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doc
韦勇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生化检验项目被临床广泛应用,使广大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为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近年来长时间的临床应用,相关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某些药物在营养过程中会对生化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对医生判断疾病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使疾病的治疗时间发生延误。本文主要从药物作用、影响机制、影响项目、控制措施等四个方面入手,对临床用药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用药;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医学检验和相关实验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检验方式被临床应用,生化检验就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对病情进行评估的方法,通过对患者血液和体液进行检验,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1-3]。但是在整个医学检验过程中,生化指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随着生化检验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检验结果失准、误诊等现象较多,药物滥用和新药推广使得上述问题的恶化趋势进一步加重[4-5]。本文主要从药物作用、影响机制、影响项目、控制措施等四个方面入手,对临床用药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1.药理作用
① 对酶类影响:一些药物在临床上实际应用剂量较大,试剂和标本也会发生相应的反应,以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甲状腺药物等这一特征最为明显,对肝脏内所携带的酶类物质所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会使丙胺酶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等生物活性水平明显升高,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苯巴比妥会对谷氨酰转肽酶产生一定的诱导作用,在成人和儿童身上分别可以以200%、400%的状态不断的增加,这就会对相关酶的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6-7]。② 对血糖影响: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时候,血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临床用药过程中,很可能会使血糖水平出现紊乱,以右旋糖酐、甲状腺素、利尿剂、环磷酰胺等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血糖产生的影响较大,大量输液葡萄糖也会使血糖升高,应用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利血平、左旋多巴等药物会使血糖水平降低,在应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期间测定血糖水平,所得结果很有可能会偏离正常值[8-9]。③ 对血脂影响:应用氯贝丁酯、苯乙双胍等药物治疗的患者,其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水平会明显降低,不合理应用异烟肼、红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甚至会导致干细胞中毒现象发生,这种情况下对胆固醇值进行测定,其结果会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而肾上腺素、黄体酮、苯妥英等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会使胆固醇水平升高,使血脂水平偏离正常值[10-11]。④ 对其他方面影响: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钾、低血氯等情况的可能性较大,长期应用会出现高尿酸血症,导致电解质紊乱;再有,肾上腺素的应用不仅仅会对血糖、血脂造成影响,也会使血中钙、磷的含量水平明显降低[12]。
2.影响机制
① 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会对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一部分体现在生化检验指标方面,即在药理作用下,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② 药物的本质属于化合物的一种,基于其所具有的生物靶向性特征,通过作用于靶标,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13-15]。生化检验过程中有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出现,会使疾病临床诊断的出现漏诊或误诊,使治疗的时机被延误,对患者病情的恢复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病情程度严重者,甚至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联合用药时需要对药物之间作用给予充分考虑,药物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会使相应指标水平发生变化;包衣、色素等因素也会对检测数值造成影响[16-19]。
3.控制措施
临床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生化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错综复杂,有些时候一种药物甚至能够对多项检测指标造成影响,不同药物也可能都对同一项检测指标造成影响,这与药物的有效成分、人体物质分泌情况等多种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使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受到影响[20]。基于此在临床检验过程中,操作者必须对患者用药史进行详细的询问,与医生之间保持沟通,有异常检测结果必须系统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并重新检验,避免误诊、漏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 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对药物代谢基本特点进行了解,掌握对检验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的药物,选择合适检验时间,新药在临床推广后,应组织专门的会议,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② 要尽可能多的与患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实施宣教干预,在进行生化检验前,必须对患者近期用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一些服药患者,在不对健康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可提前停药,消除影响;③ 重视检验技术改进,相关操作必须保证规范,改变相应的检验方法,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将药物在应用过程可能对生化检测结果造成的干扰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充分重视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检,确保其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的反映[21-22]。
参考文献
[1]曹寒沁,金胜航,吴敏瑾.乳糜血标本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影响因素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3):1776-1777.
[2]孙虹,牛华,赵崇吉,等.胆红素、血红蛋白和乳糜微粒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干扰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1):2509 -2512.
[3]邹映红.抗坏血酸、胆红素、血红蛋白、乳糜对临床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219-220.
[4]曹寒沁,金胜航,吴敏瑾.乳糜血标本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影响因素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3):1776-1777.
[5]王红玲,羅琳洁,寇继光,等.中国湖北地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成人乳糜泻血清学筛查[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38 -41.
[6]方翔,余道军,王贤军,等.溶血对16项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结果的校正系数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2):3369.
[7]李有强,龙海峰,张云燕,等.自动生化分析仪法与目测法检测血清指数的一致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03):482-484.
[8]赵颖慧.健康检查人群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3,29(08):964-965.
[9]杨振东,姚文思.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4-5.
[10]刘海燕.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7):33-34.
[11]李磊,安园,刘微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多种实验室指标分析及其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5,28(4):915-918.
[12]赵炜.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肝硬化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1):1874-1877.
[13]祁红艳,鲍海华,郭顺林,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7):1181-1184.
[14]吴永岳,曹龙翎,吴华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6):10-11.
[15]毕迎春.溶血与血液采集方式对生化檢验结果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5,8(26):128-130.
[16]段丽春.溶血对临床上常规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7):302.
[17]孙宇,姜美凤,张金树,等.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6(12):1097-1100.
[18]韩世刚,薛彩红,高美燕.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0):1851.
[19]李彬彬,徐腾飞.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17):118-119.
[20]潘飒.探讨临床检验标本溶血对19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2):26.
[21]张军,秦琴,杜大海,等.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临床部分生化检测项目的干扰[J].检验医学,2012,10(3):174-177.
[22]刘兴文.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60例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