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莫让娇嫩器官“受伤害”

疾病
家庭用药
2020年08月12日 08:55

石浩强

众所周知,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是多个器官“共同努力”的结果,有时用药不慎乃至滥用药物会加重器官的负担,甚至造成损害,所以安全用药很重要。哪些器官很怕滥用药呢?

胃:保护黏膜

临床调查显示,许多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和溃疡。下面两类药物比较常见。

1.非甾体类抗炎药 不少人在出现发热、疼痛时,常会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来止痛,但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一方面会直接刺激胃肠;另一方面,会使前列环素、前列腺素等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激素分泌减少,从而损伤胃黏膜。资料显示,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中有10%~25%的人发生过消化性溃疡,且其致溃疡的作用与用药疗程及用药剂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这类药物用于退热与止痛最多吃3天,若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因慢性疼痛而需长期服药的患者,应避免剂量过大,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药物与胃黏膜的直接接触,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抑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如法莫替丁、硫糖铝等,同时注意定期随访。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相对来说对胃黏膜的损伤小些。

2.糖皮质激素 从风湿性关节炎到湿疹、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临床上都会用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这类药物有减少黏液分泌及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从而造成胃黏膜的损伤,长期使用可诱发消化性溃疡,或可使既往有溃疡病史的患者病情加重。例如,高酸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后,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和胃穿孔。所以服用此类药物时,患者的依从性很重要,同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搭配一些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长期用药的患者务必坚持随访检查。

肠:合理导泻

出现便秘,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吃缓泻药,其实便秘仅是一种症状,不一定是疾病,滥用泻药反而会损伤肠道。譬如果导片或含大黄、芦荟等成分的接触性泻药,反复使用会扰乱支配肠蠕动的神经,令肠道蠕动的速度减缓,让它“变懒”。并且,这类缓泻药大多含有蒽菎类成分,如果长期服用会沉积在肠黏膜,导致黏膜变黑,称为“黑变病”。谨记,口服缓泻药仅是临时措施,一旦便秘缓解就应停用,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事实上决定便秘程度的是大便的稠度而不是次数,建议便秘患者先通过饮水、运动、多食用蔬菜水果等方式来改善,必要时咨询医生后再用药。

此外,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很多药物在通过肠道吸收起效的同时,也会对其产生影响。譬如止咳药物可待因、复方甘草片等,可能会抑制肠神经及排便中枢, 影响排便反射,让便意减弱,乃至增加肛门括约肌的紧张,引起便秘;地西泮等镇静安眠药也会直接抑制肠道胆碱能神经,减缓肠道蠕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便秘,其实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及妊娠期妇女,如出现药物所致便秘,最好咨询医生是否能停药或换药。

肝:留心中药

不少人认为中药性情温和,没有不良反应,事实上,这绝对是一误区。如果不合理地使用中药,就可能会有肝脏受损的风险。研究显示,中药是常见的肝损伤致病因素,应引起人们注意。譬如,骨关节炎患者常服用的仙灵骨葆,其中所含的淫羊藿及补骨脂就有导致药源性肝损伤的风险。还有一些患者听信偏方,会用土三七泡酒来消肿止痛,但它所含的生物碱毒性较大,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肝损伤,甚至引起肝衰竭导致死亡。所以,中药必须经中医师严格辨证,把握好剂量,擅自轻信民间偏方,乱服中草药有风险。

用药过量也是引起肝损伤的另一大因素。临床发现,复方感冒药、安眠药、平喘药等最容易服用过量。共性是不少患者按说明书服用后,短期内症状没有改善或及時消除,于是就会不遵医嘱地多次服用,导致过量。另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药,在很多不同商品名的感冒药和止痛药中都含有,且大多为非处方药物,稍不注意就会重复服用。事实上,对乙酰氨基酚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2克,极限剂量为4克。一般建议,患者不要同时吃多种同类药物,服药前仔细查看说明书,如果不确定,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肾:调整剂量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不仅要负责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还要承担药物的排泄工作。如果用药不当,则可能引发肾脏疾病。常见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一旦使用剂量过大,可能会引起血尿、间质性肾炎,严重者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服药应严格控制剂量。一些磺胺类抗菌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等,服用后容易产生结晶盐而引起梗阻性肾病,出现血尿、肾绞痛,甚至导致急性肾衰,尤其是脱水患者及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在服用这类药物时不可以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同服,并应多饮水,或服用碳酸氢钠(小苏打)片碱化尿液,以减少对肾的损害。

此外,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具有降压作用的利尿剂,均有潜在的肾毒性。如果擅自更改用量,则有造成肾脏损害的可能。还有,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在做增强CT前3天应该停药,以免造成肾损伤。

还需提醒的是,患者应尽量避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肾毒性药物联用。对高危人群,如老人、儿童、肾功能障碍者、过敏体质、处于脱水状态的患者,要根据肾功能状态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患者用药时,应做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药源性肾病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有腰酸无力、小便异常、四肢浮肿、容易疲乏、血压增高等肾病征兆,须停药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以尽可能减少药源性肾病的发展恶化。

“是药三分毒”,听来朗朗上口,其实不然。虽然药物会有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但一般来说,只要药物的不良反应已知和可控,临床效果又明显,仍不失为好药,切记不能因噎废食而惧怕吃药。只要按照规定的剂量与疗程合理用药,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用药风险。

健康之友©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家庭 药物 运动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