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李继升++崔永琴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放射诊断防护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我市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作为研究对象,包含DR、CT、CR设备与机房、普通X射线诊断机器、乳腺X射线机与口腔摄片机,对放射诊断防护情况、医护人员防护知识、机房放射防护性能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实施干预之前,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情况不达标、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情况不理想、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率偏低,而经过针对性的干预与教育措施之后,以上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干预后防护情况显著优于干预前,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放射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定期干预与教育的模式是值得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关键词】放射诊断防护状况;调查;干预措施
在现阶段下,放射诊断是医学诊断的主要技术,对于X射线诊断装置的合理防护与使用也成为放射科关注的重点问题,放射诊断是一种成熟的诊断技术,已经成为口腔诊所、医疗机构的常规设备,下面就针对我市医院的放射诊断设备放置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为临床防护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市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作为研究对象,包含DR、CT、CR设备与机房、普通X射线诊断机器、乳腺X射线机与口腔摄片机。
调查方法:①防护情况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为调查机构负责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查看放射诊疗机构的诊疗许可证,对放射诊疗机构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好机房面积、机房位置、内部设备型号、设备在机房中的布局、防护措施、受检的防护用品、警示标示的设置等等[1]。②医护人员防护知识调查方法:对于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的调查采用试卷调查法,采取二次考试的方式进行调查,在首次调查时进行考试摸底,摸底完成后对医护人员进行统一的放射知识培训与医疗法规培训,培训结束后再进行二次考试,记录好考试结果。③机房放射防护性能调查:对于机房放射防护性能的调查包括防护设施调查、辐射安全调查,调查标准严格遵循《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检测规范》,记录好检测结果[2]。
结果
干预前防护情况:①放射防护情况:6家医院的28间机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986点次中合格967,合格率达到98.1%,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出现漏光情况的均为放射工作门或者机房大门,其漏光结果主要由于钢板沉降所导致。而各个放射场地中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情况良好,1个口腔机房与1个乳腺摄片机房存在警示标志、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不全的情况。②受检者防护用品配置情况:6家医院的28间机房中有21家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配置了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有效率为75.0%,配备不合格的7间机房均为口腔射片与乳腺摄片。经过对患者的使用情况调查,由于医生怕麻烦、宣传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患者防护用品使用率不足50.0%。③医护人员防护知识调查结果:本组医护人员共计54例,经过两次考试,结果显示,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的平均分数为74分,其中60分以上38例,60分以下16例,合格率为70.4%。
干预后防护情况:对于以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改,干预后问卷调查、实际调查、考试结果如下:①机房防护性能检测结果显示,依然有2间机房有监测点超标情况,均是由于监测点过高,经过检查,证实是由于铅门沉降所导致。②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全部符合标准,并能够做到专人检查。③在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情况方面也得到显著改善,配备有效率达到100.0%,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针对性的干预与教育之后,医护人员防护知识二次考试结果显示,防护知识的平均分数为89分,其中60分以上54例,合格率达到100.0%,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防护效果是保证各项放射诊断工作可以顺利实施的首要保障,也是保障放射区医护人员与患者健康的必要条件,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干预之前,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情况不达标、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情况不理想、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率偏低[3],而经过针对性的干预与教育措施之后,以上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干预后防护情况显著优于干预前,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放射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定期干预与教育的模式是值得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1]周宏东.放射诊断防护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效果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2,6(20):128-129.
[2]刘毅,李金荣.抽检136家放射作业单位放射卫生状况的报告[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5,12(4):311-312.
[3]肖青,张蓓蕾,于庆华,薛敏,田建新,曹文妹,齐贵新,徐天强,陈刚.全国职业、放射卫生监督岗位人员结构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28(3):227-228.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放射诊断防护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我市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作为研究对象,包含DR、CT、CR设备与机房、普通X射线诊断机器、乳腺X射线机与口腔摄片机,对放射诊断防护情况、医护人员防护知识、机房放射防护性能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实施干预之前,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情况不达标、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情况不理想、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率偏低,而经过针对性的干预与教育措施之后,以上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干预后防护情况显著优于干预前,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放射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定期干预与教育的模式是值得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关键词】放射诊断防护状况;调查;干预措施
在现阶段下,放射诊断是医学诊断的主要技术,对于X射线诊断装置的合理防护与使用也成为放射科关注的重点问题,放射诊断是一种成熟的诊断技术,已经成为口腔诊所、医疗机构的常规设备,下面就针对我市医院的放射诊断设备放置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为临床防护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市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作为研究对象,包含DR、CT、CR设备与机房、普通X射线诊断机器、乳腺X射线机与口腔摄片机。
调查方法:①防护情况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为调查机构负责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查看放射诊疗机构的诊疗许可证,对放射诊疗机构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好机房面积、机房位置、内部设备型号、设备在机房中的布局、防护措施、受检的防护用品、警示标示的设置等等[1]。②医护人员防护知识调查方法:对于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的调查采用试卷调查法,采取二次考试的方式进行调查,在首次调查时进行考试摸底,摸底完成后对医护人员进行统一的放射知识培训与医疗法规培训,培训结束后再进行二次考试,记录好考试结果。③机房放射防护性能调查:对于机房放射防护性能的调查包括防护设施调查、辐射安全调查,调查标准严格遵循《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检测规范》,记录好检测结果[2]。
结果
干预前防护情况:①放射防护情况:6家医院的28间机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986点次中合格967,合格率达到98.1%,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出现漏光情况的均为放射工作门或者机房大门,其漏光结果主要由于钢板沉降所导致。而各个放射场地中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情况良好,1个口腔机房与1个乳腺摄片机房存在警示标志、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不全的情况。②受检者防护用品配置情况:6家医院的28间机房中有21家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配置了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有效率为75.0%,配备不合格的7间机房均为口腔射片与乳腺摄片。经过对患者的使用情况调查,由于医生怕麻烦、宣传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患者防护用品使用率不足50.0%。③医护人员防护知识调查结果:本组医护人员共计54例,经过两次考试,结果显示,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的平均分数为74分,其中60分以上38例,60分以下16例,合格率为70.4%。
干预后防护情况:对于以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改,干预后问卷调查、实际调查、考试结果如下:①机房防护性能检测结果显示,依然有2间机房有监测点超标情况,均是由于监测点过高,经过检查,证实是由于铅门沉降所导致。②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全部符合标准,并能够做到专人检查。③在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情况方面也得到显著改善,配备有效率达到100.0%,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针对性的干预与教育之后,医护人员防护知识二次考试结果显示,防护知识的平均分数为89分,其中60分以上54例,合格率达到100.0%,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防护效果是保证各项放射诊断工作可以顺利实施的首要保障,也是保障放射区医护人员与患者健康的必要条件,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干预之前,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情况不达标、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情况不理想、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率偏低[3],而经过针对性的干预与教育措施之后,以上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干预后防护情况显著优于干预前,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放射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定期干预与教育的模式是值得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1]周宏东.放射诊断防护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效果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2,6(20):128-129.
