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常见阴道炎病原菌分布与药物敏感性研究

疾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0月03日 00:55

2015年病原菌分布与药物敏感性分析.PDF

夏剑屏

【摘要】目的:检查不同孕期孕妇常见阴道炎病原菌分布状况,并对其中的假丝酵母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选择孕妇96例为观察组,其中早孕期孕妇与晚孕期孕妇各48例,并选择健康检查的生育年龄孕妇24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的BV、VVC检出率情况,并对早孕期孕妇与晚孕期孕妇的假丝酵母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BV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VVC检出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早孕组和晚孕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早孕期孕妇与晚孕期孕妇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药物均有高的敏感性。结论:阴道炎已是一种常见孕妇感染性疾病,而孕期阴道炎更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高度重视,进行分泌物培养培养和药敏试验是必须的。

【关键词】孕妇; 阴道炎; BV; VVC; 药物敏感性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ommon vaginal pathogens in different pregnant women during pregnancy

【Abstract】Objective: To check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on vaginal pathogens in different pregnant women during pregnancy and select the candida for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s: 96 patien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regnant women including early pregnancy women and late pregnancy women of the 48 cases and other 24 cases of health childbearing age wowe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observed the BV, VVC case detection rate in the three groups and candida for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the early pregnancy women and late pregnancy women. Results: The BV case detection rate in the three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VVC case detection rate but so that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rly pregnancy group and late pregnancy. There were high sensitivity to the nystatin, ketoconazole, clotrimazole in the early pregnancy and late pregnant women. Conclusion: vaginal infection is a common disease in pregnant women, and vaginitis in pregnancy should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linicians, the secretion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test is also necessary.

【Key words】 pregnant women; vaginitis; BV; VVC; drug sensitivity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15-02病原菌性阴道炎由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症状明显者,可对孕妇生活、工作产生诸多不便,还可导致失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甚至影响到生育,对孕妇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安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了[1]。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病原菌性阴道炎按感染比例依次为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而2008年全国流行病学分析起在女性中淋病的检出率仍居一个高的水平,且淋病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也一直被人重视。本文为此对2007年11月~2010年6月到我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以及同期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健康检查的孕妇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并对不同孕期孕妇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分布状况与药敏状况进行分析。旨在初步了解不同孕期孕妇常见阴道炎病原菌分布状况与药物敏感性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6月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6例为观察组,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28.8岁,其中早孕期(早孕组,孕周<24周)与晚孕期孕妇(晚孕组,孕周>24周)各48例。同期选择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健康检查的生育年龄孕妇24例为对照组,年龄最小20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29.5岁。两组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全身疾病,糖尿病,或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病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检测方法

对三组入选病例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1)取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下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菌丝则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革兰染色每个高倍镜视野下,形态典型的乳杆菌≤5,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形态的细菌(革兰阴性小杆菌、弧形杆菌或革兰阳性球菌)≥6,则诊断细菌性阴道病(BV) 。

1.3 药物敏感性分析

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仅仅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进行了3种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与判断标准如下:(1)从琼脂平板上挑取一个或几个单菌落,加入到一支装有2ml无菌水的试管中,自动比浊仪制成浊度为O.5麦氏浊度单位的菌悬液。(2)无菌棉拭蘸取O.5麦氏单位菌悬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已制好的葡萄糖美兰水解酪蛋白琼脂药敏平板上,室温干燥3-5分钟,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并用镊尖轻压纸片使其贴平,将其放置于孵育箱35℃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测量抑菌圈的直径。(3)判断标准:根据抗真菌药敏纸片的基本抑菌圈判读标准,按抑菌圈的大小判定为敏感、中度敏感、耐药。制霉菌素>25mm为敏感,10-14mm为中度敏感,<10mm为耐药;酮康唑>20mm为敏感,12-19%为中度敏感,<11mm为耐药:克霉唑>20 mm为敏感,12-19mm为中度敏感,<11mm为耐药。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个孕组分别与对照组、各个孕组之间同一种阴道炎的检出率行x2检验,并对各个孕组内不同阴道炎的检出率行x2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间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BV、VVC检出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BV检出率行x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VVC检出率组间行x2检验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早孕组和晚孕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

