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患者胆囊摘除术中解剖变异病例报告

疾病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0月08日 10:57

马明德+韦晓明

【摘 要】背景:循化县是我国唯一撒拉族自治县,患胆囊结石症病人较多。目的:提高对胆囊疾患的诊断,准确无误的手术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结论:牢固掌握正常解剖,同时又要想到解剖变异,术中仔细探查确认是否变异胆囊管内结石,可避免胆总管误切。术中要仔细辨认各种管道做到手术操作准确无误。

【关键词】撒拉族患者;胆囊变异;手术摘除

我院2005年至2014年共收治胆囊结石症患者并行胆囊摘除手术900多例,其中撒拉族患者720例,其中发现胆囊形态变异共5例。

临床资料

例1 :男性甲,40岁。男性乙,37岁。均有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4-5年,查体:右上腹压痛,莫非氏征阳性。口服胆囊造影剂,显示双胆囊。外侧胆囊内可见1.4X1.6负性结石影,进食后胆囊收缩功能正常。二者入院后4天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两胆囊等大与正常胆囊大小形态正常,两胆囊不相连。外侧胆囊可触及结石1枚。解剖见胆囊动脉来源于左肝动脉,内侧胆囊管汇合于胆总管,外侧肝管汇于右肝管。两胆囊分居两个胆囊床。以逆切法切除两胆囊。术后1周出院。

例2:女性甲,35岁。女性乙,49岁。反复上腹痛7年。皮肤,巩膜黄染1周。分别于2012年12月3日入院和2013年6月8日入院。B超、CT报告胆总管结石。入院第二天手术,术中见胆囊肿大、肝呈淤胆状,切开胆总管取石,探查下端通畅。行胆囊切除,采用逆行切除,剥离胆囊到中下1/3处见胆囊管由体部伸向肝门处右肝管、胆囊底近肝总管,胆囊似锤状,胆囊管为锤柄。胆总管置T型管后关腹。术后两周左右出院。

例3:女性,29岁。因右上腹痛反复发作半年入院,入院日期为2014年2月17日。既往B超报告胆囊结石。查体:右上腹压痛,莫非氏症阳性。B超报告为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入院第三天手术,术中见胆囊壁厚,大小约4cmX3cmX2.5cm,其内无结石。在B超报告下探及胆总管下段结石1枚,直径约0.8cm.,行胆总管探查,但未发现结石。遂行逆切胆囊,发现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长约5cm。于十二指肠上缘下方约1cm注入胆总管,在注入胆总管出上方约1.5cm之胆囊管内发现结石3枚。胆囊切除后,胆总管置T型管,关腹,术終。术后16天出院。

讨论

胆囊的形态偶可见到变异,但撒拉族系突厥语系民族,有独特的饮食习惯和民族文化,其胆囊变异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些形态改变对胆囊疾患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均有参考意义。例3提示我们要牢固掌握正常解剖,同时又要想到解剖变异,如果术中仔细探查确认是变异胆囊管内结石,就可避免胆总管误切。因此术中要仔细辨认各种管道,做到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李柏玉.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6).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胆囊 总管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