[2]刘毅,李金荣.抽检136家放射作业单位放射卫生状况的报告[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5,12(4):311-312.
[3]肖青,张蓓蕾,于庆华,薛敏,田建新,曹文妹,齐贵新,徐天强,陈刚.全国职业、放射卫生监督岗位人员结构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28(3):227-228.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放射诊断防护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我市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作为研究对象,包含DR、CT、CR设备与机房、普通X射线诊断机器、乳腺X射线机与口腔摄片机,对放射诊断防护情况、医护人员防护知识、机房放射防护性能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实施干预之前,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情况不达标、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情况不理想、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率偏低,而经过针对性的干预与教育措施之后,以上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干预后防护情况显著优于干预前,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放射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定期干预与教育的模式是值得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关键词】放射诊断防护状况;调查;干预措施
在现阶段下,放射诊断是医学诊断的主要技术,对于X射线诊断装置的合理防护与使用也成为放射科关注的重点问题,放射诊断是一种成熟的诊断技术,已经成为口腔诊所、医疗机构的常规设备,下面就针对我市医院的放射诊断设备放置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为临床防护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市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作为研究对象,包含DR、CT、CR设备与机房、普通X射线诊断机器、乳腺X射线机与口腔摄片机。
调查方法:①防护情况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为调查机构负责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查看放射诊疗机构的诊疗许可证,对放射诊疗机构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好机房面积、机房位置、内部设备型号、设备在机房中的布局、防护措施、受检的防护用品、警示标示的设置等等[1]。②医护人员防护知识调查方法:对于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的调查采用试卷调查法,采取二次考试的方式进行调查,在首次调查时进行考试摸底,摸底完成后对医护人员进行统一的放射知识培训与医疗法规培训,培训结束后再进行二次考试,记录好考试结果。③机房放射防护性能调查:对于机房放射防护性能的调查包括防护设施调查、辐射安全调查,调查标准严格遵循《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检测规范》,记录好检测结果[2]。
结果
干预前防护情况:①放射防护情况:6家医院的28间机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986点次中合格967,合格率达到98.1%,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出现漏光情况的均为放射工作门或者机房大门,其漏光结果主要由于钢板沉降所导致。而各个放射场地中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情况良好,1个口腔机房与1个乳腺摄片机房存在警示标志、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不全的情况。②受检者防护用品配置情况:6家医院的28间机房中有21家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配置了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有效率为75.0%,配备不合格的7间机房均为口腔射片与乳腺摄片。经过对患者的使用情况调查,由于医生怕麻烦、宣传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患者防护用品使用率不足50.0%。③医护人员防护知识调查结果:本组医护人员共计54例,经过两次考试,结果显示,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的平均分数为74分,其中60分以上38例,60分以下16例,合格率为70.4%。
干预后防护情况:对于以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改,干预后问卷调查、实际调查、考试结果如下:①机房防护性能检测结果显示,依然有2间机房有监测点超标情况,均是由于监测点过高,经过检查,证实是由于铅门沉降所导致。②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全部符合标准,并能够做到专人检查。③在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情况方面也得到显著改善,配备有效率达到100.0%,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针对性的干预与教育之后,医护人员防护知识二次考试结果显示,防护知识的平均分数为89分,其中60分以上54例,合格率达到100.0%,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防护效果是保证各项放射诊断工作可以顺利实施的首要保障,也是保障放射区医护人员与患者健康的必要条件,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干预之前,6家医院的28台放射诊断设备以及诊断机房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警示标志与工作红灯运行与配置整体情况不达标、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情况不理想、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率偏低[3],而经过针对性的干预与教育措施之后,以上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干预后防护情况显著优于干预前,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放射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定期干预与教育的模式是值得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1]周宏东.放射诊断防护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效果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2,6(20):128-129.
[2]刘毅,李金荣.抽检136家放射作业单位放射卫生状况的报告[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5,12(4):311-312.
[3]肖青,张蓓蕾,于庆华,薛敏,田建新,曹文妹,齐贵新,徐天强,陈刚.全国职业、放射卫生监督岗位人员结构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28(3):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