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清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病的临床...
刘建梅
【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诊断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60例设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纳入对象的同型半管氨酸的含量,同时检测肝病相关指标血清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的浓度水平,分析结果。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CTP分级的级别增加,病情的加重, 血清腺苷脱氨酶、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逐渐升高(p<005),但血清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对于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效率依次为胆碱酯酶>同型半胱氨酸>腺苷脱氨酶。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诊断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的良好指标,对于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和病情程度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同型半胱氨酸;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Alcoholic Cirrhosis by Homocysteine testing
Liu Jian-mei
(The Laboratory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the Jintang ,Sichuan, China6104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Alcoholic Cirrhosis by homocysteine testing Methods: Choosing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Cirrhosi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60 cases healthy check-up for the control group, testing the homocysteine, cholinesterase, adenosine deaminase, analyze the results comprehensively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the cholinesterase(p<005),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of homocysteine and adenosine deaminase With the clinical grade of CTP increased and sicker, the serum level of adenosine deaminas and homocystein levels gradually increased(p<005), but not for the cholinesterase(p>005) By the ROC, For the efficiency of diagnosis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was cholinesterase > homocysteine > adenosine deaminase Conclusion: There is a good index for the Alcoholic Cirrhosis diagnosis, it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atient and the severity of liver injury
【Key words】Alcoholic Cirrhosis; Homocysteine; Cholinesterase; Adenosine deaminase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004
酒精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就是酒精性肝硬化,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与饮酒者的性别、饮酒方式、营养状况、肝组织再生、肝细胞反复损伤及进行性纤维化等原因密切有关。其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死亡率偏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1]。近年来,国内外很多报道都在探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血清学指标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在关注同型半胱氨酸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效果[2]。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现将分析的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酒精性肝病患者60例,病情符合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酒精性肝病指南解读[3]标准规定,其中男性49例,女性11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583±187)。依据肝功能CTP分级规定,将试验组的60例患者分为A级21例,B级20例,C级1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胆管疾病或其他肝病等情况。对照组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37~82岁,平均(601±199)岁,经实验室检查排除乙肝、丙肝,且无长期饮酒史,并排除其他肝病影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样本收集纳入对象均在试验开始后第二日晨起抽取空腹静脉血3mL,37摄氏度水浴温浴10分钟后低速离心,分离上层血清待测,所有标本均为非溶血、非脂血和非污染标本。
13方法、试剂及仪器 胆碱酯酶采用DGKC推荐法,腺苷脱氨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循环酶法。所有检测试剂盒、校准品和质控品均为四川省新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试剂参数设置均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仪器为TBA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操作均按照仪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前质控均在控。
14ROC曲线分析按照已有文献[4]给出的方法进行ROC曲线绘制,计算出ROC标准误差和曲线下面积。
15统计学处理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结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CTP分级的级别增加,病情的加重, 血清腺苷脱氨酶、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逐渐升高(p<005),但血清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
22ROC曲线分析,见表2通过同型半胱氨酸、胆碱酯酶和腺苷脱氨酶的ROC曲线分析可见,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病情的诊断价值依次为胆碱酯酶>同型半胱氨酸>腺苷脱氨酶。
3讨论
