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的内镜、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研究

疾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0月07日 14:35

食管间叶瘤的内镜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研究分析.pdf

梁晓燕

【摘要】目的:研究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的内镜、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胃镜表现、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不适等;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的部位包括胃底、胃体、胃窦、十二指肠、食管下段;45例患者有19例患者接受了超声内镜检查,其中起源于固有肌层15例,起源于黏膜肌层4例;病理:平均瘤体直径(17.3±2.5)cm,其中梭形细胞肿瘤43例,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混合型2例;免疫组化:有44例(97.78%)CD117阳性,有41例(91.11%)CD34阳性。结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不适是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的常见表现,采用超声内镜检查能精确观察肿瘤生长部位、回声性质等情况,诊断准确性较高,为临床诊断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内镜;病理;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02

胃肠道间质瘤是主要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发病部位以胃部较常见[1]。胃肠道间质瘤存在恶性潜能,早诊断、早治疗能减少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机率,减轻患者痛苦[2]。但是胃肠道间质瘤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给临床医生诊断带来困难[3]。有报告显示[4],采用内镜检测能提高胃肠道间质瘤检出准确性。但是内镜医生对本病认识存在局限性,会增加漏诊、误诊率。为提高内镜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内镜诊断的主观偏差,本研究对来我院治疗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胃镜表现、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45例,45例患者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2.9±12.4)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术治疗,术前45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其中41患者行腹部CT检查,19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术后将切除肿瘤送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临床表现、胃镜下表现、超声内镜检查情况、病理表现及免疫组化学检查结果;统计所有患者的胃肠道间质瘤部位、腹部CT检查准确性[5]。

2.结果

2.1 临床表现情况 45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为主,有9例患者腹痛,有7例患者以腹部不适为主,有4例患者为体检发现,有3例患者为反酸胃灼热,有2例患者进食哽噎,有4例患者出现乏力、头晕。

2.2 胃肠道间质瘤部位 45例患者中有17例在胃底,有9例在胃体,有3例在胃体+胃底,有7例在胃窦,有7例在十二指肠,有2例在食管下段。

2.3 所有患者术前腹部CT检查结果 41例腹部CT检查结果,有32例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或胃肠道间质瘤的可能性较大,准确率为78.05%。

2.4 胃镜下表现 胃镜下表现分为7个类型:(1)黏膜下隆起,呈球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整,色泽与周围黏膜相同。(2)黏膜下隆起伴顶端溃疡。(3)溃疡型肿物。(4)黏膜隆起顶端凹陷。(5)黏膜下隆起表面增殖糜烂,贲门口见巨大肿物。(6)黏膜下隆起伴糜烂。(7)胃镜阴性。

2.5 超声胃镜检查情况 45例患者有19例患者接受了超声内镜检查,其中起源于固有肌层15例,起源于黏膜肌层4例。肿瘤呈圆形7例,呈随圆形8例,呈不规则形4例。

2.6 病理检查结果 瘤体直径在1.4-22cm,平均瘤体直径(17.3±2.5)cm,其中梭形细胞肿瘤43例,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混合型2例。

2.7 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有44例(97.78%)CD117阳性,有41例(91.11%)CD34阳性。

3.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尤其以胃部发病率较高。有报告显示[6],胃肠道间质瘤以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较高,55-65岁为高发年龄段,男女均可能发生。胃肠道间质瘤生物学特性复杂,肿块大小及部位和危险程度存在相关性,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的提高疗效[7]。胃肠道间质瘤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给临床医生诊断带来困难[8]。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不适是胃肠道间质瘤较常见的症状,采用胃镜检查能明确胃部病变。胃肠道质间瘤在胃镜下的表现为分7个类型,黏膜下隆起、黏膜下隆起伴顶端溃、溃疡型肿物、黏膜隆起顶端凹陷、黏膜下隆起表面增殖糜烂、黏膜下隆起伴糜烂、胃镜阴性。但是胃镜检查也存在局限性,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消化道肌层,不能获得足够的组织进行活检,对诊断胃肠道间质瘤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超声内镜可准确的观察肿瘤生长部位,起源层次等特点,有利于临床医生判断病情。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19例患者接受了超声内镜检查,其中起源于固有肌层15例,起源于黏膜肌层4例。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所以一般根据手术标本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9]。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胃肠道间质瘤以梭形细胞肿瘤较常见,CD117和CD34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97.78%、91.11%。CD117在胃肠道间质瘤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有报告认为[10],CD117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金标准。CD34能鉴别胃肠道间质瘤和典型的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联合检测CD117和CD34表達能准确的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判断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不适是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的常见表现,采用超声内镜检查能精确观察肿瘤生长部位、回声性质等情况,诊断准确性较高,为临床诊断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刘玉兰.上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的内镜及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6):3038-3042.

[2]刘会斌.鉴别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指标[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5,29(05):281-283.

[3]孙林德,张晶,刘林,等.胃肠道间质瘤340例基因及靶向治疗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5,27(11):754-756.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胃肠道 文章 患者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