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doc
李文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1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在临床上的瞳孔变化比较复杂多变,预示着患者病情的发展与变化。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1】,以便做好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
在本次研究中,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5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瞳孔改变监测和临床护理,探讨瞳孔变化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意義。具体的研究情况,现作出以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35—68(40.5±3.8)岁,病程0.5—4(2.3±0.5)年.脑血管疾病患者26例,脑炎10例,脑膜炎6例,癫痫5例,神经分裂症3例。
1.2 瞳孔监测方法
临床上采用聚光手电筒,对准患者双眼中间部位进行照射,观察比较患者双侧瞳孔的大小和形状。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以便主治医生进行临床资料参考。如果患者对光的反射比较迟钝或消失,还要及时告知医生。
在观察患者瞳孔大小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正常人的瞳孔直径一般为3mm,形状为圆形,瞳孔边缘整齐,位于眼球中央,双侧对称。如果直径大于5mm,表示瞳孔扩大,大于6mm,为散大,小于2mm为缩小。(2)观察患者瞳孔大小与形状时,还要注意患者个体的机体状况和外界的影响因素。一般而言,青年人的瞳孔要比儿童和老年人大,女性的瞳孔要比男性大,眼睛近视的患者比正常人的瞳孔大。另外,人在情绪激动、吸气的时候瞳孔也比较大,而在嗜睡状态和呼吸时瞳孔较小。而且,白天光线较亮时也比光线暗的时候大。
在本次研究中,如果监测患者的瞳孔变化发现患者有双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伴有视力完全丧失,而神志清醒,表示患者的双侧视神经受损,表明患者患有双侧视神经炎,或多发性硬化症等。如果患者的瞳孔有上述的表现,且伴有昏迷,则表明患者患有脑血管病、各种脑炎、脑膜炎等疾病。护理人员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并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告知医生,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将其分为三个等级。(1)死亡:GOS评分为1分;(2)重度残疾(植物状态生存):GOS评分为2—3分;(3)良好(中度残疾):GOS评分为3—5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用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组间对比采用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此次研究患者的GOS评分情况
本次研究中的5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在经过密切的瞳孔监测和积极的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多数患者的GOS评分为4—5分
2.2 本次研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此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都普遍较低
3.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作为一种对患者神经系统损伤较大的疾病类型,在临床上不仅会引起各种并发症,还会因为疾病的原因而导致患者死亡,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神经压力和经济负担【2】,因此,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在发病后,还需及时到原因接受正规的治疗,从而降低发生并发症,出现死亡的几率。
一般的神经内科疾病在病发后,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在临床上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会发现患者的瞳孔形状与大小会出现不同的改变。而与不同的瞳孔变化相对应的是不同的病症,因此,临床上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瞳孔改变情况,来进行疾病诊治和临床护理。另外,对于神经内科的疾病患者,护理人员还要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瞳孔的变化状态,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对于出现不同程度昏迷的病人可以进行早期预见性的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以便给予患者积极的救治【3】。
在此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进行瞳孔变化监测,通过患者在临床上的瞳孔变化情况来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的GOS评分情况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由此可知,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采取严密的瞳孔变化监测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实施瞳孔变化监测和临床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灿章. 观察瞳孔改变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02):140-141.
[2]宋诚茹. 观察瞳孔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浅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8):2562-2563.
[3]张凤霞,徐晓兰,钟秋莉. 观察瞳孔改变在神经内、外科护理中的意义[J]. 中国基层医药,2004,(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