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汤化原食,靠谱/杂粮怎么吃才能控血糖

疾病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9年11月03日 05:01

懒人 原汤化原食之美味杂粮豆渣饼

原汤化原食,靠谱

文/陈德

在中国的饮食传统中,一直就有“原汤化原食”的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所谓“原食”,指的是淀粉类食物,如饺子、面条、馄饨等;而“原汤”,就是指用水煮这些食物得到的汤;所谓“化”,一般理解为“消化”。煮淀粉类食物时,淀粉微粒会发生糊化,部分溶解到汤中。这时,汤会略微发黏。喝这种溶解了淀粉的热汤,可以促进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此外,喝“原汤”还有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因为粮食中富含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但在煮食的过程当中,B族维生素会溶解到汤里。溶解在汤里的水溶性维生素数量与加水量和煮制时间有关,煮的时间越长、水的比例越大,溶出的维生素越多,甚至可高达食物中原含量的50%。如果弃去“原汤”,就减少了维生素的摄入量。因而喝原汤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烹调中的维生素损失。

所以,在吃面条、饺子、汤圆等淀粉类食物前后,喝一些原汤是有益健康的。但需提醒的是,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饺子、汤圆等,可能添加大量饱和脂肪,煮出来的汤也含有不少脂肪,喝这些“原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量。

杂粮怎么吃才能控血糖

文/朱梅

总体而言,杂粮的血糖反应明显低于白米饭,但有些病人在吃了杂粮之后,血糖控制还是会出问题。这主要是数量、选择、烹调和搭配不当造成的。

吃杂粮也需控制数量 各种粮食的淀粉含量和热量差异并不太大,100克粮食的淀粉含量都在70%~80%之间,而杂豆也在60%左右。所以,如果吃杂粮的量和吃精白大米的量一样,那么摄入淀粉的量也差不太多。而糖尿病患者每日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必须控制的,决不能因为吃杂粮就随意突破限制。

正确的做法是,至少是用同样数量的杂粮来替代过去所吃的白米、白面,最好能够比此前所吃的粮食总量略有减少。如原来每天吃250克大米(两碗半白米饭),现在改成200克~150克杂粮。

擦亮眼睛选择真正杂粮 杂粮的品种选择与它们的餐后血糖反应密切相关。比如说,同样叫杂粮,大黄米、黏小米、糯玉米等黏性粮食品种,餐后血糖反应都是非常高的,并不逊于白米、白面。

另一个非常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买到或吃到了“伪杂粮”的主食产品。现在市场上这样的情况相当普遍:全麦面包和全麦馒头有名无实,其中只放了少量的麸皮,其本质还是松软的白馒头;号称玉米窝头,其实里面放了不少白面粉。类似的还有荞麦发糕、紫米发糕、玉米发糕等。还有就是那些号称适合糖尿病人的“营养麦片”、“粗粮饼干”等产品。

烹调中的“三宗罪” “第一宗罪”是烹调中加入糖。“第二宗罪”是烹调中过度追求柔软度。很多糖尿病患者嗓子眼特别“细”,因为多年来吃惯了精白细软,喝杂粮粥也要强烈追求“软糯”口感。软糯的杂粮让牙齿的劳动少了,消化速度快了,餐后血糖上升速度也会明显提升。“第三宗罪”是烹调中加入过多油脂。

吃杂粮也得讲究搭配 对混合膳食血糖反应的研究证明,混合食用含有大量蔬菜和高蛋白质的食物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反应。比如说,原本早上喝豆浆、吃蔬菜包子和凉拌菜,虽然是精白面粉制作的,但由于加了豆浆和蔬菜,因此总体血糖反应会降低。有人听说杂粮粥好,就把豆浆省略掉,用杂粮粥搭配蔬菜包子,结果增加了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却降低了蛋白质含量,造成餐后血糖数值上升。

所以,控制血糖的方法绝不是大量吃杂粮,不是把鱼、肉、蛋、奶、豆浆、豆腐、坚果、蔬菜等换成杂粮,而是把精白米、精白面粉的份额部分换成杂粮,保证其他食物充足配合,达到整体的营养平衡。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蛋白质 杂粮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