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机护理
刘晓霞 陈莎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1
NRDS是早产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PS)有关,采用NCPAP治疗NRDS,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防止肺泡萎陷,并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从而改善氧合。同时由于其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防止肺泡塌陷,节省了维持肺泡扩张的PS量减少,NCPAP呼吸机操作简便,无需插管,对患儿呼吸道保护好且护理简单,降低肺部感染的几率[1-2]。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氧浓度、呼气末压力,对气道进行湿化,加温。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NICU2017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标准。35例新生儿:男19例,女16例;32例为早产儿,胎龄28~32周14例,32~35周16例,35~37周2例,≥37周3例;出生体重1000~1500克4例,1500~2000克18例,>2000克13例。
1.2 方法
1.2.1 使用CareFusion公司的SiPAP呼吸机,连接配套管路,选择适当型号的鼻塞,根据患儿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设置参数,将鼻塞贴切地插入患双鼻孔,并压小枕固定,定时依据SaO2及血气分析进行调整,12~24h后摄胸片了解肺膨胀情况。当患儿临床症状缓解,血气维持在正常范围,可逐渐下调呼吸机参数直至停用NCPAP,改用头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如使用NCPAP治疗中患儿症状加重,及时复查血气分析,必要时改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
1.2.2 判断标准使用NCPAP后患儿病情稳定,发绀、呻吟、叹气性凹陷及气促于1h后明显减轻或消失为有效。经治疗1h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
1.2.3 结果 35例NRDS患儿采用CPAP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30例,无效5例,改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
2 护理体会:
2.1 保暖
低温可引起组织缺氧,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我们应注意给予保暖,将患儿置于暖箱内或辐射床,使其体温维持在36.5℃~37℃。
2.2 体位护理
给患儿取平卧位,肩下置肩垫,抬高肩部的目的是使头部处于过伸位,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3 皮肤护理
使用NCPAP,除了鼻塞和支架对局部的摩擦力外,患儿的身体状况也是导致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早产儿皮肤幼嫩、菲薄,多伴有贫血,局部血供少,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的概率大[3]。在使用NCPAP时根据患儿的体重、鼻腔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鼻塞,避免过紧压迫。在皮肤易压迫处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局部皮肤。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采用间歇松解鼻塞的方法进行治疗,一般2h取下鼻塞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使受压的局部组织恢复血供,可以有效减少鼻黏膜损伤。同时加强对患儿眼睛、口腔、脐部、臀部以及皮肤皱褶处的护理。
2.4 呼吸道管理
使用NCPAP治疗的关键是有效压力,要确保管道紧密连接并固定,保证鼻塞与鼻孔紧密连接不漏气,如出现漏气或分泌物堵塞气道导致通气不畅,都会造成压力的不稳定致压力过大或过小,导致气压伤或治疗无效。在使用NCPAP过程中须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予以吸痰以保持气道通畅,如痰液粘稠可遵医嘱雾化吸入给药稀释粘痰。
2.5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患儿肤色、反应和肌张力、胸廓外形和起伏运动,同时通过呼吸机维持患儿呼吸稳定。调节吸入氧浓度,使患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4%;根据血气分析了解PaO2,PaCO2情况,缺氧不能改善者应及时通知医生,认真记录护理记录单,备好必要的抢救药物。
2.6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使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匀速输入患儿体内,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均可严重危害患儿的安全。在治疗期间应监测血糖,并统计24h液体出入量。
2.7 预防腹胀
使用NCPAP时因高流速供气或患儿啼哭,易使患儿吞入气体导致腹胀,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发生腹胀的几率愈高[4],遵医嘱留置胃管,既方便喂養又可排气,以防止腹胀影响呼吸或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
2.8 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可按医嘱予暂禁食,行口腔护理。
2.9 预防感染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均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彻底手消毒,对极低、超低体重儿可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
2.10 对家长的心理护理
因患儿家长对本病缺乏了解,对患儿的治疗及其预后充满担忧,往往不能果断的配合医生治疗,所以我们要做好解释工作,减少家长的焦虑心情。
3 结论
虽然NCPAP相对比机械通气安全,但CPAP有发生气压伤、腹胀、对心肾功能的影响、鼻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可能,如不及时观察、护理及预防会产生严重后果。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专业技术,加强对CPAP管道的护理及呼吸道的管理,及时发现早期症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护士应密切配合医师治疗或抢救,以提高抢救新生儿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沈可英.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医刊,2013,48(9)颐71-73.
李景艳,邓亚军,霍艳华,等.肺复张策略成功救治极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一例[J].中国医药,2012,7(9)颐1068.
通气在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应用不安全因素张丹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分析及护理措施[J].解放军医药杂,2012,24(6):68-70.
杨凤杰,杨凤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6):2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