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手操作-烟台市口腔医院高端口腔诊疗 舒适私密一站式服务
盛丽华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9--01
“四手操作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和操作系统[1]。四手操作需要牙医助理(护士),需与医生配合默契,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各司其职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笔者总结了所在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四手治疗18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2例口腔手术患者中,男112例,女70例,年龄11-78岁,平均43.5岁。
1.2 方法
182例患者中。拔牙数78例,根管治疗数83例,囊肿切除术21例,治疗前根据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和X射线拍片检查,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口腔治疗中护理要案如下
1.2.1 术前护理:①充分物品准备,所需物品依据口腔治疗项目加以准备,如一次性口腔治疗盘,吸唾器,一次性口杯等通用物品,牙挺,拔牙钳,刮匙等拔牙器械,车针,扩大针,根管糊剂,牙胶尖等根管治疗术物品,一次性手术包,刀片,缝针等囊肿切除术物品。②患者准备:引导患者就坐,了解病史症状,根据需要完成辅助检查后,协助患者躺于治疗椅,调节合适的体位和灯光,增加舒适度,铺好一次性围巾,手术巾。
1.2.2 术中护理: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技术规程②医护配合,四手操作实施过程中,护士需将工作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全面了解医师治疗过程,准确掌握医师正在操作步骤,下一步操作内容对所需器械,物品及材料做充分准备,随时正确,平稳,迅速传递。如在拔牙过程中协助医师拉开口角,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妥当放置吸唾管,及时吸去水和多余物质,避免患者反复起坐,吸唾时注意位置和力量,轻拿轻放,避免引起患者恶心。治疗过程中,医护始终密切配合,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自主反应,发现情况及时沟通,减少意外发生。
1.2.3 术后护理:①做好患者安抚工作和健康教育,告知注意事项和下次就诊时间,如拔牙术后关照患者咬紧止血消毒棉球半小时方可吐出,二小时麻醉失效后方可进食,食物以温热半流食为宜,24小时内忌刷牙漱口,拔牙后稍有疼痛是正常现象,可酌情服用止痛片等。②整理用物,物归原处,分类处置,治療仪、治疗台用500毫克/升有效氯擦拭,一次性物品依据一次性卫生材料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口腔专用机械做到清洁,灭菌以后分类放置和保管。
2.结果
182例患者口腔治疗过程中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减轻了医生的压力,缩短了患者配合医生治疗中的不适感,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3.体会:
四手操作过程中医生护士采用舒适坐位,患者平卧于牙科综合治疗仪上,医护双手同时为患者进行操作,四手操作转变了护士传统口腔治疗中的“配角”观念[2],从被动等待医生医嘱变为主动为治疗做好安排,调动了护士的灵动性,根据不同疾病的治疗布局,娴熟忙而不乱传递各种器械和材料,使医生专注于治疗,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的优点。
3.1 四手操作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四手操作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过程,其间护士做好了器械准备和材料调配,医生专注于治疗,治疗结束后护士又做好终末处置,术后注意事项交代和卫生宣教落实,减轻了医生和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
3.2 交叉感染机率减少,传统的口腔治疗中,医生戴着污染的手套或正使用的污染器械直接取材料和药液,造成污染;护士在穿梭配合过程中,也很难做到每到一处处理完后进行规范洗手,这样护士的双手势必成为传播媒介,形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四手操作时改良了这些不合理的步骤,针对一个患者完成一系列规范操作,而后进行了规范洗手,这样极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了环境污染,也使口腔医护人员这样的高危人群身体健康得到更好的保护。
3.3 患者安全舒适度增加,改善了医护患关系,患者在治疗时张嘴的过程会感觉不舒适和难受感;同时,口腔器械钻磨并发噪音使患者产生酸痛和恐惧感,而四手操作可以缩短操作时间;另一方面护士在辅助的同时做好心理疏导,解释安慰鼓励可以使患者身心放松,全程配合治疗,有利于医生操作,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同时使患者舒适度、信任度增加,改善了医护患关系。
4 小结
四手操作在治疗中既缩短了治疗时间又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率,有利于宣教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医护患沟通。因此,四手操作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对促进口腔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杨晓菊,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的护理体会[J].绵阳口腔医学,2004(1):39
赵佛容,口腔护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