肝脏为机体合成代谢血清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等物质的主要器官之一,也是酒精的解毒代谢的主要器官,对全身物质代谢及生物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目前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酒精代谢产物乙醛是造成肝脏和其他脏器损害的主要因素,乙醛与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6]。进一步导致肝细胞的毒性,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结缔组织增生,从而为改建的假小叶及肝细胞的再生结节所替代,使肝内的血液循环受到严重障碍,最后使肝脏质地变硬。检测血清酶学能反映肝细胞受损、坏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等肝脏功能状况,因此,对患者进行血清酶学水平检测可评估其肝细胞受损状况[7-8]。血清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和水解各种不同的胆碱酯生成胆碱与羧酸的非特异性酯酶,绝大部分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后进入血液,体内以多种形式同功酶存在。当肝实质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坏死变性、纤维和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胆碱酯酶合成减少,导致血清胆碱酯酶水平降低[9]。腺苷脱氨酶是肝细胞的胞浆酶,参与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嘌呤核苷酸代谢,其分子量比相关的血清学指标小[10]。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盲肠和小肠黏膜中含量最高,肝、肾和心脏含量较低。肝脏含量仅为小肠的8%左右,肝脏内900%的腺苷脱氨酶存在于肝细胞浆的水溶性部分。因此,其活性变化能够准确地反映肝实质细胞损伤的情况。当肝细胞受损、坏死或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胞内的腺苷脱氨酶迅速透过组织血液屏障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腺苷脱氨酶水平升高。长期饮酒可导致肝细胞叶酸的缺乏,从而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11]。有研究表明,乙醇直接抑制肝细胞中蛋氨酸合成酶活性,导致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活性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导肝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Ⅰ型前胶原和组织抑制剂金属蛋白酶-1基因的表达[12],引起肝脏纤维化的严重后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CTP分级的级别增加,病情的加重, 血清腺苷脱氨酶、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逐渐升高(p<005),但血清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说明同型半胱氨酸、胆碱酯酶和腺苷脱氨酶都对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在发病后都有明显的变化,从CTP分级结果分析可见,同型半胱氨酸和腺苷脱氨酶还对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的病情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通过同型半胱氨酸、胆碱酯酶和腺苷脱氨酶的ROC曲线分析可见,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病情的诊断价值依次为胆碱酯酶>同型半胱氨酸>腺苷脱氨酶。不过胆碱酯酶在肝病患者早期就已经发生改变,并且特异性比较差,其上升变化幅度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出肝细胞损伤的程度[21];同时从ROC曲线图可以看出,同型半胱氨酸的曲线上升幅度比较大,说明随着患者病情程度加重,该指标的活性有显著性升高,也比较特异。所以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对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之一,也可以用于患者病情监测。
综上所述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诊断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的良好指标,对于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和病情程度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缪元慧,梁正毅酒精性肝硬化伴发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546-3547
[2]崔丽艳,张晶明,张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酒精性肝硬化关系的初步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314-1316
[3]田丽艳,陆伦根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酒精性肝病指南解读[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1,3(3):33~65
[4]张克坚,杨振华应用ROC曲线图评价检验项目的临床准确性[J] 江西医学检验,1999, 17(2):66-68
[5]李晓静,唐文,徐辉,蒋明德,周娟,莫波,何卿维酒精性肝硬化62例临床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4):380-382
[6]李贤珍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5(1):42-43
[7]吴新员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2):236-238
[8]熊爱辉酒精性肝病的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6):88-88
[9]余书武三种血清标志物在肝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33~434
[10]马士恒,杨彦改,常亚青,等肝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1):33~35
[11]刘涛,王彦朝血清联合指标检测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31-132
[12]李彬,朱艳,陈奉晖,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4):878~879
13方法、试剂及仪器 胆碱酯酶采用DGKC推荐法,腺苷脱氨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循环酶法。所有检测试剂盒、校准品和质控品均为四川省新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试剂参数设置均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仪器为TBA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操作均按照仪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前质控均在控。
14ROC曲线分析按照已有文献[4]给出的方法进行ROC曲线绘制,计算出ROC标准误差和曲线下面积。
15统计学处理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结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CTP分级的级别增加,病情的加重, 血清腺苷脱氨酶、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逐渐升高(p<005),但血清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