2.2 药敏分析结果

早孕组与晚孕组共检测出2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早孕组12株,晚孕组13株。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的敏感性最高,为96.0%,酮康唑和克霉唑的敏感性分为88.0%和92.0%。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药物均有高的敏感性,两组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正常情况下,阴道环境和菌群互相制约而达到平衡状态,而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性生活、卫生习惯、某些药物使用及某些疾病均可使阴道环境改变或解剖自然防御机能破坏,使其不能抗御病原体侵袭而致感染。在妊娠期间,受体内高雌激素影响,阴道内糖原合成增加,在这种高雌激素影响下,加上妊娠本身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助念珠菌生长;妊娠期间过氧化氢阳性乳酸杆菌相对不足,有利于加特纳菌及一些厌氧菌生长;内环境的变化有助于病原体的黏附,破坏了阴道内生态环境的平衡;加之孕期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和通透性增加,阴道黏膜较孕前容易损伤,因此孕期易发生各种阴道感染。

国外的研究显示妊娠期BV的发病率为20%左右,明显高于非孕孕妇。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BV的检出率为28.1%,对照组孕妇BV的检出率8.3%,观察组BV的检出率与国外的报道相符,但是较国内的报道高。观察组孕妇BV的检出率明显明高于对照组妇女,这也与国外报道相符合,提示BV已成为一种常见妊娠期间阴道感染。本实验结果显示BV的检出率早孕组27.1%,晚孕组29.2%,两组组BV的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一般孕妇中其感染率可达11.8%。国外的研究显示妊娠期VVC的检出率为25%左右,明显高于非孕孕妇。而2009年北京妇产医院对513例孕妇检查发现:妊娠期VVC的阳性率为38.40%,发病率为18.71%。本实验结果观察组VVC的检出率为6.3%,对照组VVC的检出率为4.2%。均比国内外报道低。而观察组比对照组略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外的报道不一致,可能与样本小,检测方法及检测技术有关。VVC的检出率早孕组与晚孕组都为6.3%,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上述报道不一致。

以前有人认为假丝酵母菌的感染不需作药敏测定,但随着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增加,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产生也屡见报道。故现在认为很有必要作药敏实验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目前,关于假丝酵母菌对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可能与地区间抗真菌药物使用的频率、剂量及是否规范用药的程度有关,也可能有其它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有研究对593株假丝酵母菌药敏实验发现,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的敏感率为94.3%与98.5%。唑类药物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但唑类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又存在一定的差别,故不同的唑类药物药敏结果也不一样。本实验测定了25株酵母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3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为96.0%,酮康唑和克霉唑的敏感性分为88.0%和92.0%。比较早孕与晚孕组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发现无显著差异。咪唑类抗真菌药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真菌细胞的类脂质,抑制或杀死真菌。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许多爱滋病及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两个机制有关:真菌染色体上控制多药传递外泵蛋白的基因突变,使多药传递外泵蛋白过度表达,该外泵蛋白在ATP酶的作用下可把药物从细胞内泵出细胞外,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使真菌产生对咪唑类药物耐药。真菌细胞膜上药物结合靶酶的改变使咪唑类药物与真菌的结合力下降,这两种机制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真菌在不同水平对抗真菌药耐药。

总之,阴道炎已是一种常见孕妇感染性疾病,而孕期阴道炎更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高度重视,进行分泌物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必须的,尽管治疗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仍有待进一步评估,但一定程度可作为临床选药参考。

参考文献

[1]廖德好,万波,蔡春芳,等.妊娠中期阴道炎症的药物治疗与早产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7-29.

[2]胡咏梅.女性感染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及淋球菌的分析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5,6(7):95.

1.3 药物敏感性分析

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仅仅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进行了3种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与判断标准如下:(1)从琼脂平板上挑取一个或几个单菌落,加入到一支装有2ml无菌水的试管中,自动比浊仪制成浊度为O.5麦氏浊度单位的菌悬液。(2)无菌棉拭蘸取O.5麦氏单位菌悬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已制好的葡萄糖美兰水解酪蛋白琼脂药敏平板上,室温干燥3-5分钟,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并用镊尖轻压纸片使其贴平,将其放置于孵育箱35℃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测量抑菌圈的直径。(3)判断标准:根据抗真菌药敏纸片的基本抑菌圈判读标准,按抑菌圈的大小判定为敏感、中度敏感、耐药。制霉菌素>25mm为敏感,10-14mm为中度敏感,<10mm为耐药;酮康唑>20mm为敏感,12-19%为中度敏感,<11mm为耐药:克霉唑>20 mm为敏感,12-19mm为中度敏感,<11mm为耐药。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个孕组分别与对照组、各个孕组之间同一种阴道炎的检出率行x2检验,并对各个孕组内不同阴道炎的检出率行x2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间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BV、VVC检出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BV检出率行x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VVC检出率组间行x2检验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早孕组和晚孕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

