞咽困难;不能配合放血治疗,对放血治疗依从性差者或难以接受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根据吞咽障碍病情予以包括保护脑细胞、改善脑代谢、降低颅内压及降压、调脂等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治疗采用:①放血取舌下左、右静脉穴;②操作方法:常规局部皮肤消毒后,廉泉向舌舌下左、右静脉穴直刺5~6 mm,施以放出5~10 mL血,前后放血治疗两次,间隔5天。[4]。

1.6 疗效判定[5]

痊愈:吞咽能力正常,饮水能1次喝完、无噎呛;显效:基本能经口进食,饮水分2次以上喝完、无噎呛;有效:有一定的困难,吃饭或喝水缓慢,喝水是停顿比通常次数多,能1次喝完、但有噎呛;无效:治疗后仅能吞咽特殊的饮食,病情无变化,饮水试验评定Ⅳ级。

1.7 安全性观察

放血过程中出现的局部血肿、皮下瘀青、晕血为常见不良事件进行常规处理登记,、感染及其它放血意外事件进行及时处理登记,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皮下轻度瘀青,2例晕血,但不影响治疗,无感染,无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1.8 统计学方法

统计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间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和87.2%,两组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藏医理论中此病属萨志布病的范围,相当于中医的“中风”。而此类血管性危险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主要影响大脑通路及神经传导,而藏医认为三因平衡的失调,血隆偏盛便可引发中风等疾病,为此,排除血管性危险因素及“血隆”的平衡在预防和治疗中风疾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此次研究主要采取舌下静脉放血的方式,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及使隆趋于平衡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性泉,张 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M].2011年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

[2] 王引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

本文编辑:吴宏艳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心血管病 胸痹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