22ROC曲线分析,见表2通过同型半胱氨酸、胆碱酯酶和腺苷脱氨酶的ROC曲线分析可见,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病情的诊断价值依次为胆碱酯酶>同型半胱氨酸>腺苷脱氨酶。
3讨论
肝脏为机体合成代谢血清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等物质的主要器官之一,也是酒精的解毒代谢的主要器官,对全身物质代谢及生物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目前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酒精代谢产物乙醛是造成肝脏和其他脏器损害的主要因素,乙醛与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6]。进一步导致肝细胞的毒性,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结缔组织增生,从而为改建的假小叶及肝细胞的再生结节所替代,使肝内的血液循环受到严重障碍,最后使肝脏质地变硬。检测血清酶学能反映肝细胞受损、坏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等肝脏功能状况,因此,对患者进行血清酶学水平检测可评估其肝细胞受损状况[7-8]。血清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和水解各种不同的胆碱酯生成胆碱与羧酸的非特异性酯酶,绝大部分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后进入血液,体内以多种形式同功酶存在。当肝实质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坏死变性、纤维和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胆碱酯酶合成减少,导致血清胆碱酯酶水平降低[9]。腺苷脱氨酶是肝细胞的胞浆酶,参与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嘌呤核苷酸代谢,其分子量比相关的血清学指标小[10]。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盲肠和小肠黏膜中含量最高,肝、肾和心脏含量较低。肝脏含量仅为小肠的8%左右,肝脏内900%的腺苷脱氨酶存在于肝细胞浆的水溶性部分。因此,其活性变化能够准确地反映肝实质细胞损伤的情况。当肝细胞受损、坏死或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胞内的腺苷脱氨酶迅速透过组织血液屏障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腺苷脱氨酶水平升高。长期饮酒可导致肝细胞叶酸的缺乏,从而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11]。有研究表明,乙醇直接抑制肝细胞中蛋氨酸合成酶活性,导致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活性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导肝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Ⅰ型前胶原和组织抑制剂金属蛋白酶-1基因的表达[12],引起肝脏纤维化的严重后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CTP分级的级别增加,病情的加重, 血清腺苷脱氨酶、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逐渐升高(p<005),但血清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说明同型半胱氨酸、胆碱酯酶和腺苷脱氨酶都对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在发病后都有明显的变化,从CTP分级结果分析可见,同型半胱氨酸和腺苷脱氨酶还对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的病情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通过同型半胱氨酸、胆碱酯酶和腺苷脱氨酶的ROC曲线分析可见,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病情的诊断价值依次为胆碱酯酶>同型半胱氨酸>腺苷脱氨酶。不过胆碱酯酶在肝病患者早期就已经发生改变,并且特异性比较差,其上升变化幅度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出肝细胞损伤的程度[21];同时从ROC曲线图可以看出,同型半胱氨酸的曲线上升幅度比较大,说明随着患者病情程度加重,该指标的活性有显著性升高,也比较特异。所以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对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之一,也可以用于患者病情监测。
综上所述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诊断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的良好指标,对于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和病情程度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缪元慧,梁正毅酒精性肝硬化伴发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546-3547
[2]崔丽艳,张晶明,张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酒精性肝硬化关系的初步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314-1316
[3]田丽艳,陆伦根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酒精性肝病指南解读[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1,3(3):33~65
[4]张克坚,杨振华应用ROC曲线图评价检验项目的临床准确性[J] 江西医学检验,1999, 17(2):66-68
[5]李晓静,唐文,徐辉,蒋明德,周娟,莫波,何卿维酒精性肝硬化62例临床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4):380-382
[6]李贤珍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5(1):42-43
[7]吴新员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2):236-238
[8]熊爱辉酒精性肝病的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6):88-88
[9]余书武三种血清标志物在肝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33~434
[10]马士恒,杨彦改,常亚青,等肝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1):33~35
[11]刘涛,王彦朝血清联合指标检测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31-132
[12]李彬,朱艳,陈奉晖,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4):878~879
13方法、试剂及仪器 胆碱酯酶采用DGKC推荐法,腺苷脱氨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循环酶法。所有检测试剂盒、校准品和质控品均为四川省新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试剂参数设置均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仪器为TBA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操作均按照仪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前质控均在控。