2.2 药敏分析结果

早孕组与晚孕组共检测出2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早孕组12株,晚孕组13株。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的敏感性最高,为96.0%,酮康唑和克霉唑的敏感性分为88.0%和92.0%。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药物均有高的敏感性,两组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正常情况下,阴道环境和菌群互相制约而达到平衡状态,而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性生活、卫生习惯、某些药物使用及某些疾病均可使阴道环境改变或解剖自然防御机能破坏,使其不能抗御病原体侵袭而致感染。在妊娠期间,受体内高雌激素影响,阴道内糖原合成增加,在这种高雌激素影响下,加上妊娠本身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助念珠菌生长;妊娠期间过氧化氢阳性乳酸杆菌相对不足,有利于加特纳菌及一些厌氧菌生长;内环境的变化有助于病原体的黏附,破坏了阴道内生态环境的平衡;加之孕期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和通透性增加,阴道黏膜较孕前容易损伤,因此孕期易发生各种阴道感染。

国外的研究显示妊娠期BV的发病率为20%左右,明显高于非孕孕妇。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BV的检出率为28.1%,对照组孕妇BV的检出率8.3%,观察组BV的检出率与国外的报道相符,但是较国内的报道高。观察组孕妇BV的检出率明显明高于对照组妇女,这也与国外报道相符合,提示BV已成为一种常见妊娠期间阴道感染。本实验结果显示BV的检出率早孕组27.1%,晚孕组29.2%,两组组BV的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一般孕妇中其感染率可达11.8%。国外的研究显示妊娠期VVC的检出率为25%左右,明显高于非孕孕妇。而2009年北京妇产医院对513例孕妇检查发现:妊娠期VVC的阳性率为38.40%,发病率为18.71%。本实验结果观察组VVC的检出率为6.3%,对照组VVC的检出率为4.2%。均比国内外报道低。而观察组比对照组略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外的报道不一致,可能与样本小,检测方法及检测技术有关。VVC的检出率早孕组与晚孕组都为6.3%,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上述报道不一致。

以前有人认为假丝酵母菌的感染不需作药敏测定,但随着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增加,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产生也屡见报道。故现在认为很有必要作药敏实验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目前,关于假丝酵母菌对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可能与地区间抗真菌药物使用的频率、剂量及是否规范用药的程度有关,也可能有其它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有研究对593株假丝酵母菌药敏实验发现,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的敏感率为94.3%与98.5%。唑类药物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但唑类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又存在一定的差别,故不同的唑类药物药敏结果也不一样。本实验测定了25株酵母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3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为96.0%,酮康唑和克霉唑的敏感性分为88.0%和92.0%。比较早孕与晚孕组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发现无显著差异。咪唑类抗真菌药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真菌细胞的类脂质,抑制或杀死真菌。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许多爱滋病及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两个机制有关:真菌染色体上控制多药传递外泵蛋白的基因突变,使多药传递外泵蛋白过度表达,该外泵蛋白在ATP酶的作用下可把药物从细胞内泵出细胞外,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使真菌产生对咪唑类药物耐药。真菌细胞膜上药物结合靶酶的改变使咪唑类药物与真菌的结合力下降,这两种机制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真菌在不同水平对抗真菌药耐药。

总之,阴道炎已是一种常见孕妇感染性疾病,而孕期阴道炎更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高度重视,进行分泌物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必须的,尽管治疗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仍有待进一步评估,但一定程度可作为临床选药参考。

参考文献

[1]廖德好,万波,蔡春芳,等.妊娠中期阴道炎症的药物治疗与早产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7-29.

[2]胡咏梅.女性感染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及淋球菌的分析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5,6(7):95.

