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检测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疾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06月25日 12:24

高血压白蛋白论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张海霞

【摘要】目的 分析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并从同期健康检验人员中抽选4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尿微量蛋白,比对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尿微量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尿微量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对于评估病情、早期治疗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尿微量蛋白;糖尿病肾脏早期;诊断意义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7..02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性的临床病症,血糖指标升高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将诱发系列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神经末梢的病变,最终造成糖尿病肾病,危害患者健康。对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进行诊断,并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目前,临床均将尿素氮、肌酐等作为检测肾脏损伤的主要指标,但此类指标难以诊断早期肾脏损伤[1]。因此,检测糖尿病早期肾脏功能的主要指标为阻断早期肾脏损伤,降低糖尿病肾病发生率的主要措施。报告显示,检测尿微量蛋白,可充分反映肾小球病变情况,也是肾脏损伤的信号,可作为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的诊断方式,对于疾病评估、治疗来说非常重要。下面,本文将我院收治的患者作为对象,检测尿微量蛋白,并和健康体检人员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其中女16例,男24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2.2±1.5)岁;糖尿病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3.1±0.4)个月;并从同期健康检验人员中抽选4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女15例,男2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1±1.4)岁。研究组均符合疾病诊断,尿常规检查结果呈现阴性,感染、高血压等患者排出本次调查。两组的男女例数、年龄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取两组晨尿作为检验标本,离心处理后,取上层清液检测。实施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仪器为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微量蛋白正常的参考值为≤30.0 mg/L,尿微量蛋白阳性>30.0 mg/L。同时,于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剂量为3.0 mL,借助酶法检测血糖浓度。

1.3 评定项目

评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尿微量蛋白指标,并统计尿微量蛋白阳性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血糖、尿微量蛋白判定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尿微量蛋白指标统计有区别,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尿微量蛋白阳性率判定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对照组的尿微量蛋白阳性率统计有区别: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临床慢性病,血糖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若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致使患者出现大范围的微血管病变,以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为主。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多发性并发症,以血管损伤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报告显示,临床将糖尿病肾病划分为5分阶段,第一阶段,肾小球率过滤高、肾脏体积增大为主要特征;第二阶段,尿清蛋白正常排出,但肾小球结构明显变化;第三阶段,又叫做早期糖尿病肾病,尿清蛋白以每分钟20.0~200.0 μg的速度排出,患者血压指标明显升高,甚至出现肾小球荒废现象;第四阶段,又被叫做显性糖尿病肾病,每天的蛋白尿超过3.5 g,伴有水肿、高血压;第五阶段,即疾病终末期,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由此可见,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进展具有累积性。故而,需加强早期肾脏病变的治疗、干预,便于延缓肾小球病变,改善预后。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大分子血浆蛋白则几乎全部被近端的肾小球重新吸收,但在病理性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超过肾小球吸收能力后,将出现尿蛋白。因此,给予尿蛋白常规监测,灵敏度并不高,无法尽早发现肾脏病变,待可检测出后,肾脏已发生明显性的变化,致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尿微量蛋白可于肾脏病变早期经由肾小球滤过膜检测出,且随着该疾病的加重,肾小球滤过通透性逐渐增大,尿微量蛋白水平增加,故可将其作为肾小球早期损伤的指标。基础化的尿清蛋白检测需收集患者24 h的尿液,过程相对复杂,使临床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2]。而尿微量蛋白的指标采集相对容易,操作简便,且不会对患者产生巨大创伤,可动态检测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指标变化情况,临床开展相对便利。并且,一旦临床发现尿微量蛋白呈现升高现象,说明极有可能为肾脏早期损伤,也表明血糖指标控制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于疾病治疗中加强血糖指标的控制,保护患者肾功能,便于延缓、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

报告显示,糖尿病肾病早期最为主要的特征为肾小球损伤,在蛋白尿出现之前,尿微量清蛋白的排泄率呈现升高现象,但尿常规检查结果多为阴性。而一旦出现微量清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展将出现肾脏并发症危险。若微量清蛋白尿演变为蛋白尿,将进一步降低肾脏功能。所以,尽早发现微量清蛋白尿非常重要。同时,临床检测过程中还需结合患者疾病史、症状等情况进行诊断,便于及时、正确的治疗疾病,预防病情恶化。我院为进一步判定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通过检测病变患者、健康人员的空腹血液指标得知,研究组病变患者的空腹血糖、尿微量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尿微量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明显高于健康人,可将其作为诊断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的主要指标。此外,笔者认为,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后,除给予有效疗法外,还需加强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如:讲解疾病发生原因、预防措施等相关内容,提高治疗配合度;为其营养舒适、干净的环境,预防危险性因素;告知患者禁止过度疲劳,禁止长时间的卧床休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预防病情反复;按时消毒室内空气、地面,确保温湿度适宜,禁止和感染性疾病者接触,预防交叉性感染;叮嘱患者以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类食物为主,将每日摄入盐量控制在2.0 g以内,预防水肿。减少蛋白摄入量,禁止过多,预防肾脏病变进展;晚睡前温水泡脚20~30 min,用软毛巾擦拭干净,预防损伤;足趾不可过短,预防感染;观察足背部动脉搏动、皮肤色泽和弹性,禁穿过紧鞋子,一旦出现足部病变,需立即治疗。

综上所述,检测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对于评估病情、早期治疗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温庆辉,莫伟平,万德胜,等.4种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12):1467-1468,1470.

[2] 于 征.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6(8):95-97.

[3] 蔡锐坤,林天浩,罗招云,等.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及相关要求[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234-4236.

本文编辑:刘帅帅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微量 蛋白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