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远征受伤球迷医疗费 机票 20 湖北绿茵吧
周慧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0--02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为前瞻性評估系统流程的方法,是一种全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合检视风险照护的流程,找出及矫正失效因子,防范错误于未然的一种风险管理的方法。其核心是采用量化方法,寻找分析问题的潜在原因并予以处理,从而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1]。
锐器伤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手术室是医院尖锐用物和设备聚集的地方,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中,被利器损伤的概率很高,国内学者调查发现.临床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庚型肝炎病毒HGV)等的总感染率为33.3%,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2.3%)。手术室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高危场所[2]。手术室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
自20世纪80年代护理人员通过锐器伤途径感染HIV被证实以来,国外学者就开始了锐器伤的研究。我国关于锐器伤的专题研究开始于2001年。 2003年SARS之后国内医院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有了更为直接与深刻的认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3]。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与锐器伤相关的研究也成为了医院内职业暴露的研究热点。职业感染的潜在危险极高。
1 方法
1.1 组建HFMEA团队
2016年3月,我院成立了HFMEA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项目组成员接受HFMEA的系统培训,运用HFMEA分析步骤,对易导致手术室护师锐器伤的因索进行风险评估,讨论持续改进方案。
1.2 绘制操作流程图,找出失效模式
将针刺伤发生的原因按照流程图的形式逐一展开,应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影响和发生针刺伤的流程和步骤,分步骤整理出潜在的失效模式。针刺伤随时可能发生在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各阶段,主要发生在注射或采血时、注射或采血后处理针头的过程中。经项目小组充分讨论,列出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为拔针后针头回套针帽、采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时双手操作针头刺入橡皮塞时、拔针后输液器的针头刺入茂菲氏滴管时、特别在工作繁忙时和抢救时更易发生。
1.3 因素分析
召集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然后针对每个列出的失效模式,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失效原因、导致的结果。再由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跌倒的事先风险指数(RPN)。RPN=(S)x(O)×(D),S即影响严重性,O失效模式出现的频率,D探测失效水平,S、O、D的等级分均为1-10分。如果失效模式的RPN值>125[4],该模式就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1.4 流程再造
应用FMEA管理后,强化常规防护的同时,根据RPN评估结果,主要进行以下流程的改进:①护士工作要求团结协作,常共同完成任务并处理治疗后用物,如帮助他人清理医疗垃圾,但FMEA评估,RPN值为240,从新认识“团结协作”后,倡导教育护士树立“一次就将事情完全做好”的全新概念,要求护理人员本人及时处理使用后的医疗垃圾,不留后患。新护士上岗前、轮转入科时重点进行此专题培训,并在治疗室的醒目位置,张贴“一次就将事情完全做好”的提示牌,培养护士养成良好的工作风格。②抢救时经常多人操作,以往通常是流水作业,一人在抢救车边吸药后递给病床旁方便操作的人员,传递过程常发生针刺伤,流程改进为实行“单项负责制”,要求从始至终完成一项操作,其他人执行另一项操作,避免交接动作。③操作流程改进:平时护士只端治疗盘就下病房操作,对针头等医疗废物需要回到治疗室后进行二次处理,改进后按在班护士人数配备1 ∶1的治疗车,车上备齐利器盒、各种盛污容器等,护士执行任何操作时都有治疗车同行。使每一次操作后能一次就把医疗废物完全处理到位,及时杜绝安全隐患。
1.5 效果与分析
2015年我院手术室发生锐器伤20例,实施(HFMEA)管理活动一年来,2016年发生锐器伤为14例,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这和我们重视针刺伤防范实行前瞻性的干预,多方面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有关。FHMEA是一种在行动之前就认清问题并预防问题发生的风险管理的手段。它系统性、前瞻性地分析评估流程中哪一环节会发生失效和如何发生,并且能评估各种不同的失效模式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并找出此过程中最需要改变的部分[5]。
2 讨论
HFMEA能很好地暴露项目管理和流程控制中的弱点,得到相关的风险率,并采取计划改善行动,以降低失效模式所产生的伤害,实现对关键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和改进,这样能使所有潜在隐性风险通过它得到量化,使风险的分级和处理简便易行。包括确定主题,组成团队,画出流程,分析危害,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6个分析步骤。在分析过程中使问题得到合理化解决。通过FMEA小组成员的集体讨论研究,分析系统中每一产品或设计所有可能产生的故障模式及其对系统造成的所有可能影响。并按每一个故障模式的严重度,检测难度及发生度予以分类做到在故障发生之前,采取措施对其加以预防从而有效降低系统风险事件发生。
为降低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因此运用HFMEA前瞻性分析的思想及风险管理的理念对锐器伤的流程进行失效模式和原因的评估。对锐器伤发生的人员频率,地点,原因,受伤环节程度,是否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受伤后的处理以及在输液和注射等操作过程中是否戴手套回套针头帽等过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使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刘燕玲.刘基舞.英国锐器伤害医护人员的现状与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4):150-153.
朱丹,周力.手术宣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7—258.
刘东妹,丘彩霞,陈玉.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护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4:1(6):86-187.
谢红珍,聂军.国外护士锐器伤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J].中国职业医学,2003,30(6):42-45.
蒋红,黄莺,王桂娥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2):394-3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