1.3 药物敏感性分析

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仅仅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进行了3种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与判断标准如下:(1)从琼脂平板上挑取一个或几个单菌落,加入到一支装有2ml无菌水的试管中,自动比浊仪制成浊度为O.5麦氏浊度单位的菌悬液。(2)无菌棉拭蘸取O.5麦氏单位菌悬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已制好的葡萄糖美兰水解酪蛋白琼脂药敏平板上,室温干燥3-5分钟,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并用镊尖轻压纸片使其贴平,将其放置于孵育箱35℃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测量抑菌圈的直径。(3)判断标准:根据抗真菌药敏纸片的基本抑菌圈判读标准,按抑菌圈的大小判定为敏感、中度敏感、耐药。制霉菌素>25mm为敏感,10-14mm为中度敏感,<10mm为耐药;酮康唑>20mm为敏感,12-19%为中度敏感,<11mm为耐药:克霉唑>20 mm为敏感,12-19mm为中度敏感,<11mm为耐药。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个孕组分别与对照组、各个孕组之间同一种阴道炎的检出率行x2检验,并对各个孕组内不同阴道炎的检出率行x2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间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BV、VVC检出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BV检出率行x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VVC检出率组间行x2检验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早孕组和晚孕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

2.2 药敏分析结果

早孕组与晚孕组共检测出2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早孕组12株,晚孕组13株。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的敏感性最高,为96.0%,酮康唑和克霉唑的敏感性分为88.0%和92.0%。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药物均有高的敏感性,两组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正常情况下,阴道环境和菌群互相制约而达到平衡状态,而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性生活、卫生习惯、某些药物使用及某些疾病均可使阴道环境改变或解剖自然防御机能破坏,使其不能抗御病原体侵袭而致感染。在妊娠期间,受体内高雌激素影响,阴道内糖原合成增加,在这种高雌激素影响下,加上妊娠本身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助念珠菌生长;妊娠期间过氧化氢阳性乳酸杆菌相对不足,有利于加特纳菌及一些厌氧菌生长;内环境的变化有助于病原体的黏附,破坏了阴道内生态环境的平衡;加之孕期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和通透性增加,阴道黏膜较孕前容易损伤,因此孕期易发生各种阴道感染。

国外的研究显示妊娠期BV的发病率为20%左右,明显高于非孕孕妇。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BV的检出率为28.1%,对照组孕妇BV的检出率8.3%,观察组BV的检出率与国外的报道相符,但是较国内的报道高。观察组孕妇BV的检出率明显明高于对照组妇女,这也与国外报道相符合,提示BV已成为一种常见妊娠期间阴道感染。本实验结果显示BV的检出率早孕组27.1%,晚孕组29.2%,两组组BV的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一般孕妇中其感染率可达11.8%。国外的研究显示妊娠期VVC的检出率为25%左右,明显高于非孕孕妇。而2009年北京妇产医院对513例孕妇检查发现:妊娠期VVC的阳性率为38.40%,发病率为18.71%。本实验结果观察组VVC的检出率为6.3%,对照组VVC的检出率为4.2%。均比国内外报道低。而观察组比对照组略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外的报道不一致,可能与样本小,检测方法及检测技术有关。VVC的检出率早孕组与晚孕组都为6.3%,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上述报道不一致。

以前有人认为假丝酵母菌的感染不需作药敏测定,但随着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增加,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产生也屡见报道。故现在认为很有必要作药敏实验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目前,关于假丝酵母菌对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可能与地区间抗真菌药物使用的频率、剂量及是否规范用药的程度有关,也可能有其它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有研究对593株假丝酵母菌药敏实验发现,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的敏感率为94.3%与98.5%。唑类药物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但唑类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又存在一定的差别,故不同的唑类药物药敏结果也不一样。本实验测定了25株酵母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3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为96.0%,酮康唑和克霉唑的敏感性分为88.0%和92.0%。比较早孕与晚孕组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发现无显著差异。咪唑类抗真菌药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真菌细胞的类脂质,抑制或杀死真菌。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许多爱滋病及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两个机制有关:真菌染色体上控制多药传递外泵蛋白的基因突变,使多药传递外泵蛋白过度表达,该外泵蛋白在ATP酶的作用下可把药物从细胞内泵出细胞外,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使真菌产生对咪唑类药物耐药。真菌细胞膜上药物结合靶酶的改变使咪唑类药物与真菌的结合力下降,这两种机制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真菌在不同水平对抗真菌药耐药。

总之,阴道炎已是一种常见孕妇感染性疾病,而孕期阴道炎更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高度重视,进行分泌物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必须的,尽管治疗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仍有待进一步评估,但一定程度可作为临床选药参考。

参考文献

[1]廖德好,万波,蔡春芳,等.妊娠中期阴道炎症的药物治疗与早产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7-29.

[2]胡咏梅.女性感染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及淋球菌的分析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5,6(7):95.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检出 酵母菌 孕妇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