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原因探析及对策.doc
梅燕飞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1
1.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
1.1 技术水平不高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经验、个人心理素质、业务素质方面均有不同的差异,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也有所不同,而来院就诊的患儿以及家属,对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抱有较高的期望,在一次未能成功的情况下,心理上便有难以接受的感觉,若再二次、三次静脉穿刺不成功,自然会产生“上当受骗和拿自己小孩作试验”的心理,易产生护患纠纷。
1.2 缺乏责任心 护士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粗心大意,出现错、漏、忘等现象;巡视不及时,观察不到位,未及时发现肿胀、渗漏,输液更换不及时;护士缺乏耐心细心,头皮静脉穿刺时备皮误伤头皮,拔针时动作粗鲁,将局部皮肤粘破,头发撕掉,针头划伤皮肤等,都可造成患儿家长不满情绪引发护患纠纷。
1.3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 儿科护理工作繁琐,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在输液治疗时,患儿哭闹、环境嘈杂,护士情绪易急躁,特别在为患儿作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对家属提出的疑问没有作耐心、细致的解答,给患儿以必要的鼓励、爱抚等,面无表情,纯粹为静脉穿刺而穿刺,当一次或二次静脉穿刺不成功的情况发生时,护士不但没有歉意,而是一味责怪家属配合不好,或以患儿血管不好为托辞,如果家属抱怨几句,索性不作任何解释,把患儿放在一边置之不理,而最终激怒了家长,引发护患纠纷。
1.4 健康教育告知不到位 输液完毕后拔针时不注重告诉按压针眼部位、时间,导致按压错位,
时间短,而出现局部出血、淤血、肿胀等,易引发纠纷。
1.5 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 在输液高峰期,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工作繁忙,患者等待时间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发生护患冲突。
2.对策
2.1 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 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规范护理行为是防范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每月进行一次静脉输液跟班考核,统计一次穿刺成功率,并指定高年资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进行一帮一带教。
2.2 增强责任心 责任心是个体对个人行为及服务对象负责的一种自觉意识,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保证[1],提高护士责任心,严格操作规程是安全护理的保障。在患儿输液时主动巡视,严密观察,如输注速度的情况、液体是否需要更换、穿刺局部有无渗液、有无药物反应、病情变化等,做到腿勤、眼勤、手勤、嘴勤。
2.3 加强沟通,改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2-3]。護理人员处理问题时因人而异,避免矛盾激化,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答,操作欠缺时要向患儿及家长道歉,以得到谅解。
2.4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认真、及时地向家长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介绍有关疾病的病程、病情变化及应注意观察的内容、用药的名称、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及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护士拔针时告诉正确的按压针眼方法、部位、时间,杜绝注射部
位发生出血、淤血。
2.5 合理排班 护士长排班时注意护士合理搭配,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注意各班次环节的衔接,以减少患儿家长等待输液的时间。
3.小结
总之,要重视易引起护患纠纷的各种因素。定期开展纠纷医患讨论,总结和学习同行在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使护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4]。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是减少护患纠纷的有效措施[5]。
参考文献
[1]刘微群,护士差错的归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06.
[2]严秀芳.护患沟通的技巧[J].护理研究,2005,19(7C):1398.
[3]庄小瑜,丁月霞,孙张萍,等.护患沟通技巧在骨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C):820-822.
[4]江丽华,王蒙.履行规章制度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8,21(5C):1383.
[5]孙美红,王玉玲,王瑞英.人性化护理服务行为的探索与实践[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