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研究
周文晓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患者输液护理中护患间的沟通技巧使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急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护患的沟通技巧,对两组患者的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的分数轻,护理满意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护患纠纷发生率都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应用,可有效对护患关系进行改善,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降低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输液护理;护患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6急诊输液室为医院的前线阵地,病人停留时间较短,且病种复杂、人流量大,用药品种较多,因此,急诊输液室为医院护患纠纷的高发区[1]。为解决护患纠纷问题,采取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至关重要,可让护士与患者做良好沟通。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护患沟通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37.1±2.7)岁。文化程度,小学21例,中学32例,高中以上17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皆接受静脉常规输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使用护患沟通技巧,内容如下:护理人员需注意仪容仪表,给患者留下良好印象,便于交流。这是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良好沟通的开始,也可展现出护理人员良好的修养。以真诚的笑容与患者交谈,并保持热情服务,亲和的服务态度,让患者可消除内心的恐惧与紧张感,患者在放松后,会增加治疗依从性,主动与护理工作配合,在注射过程中,也可缓解疼痛感[2]。
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保持从分的尊重,不管是在言语还是在行为上,都不可有辱没患者的举动[3]。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尊重的称呼,以生硬的语气与患者之间交流,会使得患者产生一种被轻视的感觉。在呼唤患者时,最好呼唤其尊称,若是连续治疗患者,呼唤其名字,可提高患者满意率。
在沟通过程中,需要充分应用沟通技巧,根据患者目前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并解释病情,在言语之间,可多用鼓励性语气,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也可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需要在平时多增加见识、见闻,从而达到提高自身语言艺术性的效果。
沟通不仅是语言技巧,非语言技巧也十分重要,可使用鼓励性的眼神,给予患者慰藉[4]。患者恰当的使用某些带有安慰、鼓励的肢体语言,如抚摸、拍拍手等动作,都会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在交谈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能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做一个专心的倾听者。对于已经产生焦虑、担忧、烦躁等心理情况的患者,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行心理疏导,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13效果判断: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进行测量,分数越高,表示越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越高,表示护患关系越是严重。
14数据处理: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中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t表示,计数资料以X2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两组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的得分对比后显示,观察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对比
组别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观察组(35)13.86±6.349.85±2.31对照组(35)24.71±3.2120.21±5.31t值7.30519.2854P值<0.05<0.05
观察组发生护患纠纷患者5例,占总比例的14.3%,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护患纠纷,占总比例的3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满意率为94.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满意率与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n(%)]
组别护患纠纷病人满意率观察组(35)5(14.3)33(94.3)对照组(35)11(31.4)24(68.6)X23.743.51P值<0.05<0.05
3讨论
护患之间加强沟通可有效拉近彼此关系,给予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熟练的沟通技巧,能让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充分了解,也能将患者注意力分散,缓解疼痛感[5]。从本次研究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中显示,经过护患深入沟通后,可让彼此之间的纠纷显著减少,在交流后,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愤怒情绪。
在急诊输液科中,许多患者有较重的心理负担,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在输液前为及时采取有效的沟通,会导致患者过度紧张,导致输液无法顺利进行。而这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根源所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从本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患纠纷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由此可见,采取有效的沟通,是护患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的桥梁,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医疗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宇晴.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6-17.
[2]彭颖娟.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115-2116.
[3]杨蓉.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 ,2013,(17):31-32.
[4]邬爱红,龚伟英,罗小香等.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3):239-241.
[5]饶泽珍,牟园芬.护患沟通指引在急诊输液室的运用[J].医药前沿,2013,(10):209-21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患者输液护理中护患间的沟通技巧使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急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护患的沟通技巧,对两组患者的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的分数轻,护理满意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护患纠纷发生率都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应用,可有效对护患关系进行改善,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降低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输液护理;护患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6急诊输液室为医院的前线阵地,病人停留时间较短,且病种复杂、人流量大,用药品种较多,因此,急诊输液室为医院护患纠纷的高发区[1]。为解决护患纠纷问题,采取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至关重要,可让护士与患者做良好沟通。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护患沟通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37.1±2.7)岁。文化程度,小学21例,中学32例,高中以上17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皆接受静脉常规输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使用护患沟通技巧,内容如下:护理人员需注意仪容仪表,给患者留下良好印象,便于交流。这是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良好沟通的开始,也可展现出护理人员良好的修养。以真诚的笑容与患者交谈,并保持热情服务,亲和的服务态度,让患者可消除内心的恐惧与紧张感,患者在放松后,会增加治疗依从性,主动与护理工作配合,在注射过程中,也可缓解疼痛感[2]。
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保持从分的尊重,不管是在言语还是在行为上,都不可有辱没患者的举动[3]。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尊重的称呼,以生硬的语气与患者之间交流,会使得患者产生一种被轻视的感觉。在呼唤患者时,最好呼唤其尊称,若是连续治疗患者,呼唤其名字,可提高患者满意率。
在沟通过程中,需要充分应用沟通技巧,根据患者目前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并解释病情,在言语之间,可多用鼓励性语气,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也可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需要在平时多增加见识、见闻,从而达到提高自身语言艺术性的效果。
沟通不仅是语言技巧,非语言技巧也十分重要,可使用鼓励性的眼神,给予患者慰藉[4]。患者恰当的使用某些带有安慰、鼓励的肢体语言,如抚摸、拍拍手等动作,都会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在交谈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能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做一个专心的倾听者。对于已经产生焦虑、担忧、烦躁等心理情况的患者,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行心理疏导,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13效果判断: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进行测量,分数越高,表示越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越高,表示护患关系越是严重。
14数据处理: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中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t表示,计数资料以X2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两组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的得分对比后显示,观察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对比
组别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观察组(35)13.86±6.349.85±2.31对照组(35)24.71±3.2120.21±5.31t值7.30519.2854P值<0.05<0.05
观察组发生护患纠纷患者5例,占总比例的14.3%,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护患纠纷,占总比例的3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满意率为94.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满意率与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n(%)]
组别护患纠纷病人满意率观察组(35)5(14.3)33(94.3)对照组(35)11(31.4)24(68.6)X23.743.51P值<0.05<0.05
3讨论
护患之间加强沟通可有效拉近彼此关系,给予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熟练的沟通技巧,能让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充分了解,也能将患者注意力分散,缓解疼痛感[5]。从本次研究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中显示,经过护患深入沟通后,可让彼此之间的纠纷显著减少,在交流后,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愤怒情绪。
在急诊输液科中,许多患者有较重的心理负担,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在输液前为及时采取有效的沟通,会导致患者过度紧张,导致输液无法顺利进行。而这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根源所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从本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患纠纷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由此可见,采取有效的沟通,是护患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的桥梁,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医疗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宇晴.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6-17.