14ROC曲线分析按照已有文献[4]给出的方法进行ROC曲线绘制,计算出ROC标准误差和曲线下面积。
15统计学处理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结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CTP分级的级别增加,病情的加重, 血清腺苷脱氨酶、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逐渐升高(p<005),但血清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
22ROC曲线分析,见表2通过同型半胱氨酸、胆碱酯酶和腺苷脱氨酶的ROC曲线分析可见,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病情的诊断价值依次为胆碱酯酶>同型半胱氨酸>腺苷脱氨酶。
3讨论
肝脏为机体合成代谢血清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等物质的主要器官之一,也是酒精的解毒代谢的主要器官,对全身物质代谢及生物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目前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酒精代谢产物乙醛是造成肝脏和其他脏器损害的主要因素,乙醛与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6]。进一步导致肝细胞的毒性,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结缔组织增生,从而为改建的假小叶及肝细胞的再生结节所替代,使肝内的血液循环受到严重障碍,最后使肝脏质地变硬。检测血清酶学能反映肝细胞受损、坏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等肝脏功能状况,因此,对患者进行血清酶学水平检测可评估其肝细胞受损状况[7-8]。血清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和水解各种不同的胆碱酯生成胆碱与羧酸的非特异性酯酶,绝大部分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后进入血液,体内以多种形式同功酶存在。当肝实质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坏死变性、纤维和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胆碱酯酶合成减少,导致血清胆碱酯酶水平降低[9]。腺苷脱氨酶是肝细胞的胞浆酶,参与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嘌呤核苷酸代谢,其分子量比相关的血清学指标小[10]。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盲肠和小肠黏膜中含量最高,肝、肾和心脏含量较低。肝脏含量仅为小肠的8%左右,肝脏内900%的腺苷脱氨酶存在于肝细胞浆的水溶性部分。因此,其活性变化能够准确地反映肝实质细胞损伤的情况。当肝细胞受损、坏死或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胞内的腺苷脱氨酶迅速透过组织血液屏障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腺苷脱氨酶水平升高。长期饮酒可导致肝细胞叶酸的缺乏,从而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11]。有研究表明,乙醇直接抑制肝细胞中蛋氨酸合成酶活性,导致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活性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导肝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Ⅰ型前胶原和组织抑制剂金属蛋白酶-1基因的表达[12],引起肝脏纤维化的严重后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脱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CTP分级的级别增加,病情的加重, 血清腺苷脱氨酶、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逐渐升高(p<005),但血清胆碱酯酶浓度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说明同型半胱氨酸、胆碱酯酶和腺苷脱氨酶都对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在发病后都有明显的变化,从CTP分级结果分析可见,同型半胱氨酸和腺苷脱氨酶还对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的病情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通过同型半胱氨酸、胆碱酯酶和腺苷脱氨酶的ROC曲线分析可见,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病情的诊断价值依次为胆碱酯酶>同型半胱氨酸>腺苷脱氨酶。不过胆碱酯酶在肝病患者早期就已经发生改变,并且特异性比较差,其上升变化幅度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出肝细胞损伤的程度[21];同时从ROC曲线图可以看出,同型半胱氨酸的曲线上升幅度比较大,说明随着患者病情程度加重,该指标的活性有显著性升高,也比较特异。所以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对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之一,也可以用于患者病情监测。
综上所述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诊断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的良好指标,对于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和病情程度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缪元慧,梁正毅酒精性肝硬化伴发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546-3547
[2]崔丽艳,张晶明,张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酒精性肝硬化关系的初步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314-1316
[3]田丽艳,陆伦根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酒精性肝病指南解读[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1,3(3):33~65
[4]张克坚,杨振华应用ROC曲线图评价检验项目的临床准确性[J] 江西医学检验,1999, 17(2):66-68
[5]李晓静,唐文,徐辉,蒋明德,周娟,莫波,何卿维酒精性肝硬化62例临床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4):380-382
[6]李贤珍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5(1):42-43
[7]吴新员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2):236-238
[8]熊爱辉酒精性肝病的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6):88-88
[9]余书武三种血清标志物在肝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33~434
[10]马士恒,杨彦改,常亚青,等肝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1):33~35
[11]刘涛,王彦朝血清联合指标检测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31-132
[12]李彬,朱艳,陈奉晖,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4):878~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