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疾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10月03日 09:21

韩雅玲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现状与争议

于金婵

【摘要】在临床上,心血管疾病作为多发性、常见性疾病,发病病程较长,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可以说,心血管疾病因血栓所致,血栓之后,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进而导致心肌坏死、缺氧、缺血,在血管腔中,因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导致血栓形成。如果临床能够采取有效抗血小板治疗,就可获得明显治疗效果。现阶段,临床心血管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含ADP抑制剂、四烯酸代谢药物、糖蛋白IIIa、糖蛋白Iib受体拮抗剂。在本组实验中,主要分析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为提升心血管疾病、预后提供有效治疗参考。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2..02

1 SCD40L

在临床上,CD40L是一种血管内皮的黏附分子表达,促进趋化因子分泌,对于血管壁炎症,具有关键性始动作用。在血浆成分中,游离出来的CD40L形式称之为s CD40L,主要来源血小板。所以,s CD40L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与激活。根据相关研究,s CD40L能够激活黏附因子和组织因子,进而促进金属蛋白酶表达,引起血栓、狭窄發生,在手术抗凝治疗之前,具有多重作用,必须充分低凝聚反应。

2 阿司匹林

在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属于基础性药物,利用不可抑制性作用,对血栓素、前列腺素的合成作用,提供环氧化酶活性,降低血小板凝聚。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对于不定型的心绞痛病例,选择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率可降低50%左右。

如果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能够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小板凝聚,对内皮细胞抑制具有合成作用,但剂量依赖机制尚不明确。

3 噻吩吡啶类

噻吩吡啶类药物,从药物结构上,和氯吡格雷一样,具有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对P2Y12、ADP具有不可逆性作用。

首先,噻吩吡啶机制。对于抗血小板作用,噻吩吡啶能够阻滞表明ADP手提,对ADP介导的复合物活化具有抑制作用,降低血小板凝聚。同时,噻吩吡啶因切应力产生血小板凝集,起着解聚作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噻吩吡啶与阿司匹林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性死亡率,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脑卒中病发率。

其次,氯吡格雷。在临床开发中,氯吡格雷如果长期使用,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死亡复合风险只比阿司匹林稍微有优势,基于该类发现,氯吡格雷才被确定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同时,氯吡格雷药物作用机制,和阿司匹林具有互补性,在临床上多实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根据相关实验,在PCI手术后,长期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缺血性时间发生率,对于年龄小75周岁患者,选择标准溶栓、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俩和治疗,可提高心肌梗死的动脉开通率,降低住院死亡率,减少大血管事件。

4 蛋白酶受体I拮抗剂

在临床上,对于血小板的抑制,凝血酶作为新型治疗靶点,属于一种血小板激活剂,利用血小板表明的两种G蛋白受体的PAR4、PAR1,具有激活作用。同时,PAR1拮抗剂对凝血酶诱导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血小板活化,对纤维蛋白原裂解并无影像。同时,对于PCI治疗过程中,凝血酶安全性具有良好运用前景。

5 糖蛋白抑制剂

对于血小板抵抗,糖蛋白IIIa、IIb抑制剂,对血小板聚集进行阻断之后,使其最终共同径路得以抑制,防止纤维蛋白原交联血小板,使抗血小板聚集得以发挥。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使用替罗非班,能够降低心血管病死率。同时,埃替非巴肽属于非免疫性肽,对于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受体的交联,属于一种氨基酸系列,可减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6 磷酸二脂酶抑制剂

临床使用双嘧达莫,有利于血管扩张,可抵抗血小板,因抗血小板涉及机制较多,包含了环腺甘酸磷酸活性,对腺苷摄取具有阻断作用,进而增加腺苷酸,对其信号传导具有抑制作用。同时,使用西洛他唑,是一种可逆性的抑制剂,能够提高camp水平,对血小板凝集具有抑制作用,促进动脉扩张,在传统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西洛他唑能够降低血管造影,提升血运重建概率。

7 药物联用机制

在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疾病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联用逐渐广泛,尤其是噻吩吡啶、阿司匹林等药物的联用,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联合运用方案。根据近期研究表明,噻吩吡啶和糖蛋白抑制剂的联合运用,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心血管疾病,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方式,近年来得到开发展,尤其抗血小板功能、治疗和药理动力学研究,存在个体性差异,必须不断优化药物和剂量。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研究,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率,减少出血风险。在以后治疗中,按照患者不同实际状况,和临床实际状况,选择合理、科学的联用方式,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刘军锋,贾克刚,刘运德.心血管疾病中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2):5100-5102.

[2] 何广新,容 辉,张荣平.天然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5):10-13.

[3] 杨 涵,段 淼,孙世光.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非降脂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03):233-234.

[4] 杨 瑞,赵丹丹,李雪连.药物以微小RNA为靶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08):762-764.

[5] 张灵芝,杨和平,汤 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导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13,(06):338-341.

本文编辑:王 琦endprint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血小板 心血管疾病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