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彩云+王金花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米索前列醇通过不同给药途径下预防剖宫产术出血的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0例需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即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3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在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上A组行宫内给药,B组行口服给药, C组行直肠给药。计算并统计3组产妇术中、术后2h出血量及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产妇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B组和C组(P<0.05),在术后2h出血量上,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C组为10%(3/30),A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宫内给药是预防剖宫产术出血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预防出血;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
近年来,随着孕妇围产保健观念的更新以及剖宫产指证的放宽,而剖宫产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日趋上升,成为威胁产妇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0例需剖宫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预防剖宫产术出血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0例需剖宫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2~34岁,平均(28.4±3.3)岁。孕周34~41周,平均(37.2±1.2)周。妊高症33例,前置胎盘10例,先兆子痫18例,胎盘早剥10例,巨大儿19例。所有孕妇均无心肝肾疾病、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无使用前列素类药物禁忌者、无哮喘、过敏、青光眼等疾病。随机将本组90例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三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高危因素及一般体征比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均于胎儿分娩后行宫体20μg催产素注射,后采用米索前列醇不同的给药途径:
A组30例产妇行宫内给药,即于胎盘娩出后,将宫腔用干纱布擦净,用卵圆钳夹将4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宫腔内;
B组30例产妇行口服给药,即予以产妇400μg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
C组30例产妇行直肠给药,即将400μg米索前列醇置于产妇直肠内。
3组术后处理方式相同。
1.3 观察指标
2.1 术中及术后2h出血量,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术中出血量上,A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少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h出血量上,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用药后,A组30例产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B组30例产妇中,4例寒战,1例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C组30例产妇中,2例腹泻,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0)。3组比较,A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前列素E1类似物,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中孕引产及剖宫产术后,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诱导分娩,促进宫颈成熟,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使子宫创面血窦关闭,是有效防止产后出血、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的关键。而不同给药途径下,米索前列醇所发挥的作用不同。米索前列醇的半衰期为26.9 min,对各期子宫均有收缩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米索前列醇宫内给药是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最有效的途径。主要是因为宫内给药组,药物距靶器官近,子宫吸收药物迅速,药物药效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起到更好的出血预防效果。同时,本研究中,A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因此,米索前列醇宫内给药是预防剖宫产术出血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米索前列醇通过不同给药途径下预防剖宫产术出血的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0例需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即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3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在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上A组行宫内给药,B组行口服给药, C组行直肠给药。计算并统计3组产妇术中、术后2h出血量及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产妇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B组和C组(P<0.05),在术后2h出血量上,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C组为10%(3/30),A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宫内给药是预防剖宫产术出血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预防出血;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
近年来,随着孕妇围产保健观念的更新以及剖宫产指证的放宽,而剖宫产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日趋上升,成为威胁产妇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0例需剖宫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预防剖宫产术出血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0例需剖宫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2~34岁,平均(28.4±3.3)岁。孕周34~41周,平均(37.2±1.2)周。妊高症33例,前置胎盘10例,先兆子痫18例,胎盘早剥10例,巨大儿19例。所有孕妇均无心肝肾疾病、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无使用前列素类药物禁忌者、无哮喘、过敏、青光眼等疾病。随机将本组90例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三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高危因素及一般体征比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均于胎儿分娩后行宫体20μg催产素注射,后采用米索前列醇不同的给药途径:
A组30例产妇行宫内给药,即于胎盘娩出后,将宫腔用干纱布擦净,用卵圆钳夹将4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宫腔内;
B组30例产妇行口服给药,即予以产妇400μg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
C组30例产妇行直肠给药,即将400μg米索前列醇置于产妇直肠内。
3组术后处理方式相同。
1.3 观察指标
2.1 术中及术后2h出血量,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术中出血量上,A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少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h出血量上,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用药后,A组30例产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B组30例产妇中,4例寒战,1例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C组30例产妇中,2例腹泻,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0)。3组比较,A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前列素E1类似物,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中孕引产及剖宫产术后,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诱导分娩,促进宫颈成熟,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使子宫创面血窦关闭,是有效防止产后出血、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的关键。而不同给药途径下,米索前列醇所发挥的作用不同。米索前列醇的半衰期为26.9 min,对各期子宫均有收缩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米索前列醇宫内给药是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最有效的途径。主要是因为宫内给药组,药物距靶器官近,子宫吸收药物迅速,药物药效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起到更好的出血预防效果。同时,本研究中,A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因此,米索前列醇宫内给药是预防剖宫产术出血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米索前列醇通过不同给药途径下预防剖宫产术出血的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0例需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即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3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在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上A组行宫内给药,B组行口服给药, C组行直肠给药。计算并统计3组产妇术中、术后2h出血量及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产妇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B组和C组(P<0.05),在术后2h出血量上,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C组为10%(3/30),A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宫内给药是预防剖宫产术出血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预防出血;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
近年来,随着孕妇围产保健观念的更新以及剖宫产指证的放宽,而剖宫产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日趋上升,成为威胁产妇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0例需剖宫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预防剖宫产术出血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0例需剖宫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2~34岁,平均(28.4±3.3)岁。孕周34~41周,平均(37.2±1.2)周。妊高症33例,前置胎盘10例,先兆子痫18例,胎盘早剥10例,巨大儿19例。所有孕妇均无心肝肾疾病、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无使用前列素类药物禁忌者、无哮喘、过敏、青光眼等疾病。随机将本组90例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三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高危因素及一般体征比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均于胎儿分娩后行宫体20μg催产素注射,后采用米索前列醇不同的给药途径:
A组30例产妇行宫内给药,即于胎盘娩出后,将宫腔用干纱布擦净,用卵圆钳夹将4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宫腔内;
B组30例产妇行口服给药,即予以产妇400μg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
C组30例产妇行直肠给药,即将400μg米索前列醇置于产妇直肠内。
3组术后处理方式相同。
1.3 观察指标
2.1 术中及术后2h出血量,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术中出血量上,A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少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h出血量上,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用药后,A组30例产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B组30例产妇中,4例寒战,1例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C组30例产妇中,2例腹泻,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0)。3组比较,A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前列素E1类似物,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中孕引产及剖宫产术后,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诱导分娩,促进宫颈成熟,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使子宫创面血窦关闭,是有效防止产后出血、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的关键。而不同给药途径下,米索前列醇所发挥的作用不同。米索前列醇的半衰期为26.9 min,对各期子宫均有收缩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米索前列醇宫内给药是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最有效的途径。主要是因为宫内给药组,药物距靶器官近,子宫吸收药物迅速,药物药效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起到更好的出血预防效果。同时,本研究中,A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因此,米索前列醇宫内给药是预防剖宫产术出血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