[2]彭颖娟.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115-2116.
[3]杨蓉.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 ,2013,(17):31-32.
[4]邬爱红,龚伟英,罗小香等.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3):239-241.
[5]饶泽珍,牟园芬.护患沟通指引在急诊输液室的运用[J].医药前沿,2013,(10):209-21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患者输液护理中护患间的沟通技巧使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急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护患的沟通技巧,对两组患者的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的分数轻,护理满意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护患纠纷发生率都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应用,可有效对护患关系进行改善,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降低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输液护理;护患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6急诊输液室为医院的前线阵地,病人停留时间较短,且病种复杂、人流量大,用药品种较多,因此,急诊输液室为医院护患纠纷的高发区[1]。为解决护患纠纷问题,采取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至关重要,可让护士与患者做良好沟通。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护患沟通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37.1±2.7)岁。文化程度,小学21例,中学32例,高中以上17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皆接受静脉常规输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使用护患沟通技巧,内容如下:护理人员需注意仪容仪表,给患者留下良好印象,便于交流。这是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良好沟通的开始,也可展现出护理人员良好的修养。以真诚的笑容与患者交谈,并保持热情服务,亲和的服务态度,让患者可消除内心的恐惧与紧张感,患者在放松后,会增加治疗依从性,主动与护理工作配合,在注射过程中,也可缓解疼痛感[2]。
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保持从分的尊重,不管是在言语还是在行为上,都不可有辱没患者的举动[3]。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尊重的称呼,以生硬的语气与患者之间交流,会使得患者产生一种被轻视的感觉。在呼唤患者时,最好呼唤其尊称,若是连续治疗患者,呼唤其名字,可提高患者满意率。
在沟通过程中,需要充分应用沟通技巧,根据患者目前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并解释病情,在言语之间,可多用鼓励性语气,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也可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需要在平时多增加见识、见闻,从而达到提高自身语言艺术性的效果。
沟通不仅是语言技巧,非语言技巧也十分重要,可使用鼓励性的眼神,给予患者慰藉[4]。患者恰当的使用某些带有安慰、鼓励的肢体语言,如抚摸、拍拍手等动作,都会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在交谈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能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做一个专心的倾听者。对于已经产生焦虑、担忧、烦躁等心理情况的患者,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行心理疏导,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13效果判断: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进行测量,分数越高,表示越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越高,表示护患关系越是严重。
14数据处理: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中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t表示,计数资料以X2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两组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的得分对比后显示,观察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对比
组别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观察组(35)13.86±6.349.85±2.31对照组(35)24.71±3.2120.21±5.31t值7.30519.2854P值<0.05<0.05
观察组发生护患纠纷患者5例,占总比例的14.3%,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护患纠纷,占总比例的3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满意率为94.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满意率与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n(%)]
组别护患纠纷病人满意率观察组(35)5(14.3)33(94.3)对照组(35)11(31.4)24(68.6)X23.743.51P值<0.05<0.05
3讨论
护患之间加强沟通可有效拉近彼此关系,给予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熟练的沟通技巧,能让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充分了解,也能将患者注意力分散,缓解疼痛感[5]。从本次研究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中显示,经过护患深入沟通后,可让彼此之间的纠纷显著减少,在交流后,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愤怒情绪。
在急诊输液科中,许多患者有较重的心理负担,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在输液前为及时采取有效的沟通,会导致患者过度紧张,导致输液无法顺利进行。而这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根源所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从本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患纠纷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由此可见,采取有效的沟通,是护患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的桥梁,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医疗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宇晴.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6-17.
[2]彭颖娟.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115-2116.
[3]杨蓉.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 ,2013,(17):31-32.
[4]邬爱红,龚伟英,罗小香等.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3):239-241.
[5]饶泽珍,牟园芬.护患沟通指引在急诊输液室的运用[J].医药前沿,2013,(10):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